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嫌

yuàn xián [ yuan xian]
注音 ㄩㄢˋ ㄒ一ㄢˊ

词语释义

1.怨恨不满;嫌隙。

词语解释

  1. 怨恨不满;嫌隙。

    《后汉书·冯衍传下》:“臣 衍 自惟微贱之臣,上无 无知 之荐,下无 冯唐 之説,乏 董生 之才,寡 李广 之埶,而欲免谗口,济怨嫌,岂不难哉!”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以公道,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葛巾》:“僕与娘子,夙无怨嫌,何至赐死?” 郭沫若 《鼎》:“旧的怨嫌可以变为新的友爱,旧的友爱也可以变为新的怨嫌。”

引证解释

⒈ 怨恨不满;嫌隙。

《后汉书·冯衍传下》:“臣衍自惟微贱之臣,上无无知之荐,下无冯唐之説,乏董生之才,寡李广之埶,而欲免谗口,济怨嫌,岂不难哉!”
宋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以公道,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葛巾》:“僕与娘子,夙无怨嫌,何至赐死?”
郭沫若《鼎》:“旧的怨嫌可以变为新的友爱,旧的友爱也可以变为新的怨嫌。”

怨嫌的网络释义

怨嫌

  • 怨嫌是汉语词语,拼音是yuàn xián,意思是怨恨不满;嫌隙。
  • 汉字详情

    yuàn [yuan]
    部首: 440
    笔画: 9
    五笔: QBNU
    五行:
    仓颉: NUP
    四角: 273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夗( yuàn)声。本义:怨恨;仇恨)

    (2) 同本义

    怨,恚也。——《说文》

    曰怨乎。——《论语》。皇疏:“恨也。”

    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贾子道术》

    不怨人取之。——《淮南子·说山》

    天子甚怨。——《汉书·李广苏建传》

    人怨恶其君。——清· 黄宗羲《原君》

    怨颇兴。——清· 张廷玉《明史》

    怨愤所积。——孙文《序》

    (3) 又如:怨怅(怨畅。怨恨);怨谤(怨恨诽谤);怨恶(怨恨憎恶);怨艾(悔恨自己的错误);怨詈(怨恨并咒骂);恩怨(恩惠和仇恨);宿怨(旧有的怨恨);怨痛(怨恨哀痛)

    (4) 责怪;埋怨

    羌笛何须怨杨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天下怨谤。——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

    胥怨者民也。

    盘庚不为怨者故

    (6) 又如:抱怨(埋怨);怨咎(埋怨责备);怨思(抱怨迂居,怀念故土);怨责(埋怨责怪)

    (7) 讥讽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论语》

    (8) 又如:怨刺(讽刺);怨讥(讥讽)

    (9) 别离 。如:怨旷(长期别离;女无夫,男无妻);怨妇(丧夫或丈夫别离很久的妇人)

    (10) 哀怨

    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吕氏春秋》。高诱注:“怨,悲。”

    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晋· 陆机《叹逝赋》

    (11) 又如:怨切(悲切);怨咽(哀伤呜咽);怨秋(悲秋);怨切(悲切);怨笛(哀怨幽咽的笛声);怨情(悲怨的情怀);怨调(哀怨的曲调);怨惜(悲怨惋惜)

    名词

    (1) 仇恨,怨仇

    此百世之怨。——《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是积怨畜祸也。——《史记·商君列书》

    举公义,辟私怨。——《墨子·尚贤》

    (2) 怨家

    外举不辟怨。——《礼记·儒行》

    英文翻译

    hatred, enmity, resent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n5 [宝安腔] jen5 [梅县腔] jan5 [陆丰腔] jan5 [客语拼音字汇] yan4 [台湾四县腔] jen5 [海陆丰腔] ren5 [东莞腔] je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二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於袁元合平聲合口三等qyan/vanʔĭwɐn
    xián [xian]
    部首: 323
    笔画: 13
    五笔: VUVO
    五行:
    仓颉: VTXC
    四角: 4843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女,兼声。本义:疑惑,怀疑而有可能性)

    (2) 同本义

    嫌,一曰疑也。——《说文》

    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也。——《礼记·曲礼上》

    使民无嫌。——《礼记·坊记》

    岂敢有嫌哉?——《吴越春秋》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李白《长干行》

    卿决疑讼,狱定嫌罪。——《论衡·案书》

    (3) 又如:嫌间(因彼此猜疑而产生恶感);嫌微(犹嫌疑)

    (4) 避忌

    贵贱不嫌同号,美恶不嫌同辞。——《公羊传》

    (5) 又如:嫌难(因有避忌而为难)

    (6) 厌恶

    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7) 又如:嫌择(嫌弃;不满意);嫌好道歉(挑剔;苛求);嫌贫爱富

    (8) 看不起 。如:嫌鄙(看不起)

    名词

    (1) 嫌隙,仇怨

    累百年之欲,易一时之嫌。——《荀子》

    丈夫以气相许,小嫌不足置胸中。——《新唐书·尉迟敬德传》

    (2) 又如:使民无嫌;为了避嫌;涉嫌;前嫌尽释

    (3) 怨恨

    若远小嫌,难相违覆。——《三国志》

    (4) 又如:嫌恨(怨恨)

    英文翻译

    hate, detest; suspect; criticize

    方言集汇

    ◎ 粤语:jim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am2 [客语拼音字汇] hiam2 [梅县腔] hiam2 hio2 [东莞腔] hiam2 [沙头角腔] hiam2 [海陆丰腔] hiam2 [台湾四县腔] hiam2 [陆丰腔] hiam3 [宝安腔] hi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五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兼平聲開口四等ghem/hemɣi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