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衅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忧患之端。
《后汉书·和帝纪》:“朕寤寐恫矜,思弭忧衅。”
引证解释
⒈ 忧患之端。
引《后汉书·和帝纪》:“朕寤寐恫矜,思弭忧衅。”
忧衅的网络释义
忧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
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忧,愁也。——《说文》
忧,愁也。——《玉篇》
忧悲者德之失也。——《淮南子·原道》
勿忧。——《易·丰》
坎为加忧。——《易·说卦》
我心忧伤。——《诗·小雅·小弁》
忧心忡忡。——《诗·召南·草虫》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忧其民。
(2) 又如:忧忿滞中(中医指忧愁忿懑滞郁在胸中);忧蹙(因忧愁而紧锁眉头);忧愠(忧愁懊恼);忧忆(忧愁担心);忧心如捣(忧愁得像有什么东西捣心一样);忧邑(愁闷抑郁);忧畏(忧虑畏怯);忧世(为世时或时事而忧虑);忧怀(忧虑怀念);忧怯(担忧畏怯);忧天(担心天塌下来);忧公忘私(关心公益,不顾私利);忧鱼(担心水患)
名词
(1) 居丧 。多指居父母丧
王宅忧,亮阴三祀。——《书·说命上》
(2) 又如:忧居(丁忧家居);忧服(因父母死而居忧服丧);忧纪(居父母丧之期);忧棘(居父母之丧);忧毁(居父母之丧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忧艰(忧父母之丧)
(3) 忧患,祸患
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恐季氏之忧。
愦于忧。——《战国策·齐策四》
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忧困(忧患困顿);忧逼(忧患侵迫);忧难(忧患);忧衅(忧患之端)
(5)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宥 | 于救 | 云 | 尤 | 去聲 | 宥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ĭəu | iuh/hiow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爨省,爨(
,灶。从酉( ),与酒有关,表祭祀。分,表示分布。合起来表杀牲以祭。本义:古代血祭新制的器物。杀牲,用其血涂于器物缝隙中来祭祀)(2) 同本义
釁,血祭也。——《说文》
隋衅。——《周礼·大祝》。注:“谓荐血也。”
大师掌衅祈号祝。——《周礼·小祝》
不以累臣衅鼓。——《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车甲衅而藏之府库。——《礼记·乐记》
将以衅钟。——《孟子》
衅鼓旗甲兵。——《吕氏春秋·慎大》
桓公践位,令衅社塞祷。——《管子·小问》。注:“杀牲以血浇落于社曰衅社。”
缚之,杀以衅鼓。——《韩非子》
(3) 又如:衅宝镇及宝器;衅钟;衅宝刀;衅社(杀牲取血以祭社神);衅鼓(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
(4) 涂
比至,三衅、三浴之。——《国语》。韦昭注:“以香涂身曰衅。”
(5) 又如:衅尸(古代丧礼以鬯酒涂尸);衅浴(用芳香涂身后沐浴以除秽恶。引申为认真研究,用精取宏);衅鬯(涂尸的香酒)
名词
(1) 缝隙;裂痕
会闻用师,观衅而动。——《左传·宣公十二年》。 孔颖达疏:“衅是间隙之名。今人谓瓦裂龟裂皆为衅。”
为室三重,户闭,涂衅必周。——《后汉书·律历志上》
(2) 又如:衅会(有衅可乘的时机)
(3) 祸患;祸乱
夫功全则誉显,业谢则衅生。——《后汉书》
(4) 又如:衅首(祸乱之首);衅逆(叛乱);衅辱(蒙祸受辱);衅累(祸患与事端的牵连);衅祸(祸乱)
(5) 罪过
衅门子弟不得居宿卫近侍之官。——《通志》
(6) 又如:衅情(罪情,罪恶的用心);衅恶(罪恶);衅稔恶盈(罪大恶极);衅故(罪情,罪行)
(7) 过失
人无衅焉,妖不自作。——《左传·庄公十四年》
(8) 又如:衅咎(过失,罪过);衅眚(过失);衅过(过失,罪);衅弊(缺失,弊端)
(9) 争端。引起争执的事端
想此事大半衅由姚婆,毒谋出于 方贼,今已父子并诛,斩草除根,大仇已报,余人无罪,不可妄及。——《石点头》
(10) 又如:边衅;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寻衅
(11) 征兆
近览刘氏倾覆之衅。——《三国志》
(12) 又如:衅兆(征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衅 | 許覲 | 曉 | 眞B開 | 去聲 | 震 | 開口三等 | 臻 | 眞B | xĭĕn | hinh/xy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