词语释义
恃才矜己
(1) 自恃才能,骄矜自负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隋书·炀帝纪下》:“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掩其过。”
成语用法
恃才矜己作谓语、定语;指自傲。
恃才矜己的国语词典
倚仗自己有才能而骄矜自负。《隋书.卷四.炀帝纪下》:「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
恃才矜己的网络释义
恃才矜己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2) 同本义
恃,赖也。——《说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
恃有年也。——《公羊传·桓公三年》
吾以兰为可恃兮。——《离骚》。注:“怙也。”
恃源而往者也。——《庄子·徐无鬼》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老妇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
(3) 又如:仗恃(倚仗);恃固(凭仗地势的险固);恃势(倚仗权势);恃爱(倚仗对方的爱宠);恃险(凭仗地势的险要);恃宠作娇(倚仗得宠而柔媚作态);恃赖(恃凭。依赖,凭借);恃众(依仗人多势众);恃宠(依仗宠爱);恃才傲物(自负其才,藐视他人);恃功(自负功高);恃明(自负聪明)
(4) 持;矜持
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吕氏春秋》
名词
母亲的代称,母死称失恃
六岁失怙恃,不为兄嫂所容。——《聊斋志异·珠儿》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宝安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 潮州话:s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市 | 時止 | 常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ʑĭə | zjix/zjiio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 同本义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3) 有才能;有本领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名词
(1) 才力;才能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2)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
(3) 人才。常写作“材”
乐里多才。——《列子·仲尼》
举贤才。——《论语》
救时应仗出群才。——清· 秋瑾《黄海舟中》
(4) 又如:唯才是举;干才;广开才路;栋梁之才;廊庙之才
(5) 天赋的特殊才能 。如:诗才;才调(才情风格)
(6)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
(7) 又如∶奴才;蠢才;天才;人才
(8) 通“材”。材资;本能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
才能不及中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门豹治 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
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后汉书·马融传》
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
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世说新语·规箴》
(9) 姓
副词
(1) 刚刚
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
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汉书·晁错传》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
(3) 这样迟,这么迟 ——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如:你怎么才来?
(4) 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初极狭,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
(6)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惟正月才生魄。——《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
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
(7) 又如: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
(8) 强调确定语气
(9) 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如:这才好呢!
(10) 才+…。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如:这才是好样的!
(11) 才+动+呢。肯定句少用。如:我才不去呢!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oi2 [台湾四县腔]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oi2 [海陆丰腔] coi2 [梅县腔] coi2 [陆丰腔] coi3 [东莞腔] coi2 [沙头角腔] coi2 [宝安腔] coi2
◎ 潮州话:cai5 zai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裁 | 昨哉 | 從 | 咍 | 平聲 | 灰 | 開口一等 | 蟹 | 咍 | dzʰɒi | zai/dzoi |
详细解释
guān
名词
(1) 同“鳏”。无妻的老人。也泛指无妻的人
少而无父者谓之孤;老而无子者谓之独;老而无妻者谓之矜;老而无夫者谓之寡。——《礼记·王制》
爰及矜人,哀此鳏寡。——《诗·小雅·鸿雁》
不侮矜寡。——《诗·大雅·烝民》
养孤老,食常疾,收矜寡。——《管子·幼官》
有矜在民间,曰虞舜。——《史记·五帝本纪》
善者必先乎矜寡孤独。——《说苑·修文》
(2) 又如:矜人(贫苦可怜的人);矜寡(同“鳏寡”)
(3) ∶同“瘝”。得病
何草不玄,保人不矜。——《诗·小雅》
(4) 另见
jīn
动词
(1) 自夸;自恃
矜,大也。——《广雅》
不矜而庄。——《礼记·表礼》。注:“谓自尊大也。”
不可以矜而祗取忧也。
矜其伐而耻其功。
矜之者何?犹曰莫我若也。——《公羊传·僖公九年》
不敢矜其善。——《韩非子·说疑》
矜功不立。——《战国策·齐策》
以矜气作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以此自矜。——宋· 欧阳修《归田录》
(2) 又如:自矜(自恃);矜功(自夸功勋);矜伐(恃功自夸);矜尚(骄尊夸耀,争出人上);矜饰(骄夸虚饰);矜宠(仗恃有宠而骄)
(3) 怜悯;同情
矜,惜也。——《小尔雅》
爰及矜人。——《诗·小雅·鸿雁》
矜此劳人。——《诗·小雅·巷伯》
见人之厄则矜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闵也。”
哀矜庶戮之不辜。——《书·吕刑》
予惟率肆矜尔。——《书多士》
矜,惜也。——《小尔雅》
爰及矜人。——《诗·小雅·鸿雁》
矜此劳人。——《诗·小雅·巷伯》
见人之厄则矜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闵也。”
哀矜庶戮之不辜。——《书·吕 刑》
予惟率肆矜尔。——《书多士》
天矜于民。——《书·泰誓》
(4) 又如:矜爱(同情怜爱);矜哀(怜悯爱惜);矜念(怜悯思念);矜愍(矜悯。怜悯;怜惜)
(5) 注重;崇尚
故人矜节行。——贾谊《陈政事疏》
(6) 又如:矜式(尊敬而效法);矜全(爱护成全);矜名(崇尚名声);矜谑(崇尚戏谑)
(7) 另见
形容词
(1) (形声。从矛,令声。作从今者误。(
)本义:矛柄)(2) 骄傲
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聊斋志异》
(3) 又如:矜浮(骄矜浮躁);矜大(骄傲自大);矜物(骄傲而瞧不起别人);矜侉(骄傲自大);矜前(炫夸从前的名声);矜负(高傲而自负)
(4) 端庄;庄重
君子矜而不争。——《论语》
古之矜也廉
(5) 又如:矜庄(端庄稳重);矜严(庄重威严);矜容(端庄的容态);矜饬(端庄严整);矜厉(庄重严厉);矜肃(庄重严肃)
(6) 谨守,慎重
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汉书·冯参传》
矜行以事君。——《大戴礼记·小辨》。注:“慎也。伪旅獒,不矜细行。”
(7) 又如:矜奋(谨持奋勉);矜峻(谨严);矜裁(拘谨克制);矜炼(谨严而精炼);矜谨(矜持拘谨)
(8) 苦,穷困
矜其血气,以规法度。——《庄子》。郭庆藩集释:“矜其血气,犹 孟子言:苦其心志也。矜者,苦也。”
(9) 凶危,危险
曷予靖之,居以凶矜。——《诗·小雅》。毛传:“矜,危也。” 郑玄笺:“居我以凶危之地。”
(10) 急遽,暴躁乖戾 。 如:矜肆(骄纵放肆);矜纠收缭(暴躁乖戾)
(11) 另见
qín
名词
(1) (形声。从矛,今声。本义:矛柄) 同本义
徂耰棘矜。——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矛,其柄谓之矜。——《方言》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m1 [宝安腔] kim1 [海陆丰腔] kim1 [客语拼音字汇] gan1 gim1 [客英字典] kim1 [梅县腔] ki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兢 | 居陵 | 見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king/kiong | kĭəŋ |
详细解释
代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绳曲之形。“己”是古“纪”字,假借作“自己”用。①本义:丝的头绪,用以缠束丝。②自己) 自己,本人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而己亦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自拟己头。——晋· 干宝《搜神记》
且噬己也。——唐· 柳宗元《三戒》
不以己悲。——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己为有悔。——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舍己为公;异己;克己;知己;己身(自己);己私(自己的欲望);己里钱(血汗钱,私房钱)
名词
(1) 天干的第六位
己与三相近。——《吕氏春秋·慎行论》
(2) 又如: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动词
借作“给”
一二千两银子东西己人!叫他唱二万出戏我看了,己他一个!——《醒世姻缘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ge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i3 [宝安腔] gi3 [客英字典] gi3 [台湾四县腔] gi3 [梅县腔] gi3 [东莞腔] gi3 [海陆丰腔] gi3 [客语拼音字汇] gi3
◎ 潮州话:g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紀 | 居里 | 見 | 之 | 上聲 | 紙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kĭə | kix/ki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