恃强倚宠

shì qiáng yǐ chǒng [shi qiang yi chong]
注音 ㄕˋ ㄑ一ㄤˊ 一ˇ ㄔㄨㄥˇ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恃:倚仗;倚:仗恃。仗恃自己的手段高强和受到主人的宠爱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争奈这嫦娥恃强倚宠,卖弄新鲜题目。”

成语用法

恃强倚宠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汉字详情

shì [shi]
部首: 339
笔画: 9
五笔: NFFY
仓颉: PGDI
四角: 9404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寺声。本义:依赖,依靠)

(2) 同本义

恃,赖也。——《说文》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诗·小雅·蓼莪》

恃有年也。——《公羊传·桓公三年》

吾以兰为可恃兮。——《离骚》。注:“怙也。”

恃源而往者也。——《庄子·徐无鬼》

子何恃而往?——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老妇恃辇而行。——《战国策·赵策》

(3) 又如:仗恃(倚仗);恃固(凭仗地势的险固);恃势(倚仗权势);恃爱(倚仗对方的爱宠);恃险(凭仗地势的险要);恃宠作娇(倚仗得宠而柔媚作态);恃赖(恃凭。依赖,凭借);恃众(依仗人多势众);恃宠(依仗宠爱);恃才傲物(自负其才,藐视他人);恃功(自负功高);恃明(自负聪明)

(4) 持;矜持

士有孤而自恃,人主有奋而好独者。——《吕氏春秋》

名词

母亲的代称,母死称失恃

六岁失怙恃,不为兄嫂所容。——《聊斋志异·珠儿》

英文翻译

rely on, presume on, trus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ci5 si5
◎ 客家话:[梅县腔] she5 [宝安腔] si5 [客语拼音字汇] si4 [海陆丰腔] shi6 [客英字典] shi5 [台湾四县腔] sii5
◎ 潮州话:s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時止上聲開口三等ʑĭəzjix/zjiio
qiáng,qiǎng,jiàng [qiang,jiang]
部首: 312
笔画: 12
五笔: XKJ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RLI
四角: 16236

详细解释

jiàng

形容词

(1) 倔强;固执

申生甚好仁而彊。——《国语·晋语》

(2) 又如:强气(倔强脾气);强颜(指人不知羞耻);强团练(宋代杭州俗谚。指性情倔强,对人倔傲的人);强头别脑(形容倔强的神气)

(3) 僵硬

一连吃了四五剂,口不歪了,只是舌根还有些强。——《儒林外史》

(4) 另见 qiáng,qiǎng

qiáng

名词

(1) (形声。从虫,弘声。本义:米中小虫)

(2) 同本义

(3) 通“襁”。襁褓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史记·鲁周公世家》

形容词

(1) (通彊。弱的反义词)

(2) 弓有力

彊,弓有力也。——《说文》

强,健也。——《广韵》

材官引彊。——《史记·绛侯世家》

强弩之末。——《汉书·李广苏建传》

(3) 又如:强弩(用机括发射的强弓)

(4) 强盛;势力大

不可谓强。——《墨子·公输》

兵革之强。——《战国策·秦策》

天下强国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

自胜者强。——《老子》

赵强而 燕弱。——《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弱为强。——《三国志·诸葛亮传》

少年强则国强。——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强家(势力强盛的卿大夫);强雄(强盛);强寿(强盛而长久);强对(强大的对手);强元(以强大立足天下);强兵(强大的军队);强阵(强大的军队);强旅(强大的军队);强弱(强大与弱小)

(6) 强健;健壮,有力

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以强壮出。——《汉书·李广苏建传》

刚健强力。——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强仕(四十岁。这年龄的人各方面已经成熟,正好出仕做官);身强力壮;强死(人尚壮健而死于非命)

(8) 刚强;坚决

四十曰强。——《礼记·曲礼》

强立而不反。——《礼记·学记》。注:“临事不惑也。”

彊而义。——《书·皋陶谟》。传:“无所屈挠也。”

彊忍不义。——《国语·楚语》

申生甚好仁而彊。——《国语·晋语》

(9) 又如:强果(坚强果敢); 强执(坚强固执)

(10) 强横

凶强侠气。——《世说新语·自新》

(11) 又如:强悍(强横勇猛);强戾(强横凶暴);强虐(强横暴虐);强狠(强横凶狠)

(12) 强暴

彊,暴也。——《尔雅》

侯彊侯以。——《诗·周颂·载芟》

曾是彊御。——《诗·大雅·荡》

(13) 又如:强俊(强暴而又才智出众);强虏(强暴的敌人);强塞(强暴固执);强鸷(强暴凶狠)

(14) 优越;好

博闻强志。——《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强起(强如。胜过;比…更好);比他强;比昨天强;我们的劳动条件一年比一年强;博闻强记;强处

(16) 略多于…的

策勋十二转,赏赐千百强。——《木兰诗》

(17) 又如:三分之一强

名词

(1) 强有力的弓

挽弓当挽强。——杜甫《前出塞》

(2) 强者

弱固不可以敌强。——《孟子》

(3) 姓

动词

(1) 使强,加强

其为食也,足以增气充虚,彊体适腹而已矣。——《墨子·辞过》

(2) 另见 jiàng;qiǎng

qiǎng

动词

(1) 强制,强迫

强饮强食。——《考工记·梓人》

三君皆将强死。——《左传·文公十年》

(2) 又如:强匄(仗势索取);强媒硬保(强迫做媒,包办成亲);强劝架(连拉带劝;拉偏架);强邀(夺取);强风情(强作风流情事);强为(硬干;蛮干);强起(强迫不愿做官的人任官就职)

(3) 劝勉

强之。——《周礼·司谏》。注:“犹劝也。”

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孟子》

副词

(1) 勉强

功不可彊成。——《淮南子·脩务》

乃自强步。——《战国策·赵策》

不可强夺。——《聊斋志异·狼三则》

虽欲强聒。——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再四强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牵强;强词夺正(强词夺理);强勉(勉强);强词(勉强说出来的话);强口(勉强);强应(勉强答应);强不知以为知

(3) 竭力;尽力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礼记·学记》。注:“修业不敢倦。”

强焉日有孳孳。——《礼记·表记》

大臣强谏。——《战国策·赵策》

强忍与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将军强留之。——清· 魏禧《大铁椎传》

而强假焉。——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强恕(努力行忠恕之道);强力(勉力);强仁(勉力行仁);强步(勉力步行)

(5) 另见 jiàng;qiáng

英文翻译

strong, powerful, energetic

方言集汇

◎ 粤语:koeng4 koeng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kiong2 giong3 giong1 [客英字典] kiong2 giong3 [宝安腔] kiong2 | giong3 [梅县腔] giong3 kiong2 [台湾四县腔] kiong2 giong3 giong1 [沙头角腔] kiong2 [东莞腔] kiong3 kiong2 kiong1
◎ 潮州话:kiang5(khîang) giên5/gion5(kîeⁿ) giang2(kíang)

宋本广韵

[yi]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DS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KMR
四角: 242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奇声。本义:斜靠着)

(2) 同本义

倚,依也。——《说文》

参天两地而倚数。——《易·说卦》

倚柱而笑。——《史记·刺客列传》

倚于郎门。——《韩非子·内储说下》

故曰:“祸兮福之所倚。——《韩非子·解老》

荡倚冲冒。——唐· 柳宗元《三戒》

右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明· 魏学《核舟记》

倚一横木。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倚望(父母倚门望子);倚身(把身体靠在某一物体上);倚门(靠着门)

(4) 依靠;依赖

祸兮福之所倚。——《老子》

(5) 又如:倚负(依附;跟从);倚叠(互相依靠勾结);倚人庐下(依靠别人生活);倚借(依赖;倚仗);倚任(倚重信任);倚信(倚重信任);倚官挟势(倚仗官府的权势);倚酒三分醉(仗着喝点酒,就装出醉态来。形容借一点因由,故意扩大事态)

(6) 倾斜 。如:倚盖(倾斜的伞盖);倚风(随风倾侧摇摆);倚墙(倾侧的危墙)

(7) 靠近 。如:倚翠(接近女性);倚负(靠近,偎依)

(8) 立 。如:倚石(耸立的石头);倚乘(站着乘车)

(9) 拄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0) 依照,合着,伴奏

倚嫔御歌。——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英文翻译

rely on, depend on; lean heavily

方言集汇

◎ 粤语:ji2
◎ 客家话:[梅县腔] j3 [台湾四县腔] ji3 [客语拼音字汇] yi3 [陆丰腔] ji3 [客英字典] ji3 [海陆丰腔] ri3 [沙头角腔] ji3 [宝安腔] ji3 [东莞腔] ji3
◎ 潮州话:衣2(绮)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綺支B開上聲開口三等支Bqiex/yeeʔĭe
chǒng [chong]
部首: 322
笔画: 8
五笔: PDXB
五行:
吉凶:
仓颉: JIKP
四角: 304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龙声。本义:尊崇)

(2) 同本义

宠神其祖。——《国语·楚语》。注:“尊也。”

宠,尊居也。——《说文》

宠名皆弃。——《左传·襄公三十年》。谓族也。

(3) 又如:宠存(尊崇慰问);宠重(尊崇重视);崇厉(尊崇勉励)

(4) 宠爱

君以为忠,而甚宠之。——《左传·昭公十年》

不宜爱而受宠。——《论衡·幸偶》

少姜有宠而死。——《左传·昭公三年》

宠辱若惊。——《老子》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5) 又如:一家人很宠他;宠冠一时(备受宠爱,冠绝一时);宠拔(宠爱提拔)

名词

(1) 荣耀

承天宠也。——《易·师》。郑注:“光耀也。”

其宠大矣。——《国语·楚语》。注:“荣也。”

宠有孝悌长幼顺明之节。——《史记·赵世家》。正义:“贵也。”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又如:宠辱(荣耀与耻辱);宠借(给予荣宠和奖励)

(3) 恩惠 。如:宠灵(恩宠);宠光(恩宠光耀);宠利(恩宠与利禄)

(4) 受宠爱的人

齐侯好内,多内宠。——《左传·僖公十七年》

(5) 又如:内宠;爱宠

(6) 皇帝所施的 。如:宠劳(皇帝的慰劳);宠赐(帝王的恩赐);宠惠(帝王的恩泽)

英文翻译

favorite, concubine; favor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2
◎ 潮州话:胎翁2(统)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