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才傲物

shì cái ào wù [ shi cai ao wu]
注音 ㄕˋ ㄘㄞˊ ㄠˋ ㄨ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恃:依靠,凭借。傲:傲视。物:人,众人。仗着自己的才能而轻视他人。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梁书 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

成语用法

恃才傲物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自负其才,藐视他人。

《梁书·萧子显传》:“及葬请諡,手詔:‘恃才傲物,宜諡曰骄。’”
《旧唐书·韦挺等传论》:“恃才傲物,固亏长者之风, 宾王报之以不仁,难与议乎君子矣!”
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三:“每惜禰衡《鸚鵡》一赋而遽戕其生,可为恃才傲物者诫。”
郁达夫《采石矶》一:“能了解他的,只说他恃才傲物,不可订交。”

恃才傲物的国语词典

依仗本身有才干而骄傲,目空一切。

恃才傲物的网络释义

恃才傲物

  • 恃才傲物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shì cái ào wù,意思是指仗着自己的才能而骄傲自大,轻视众人也指自高自大,出自《南史·萧子显传》。
  • 恃才傲物的翻译

    英语: to be inordinately proud of one's ability, to be conceited and contemptuous (idiom)​
    法语: (expr. idiom.)​ fort de ses talents, traiter les autres avec mépris
    日语: 才気(さいき)を頼(たの)んで人を眼中(がんちゅう)におかない
    俄语: гордиться своими способностями

    恃才傲物造句

    一个真正有学养的人会懂得谦逊,绝不会恃才傲物。
    三国时代的稽康就因恃才傲物,而招致杀身之祸。
    他恃才傲物,不可一世,狂妄的言行令人厌恶。
    她并不是像大家口中说的那样恃才傲物。
    他的能力虽好,却恃才傲物,根本没办法从事团体工作。
    杨修恃才傲物,曹操一点都不喜欢他。
    就算你有才干,也不能这样狂妄自大、恃才傲物。
    像他这种恃才傲物的人,难有人知,注定会失败的。
    他恃才傲物,自命不凡,交不到朋友是预料中事。
    这些话对恃才傲物的他是没有用的,他绝对听不进去。
    李教授恃才傲物,落拓不羁。
    杨修恃才傲物,睥睨一切,结果招来杀身之祸。
    一个有天分的人,若恃才傲物,不肯力学,总有一天会江郎才尽的。
    三国时代的嵇康就因恃才傲物,而招致杀身之祸。
    从文章里可以看出这位作者恃才傲物与怀才不遇的心境。
    有的人恃才傲物,落拓不羁。
    他一向恃才傲物,看不起任何人,大家都非常讨厌他。
    他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
    我本自视聪明,恃才傲物惯了的,在你面前,我只是感到自己寒伧,象一头又大又笨的俗物,一堆贾宝玉所说的污泥。
    当官员前来为他登记挂号,安排应试时,他老兄坐在那儿连起身都不会,完全一副恃才傲物的样子。

    汉字详情

    shì [shi]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FFY
    仓颉: PGDI
    四角: 940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2) 同本义

    恃,赖也。——《说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

    恃有年也。——《公羊传·桓公三年》

    吾以兰为可恃兮。——《离骚》。注:“怙也。”

    恃源而往者也。——《庄子·徐无鬼》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老妇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

    (3) 又如:仗恃(倚仗);恃固(凭仗地势的险固);恃势(倚仗权势);恃爱(倚仗对方的爱宠);恃险(凭仗地势的险要);恃宠作娇(倚仗得宠而柔媚作态);恃赖(恃凭。依赖,凭借);恃众(依仗人多势众);恃宠(依仗宠爱);恃才傲物(自负其才,藐视他人);恃功(自负功高);恃明(自负聪明)

    (4) 持;矜持

    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吕氏春秋》

    名词

    母亲的代称,母死称失恃

    六岁失怙恃,不为兄嫂所容。——《聊斋志异·珠儿》

    英文翻译

    rely on, presume on, trus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ci5 si5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宝安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 潮州话:s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時止上聲開口三等ʑĭəzjix/zjiio
    cái [cai]
    部首: 330
    笔画: 3
    五笔: FTE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DH
    四角: 402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2) 同本义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3) 有才能;有本领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名词

    (1) 才力;才能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2)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才格(才能。一说指才能高低的程度);才望(才能与名望);才理(才力和思路);才笔(写作的才华);才义(才思和义理)

    (3) 人才。常写作“材”

    乐里多才。——《列子·仲尼》

    举贤才。——《论语》

    救时应仗出群才。——清· 秋瑾《黄海舟中》

    (4) 又如:唯才是举;干才;广开才路;栋梁之才;廊庙之才

    (5) 天赋的特殊才能 。如:诗才;才调(才情风格)

    (6)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

    夫管子,天下之才也。——《国语·齐语》

    (7) 又如∶奴才;蠢才;天才;人才

    (8) 通“材”。材资;本能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孟子·告子上》

    才能不及中人。——《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门豹治 邺,民不敢欺,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史记·滑稽列传》

    五才之用,无或可废。——《后汉书·马融传》

    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财”,人有用叫做“才”。故“材”、“财”、“才”三字同源。——王力《同源字典》

    当今乏才,以尔为柱石之用,莫倾人栋梁。——《世说新语·规箴》

    (9) 姓

    副词

    (1) 刚刚

    才数月耳。——《汉书·贾才传》

    远县才至,则胡又已去。——《汉书·晁错传》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宋· 沈括《梦溪笔谈》

    (2) 又如:刚才(刚要,刚刚);方才(才,刚刚)

    (3) 这样迟,这么迟 ——前面有问原因的疑问词语。如:你怎么才来?

    (4) 仅,只 ——表示数量少,程度低

    初极狭,才通人。——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5) 又如:一共才十个,不够分;才属(仅能连续)

    (6) 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或由于某种原因、目的而能怎么样。用于后一分句,前一小句常有“只有、必须、要、因为、由于”等词语

    惟正月才生魄。——《晋书·夏侯湛传昆弟诰》

    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晋书·谢混传》

    (7) 又如:要多练习,才能提高成绩;正因为有困难,才派我们去

    (8) 强调确定语气

    (9) 才+形+呢。主要强调程度高。如:这才好呢!

    (10) 才+…。含有“别的不是”的意味。如:这才是好样的!

    (11) 才+动+呢。肯定句少用。如:我才不去呢!

    英文翻译

    talent, ability; just, only

    方言集汇

    ◎ 粤语:co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oi2 [台湾四县腔] coi2 [客语拼音字汇] coi2 [海陆丰腔] coi2 [梅县腔] coi2 [陆丰腔] coi3 [东莞腔] coi2 [沙头角腔] coi2 [宝安腔] coi2
    ◎ 潮州话:cai5 zai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昨哉平聲開口一等dzʰɒizai/dzoi
    ào [ao]
    部首: 221
    笔画: 12
    五笔: WGQ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GSK
    四角: 2824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2) 同本义

    傲,倨也。——《说文》

    (3) 经传以敖为之

    凡视上于面则敖。——《礼记·曲礼》

    彼交匪敖。——《诗·小雅·桑柔》

    不吴不敖。——《诗·周颂·丝衣》

    敖而无足数者。——《史记·游侠传》

    执币,傲。——《左传·文公九年》

    齐音傲辟乔志。——《礼记·乐记》

    图傲救世之士哉。——《庄子·天下》

    弟敬爱兄谓之悌,反悌为傲。——《贾子道术》

    令尹甚傲而好兵,子必谨敬。——《韩非子·内储说下》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魏征《十三斩不克终疏》

    (4) 又如:傲兀(高傲不屈的样子);傲睨(傲然睨视,形容倨傲,看不上一切);傲态

    (5) 急躁

    不问而告谓之傲。——《荀子·劝学》

    动词

    (1) 傲慢而轻视

    民慕其利而傲其罪。——《韩非子·六反》

    恃才傲物。 ——《南史·萧子显传》

    (2) 如:傲俗(蔑视俗人);傲上(对上倨傲)

    英文翻译

    proud, haughty, overbearing

    方言集汇

    ◎ 粤语:ngou6
    ◎ 客家话:[宝安腔] ngau3 [梅县腔] ngau5 [台湾四县腔] ngau5 [客语拼音字汇] ngau4 [东莞腔] ngau3 [客英字典] ngau5 [陆丰腔] ngau5 [沙头角腔] ngau5 [海陆丰腔] ngau6
    ◎ 潮州话:ngau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五到去聲開口一等ngauh/ngawŋɑu
    [wu]
    部首: 422
    笔画: 8
    五笔: TRQR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QPHH
    四角: 2752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牛,勿声。“勿”是一种杂色旗,表示杂色。本义:万物)

    (2) 同本义

    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说文》

    物以群分。——《礼记·乐记》

    四时之散精为物。——《淮南子·天文》

    物也者,大共名也。——《荀子·正名》

    九曰物贡。——《周礼·太宰》

    (3) 又如:物品(各种财货、物件);物母(万物的本源);物曲(物的性能);物如(事物的本源);物序(事物的规律);物祖(万物之祖);物际(事物的界限);物恺(愿各物安乐);物灵(万物之灵);物用(百物器用)

    (4) 物件,东西

    庞然大物。——唐· 柳宗元《三戒》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一物无所持。——明· 魏禧《大铁椎传》

    夺其物。

    (5) 又如:物外(有形事物之外);物变(事物变化);物隐(事物的隐秘);物端(东西,物品);物诱(为外物所引诱);物势(事物的趋势、态势);物惑(外物的诱惑);物则(事物的法则);物像(样子)

    (6) 事;事情

    有物有则。——《诗·大雅·烝民》。传:“事也。”

    (7) 又如:物务(事务);物事(事情);物格(事理得到穷究)

    (8) 社会,外界环境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9) 又如:物外人(尘世以外的人);物道(世道);物运(世运);物外交(超世脱俗的交谊)

    (10) 杂色牛

    三十维物,尔牲则具。——《诗·小雅·无羊》。毛传:“异毛色者三十也。”

    (11) 杂色的旗

    杂帛为物,以杂色缀其边为燕尾,将帅所建,象物杂色也。——《释名》

    司常掌九旗之物品,各有属以待国事:日月为常,旃龙为旂,通帛为旃,杂帛为物…。——《周礼》

    (12) 牲畜的种类、 品级

    辨六马之属,种马一物,戎马一物……驽马一物。——《周礼》

    (13) 又如:物类(同类,物的同类;种类);物汇(物类)

    (14) 颜色

    比物四骊。——《诗·小雅·六月》

    (15) 又如:物采(色彩)

    (16) 哲学用语。物质,与“心”相对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苏轼《赤壁赋》

    (17) 又如:唯物论;物气(物质性的妖气);物观(客观)

    (18) 物产

    此物故非西产。——《聊斋志异·促织》

    (19) 又如:物图(物产分布图);物殷俗阜(物产丰盛,风俗淳厚);物阜民康(物产丰富,人民安康);物阜(物产丰盛)

    (20) 他人;众人

    损己以利物。——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21) 又如:物听(众人的言论);物意(众人的心意);物师(众人的师表);物鬼(人鬼);物迹(人迹);物轨(众人的榜样);物宗(众人所景仰的人);物和(人和);物物(人对于万物的役使、支配);物忌(众人忌惮或忌妒);物心(人心);物望(人望;众望)

    (22) 景物 。如:物华(自然景物);物是人非(景物依然,人事已非);物景(景物)

    (23) 财富,财物;特指不动产 。如:物业(家业;家产);公物

    (24) 物品。某一有形物品 。如:物帛(物品财帛);物殉(用物品殉葬)

    (25) 神灵

    辑江淮物,会大海气,以合 泰山。——《汉书》

    (26) 标记,记号

    叔孙氏之甲有物,吾未敢以出。——《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动词

    (1) 选择

    以物地事授地职,而待其政令。——《周礼》

    (2) 观察

    物土方,议远迩。——《左传·昭公三十二年》

    英文翻译

    thing, substance, creature

    方言集汇

    ◎ 粤语:mat6
    ◎ 客家话:[陆丰腔] wut8 [东莞腔] wut8 [海陆丰腔] wut8 [梅县腔] wut8 [沙头角腔] wut8 [宝安腔] wut8 [台湾四县腔] wut8 [客语拼音字汇] vud6 [客英字典] vu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八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文弗入聲合口三等mĭuətmyot/mi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