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忠诚正直。
明 张居正 《寄赵大洲相公》:“翁素抱忠耿,知在林里,未忘朝廷。”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解给》:“故内丁非歷试无瑕,志性忠耿之人,未易轻委也。” 欧阳山 《三家巷》二四:“如果我不站出来表示一下我的深恶痛绝,我还算什么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怎么对得起纯洁忠耿的 区桃 表姐?”
引证解释
⒈ 忠诚正直。
引明张居正《寄赵大洲相公》:“翁素抱忠耿,知在林里,未忘朝廷。”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穀·解给》:“故内丁非歷试无瑕,志性忠耿之人,未易轻委也。”
欧阳山《三家巷》二四:“如果我不站出来表示一下我的深恶痛绝,我还算什么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怎么对得起纯洁忠耿的区桃表姐?”
忠耿的网络释义
忠耿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中声。本义:忠诚无私,尽心竭力)
(2) 同本义
不可谓忠。——《墨子·公输》
忠之属也。(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左传·庄公十年》
为忠善者。——诸葛亮《出师表》
(3) 又
志虑忠纯。
君子以为忠。——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宋· 司马光《四言铭系述》
(4) 又如:忠贞廉士(忠诚坚贞廉洁的人);忠孝带(清代官员系的一种短而阔的带子,用于保驾或皇帝赐死时自尽);忠敬(忠诚恭敬)
(5) 忠厚
交不忠兮怨长。——《楚辞·九歌·湘君》
(6) 又如:忠嘉(忠厚善良);忠笃(忠厚笃实)
动词
(1) 尽忠。特指事上忠诚
忠陛下之职分。——诸葛亮《出师表》
(2) 又
忠而被谤。
(3) 又
求忠以自为。
忠孝如古人某。——清· 周容《芋老人传》
(4) 又如:忠功(尽忠建功);忠效(尽忠效力);忠益(尽忠报效的益处);忠孝(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忠略(忠于君国的谋略);忠情(忠于君国的感情)
名词
(1) 忠臣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屈原列传》
(2) 通“中”。中间,适中
忠人之和。——《管子·禁藏》
则有仇讐之忠。——《韩非子·五蠹》。高亨云:“忠,借为中。”
(3)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陆丰腔] zhung1 [客语拼音字汇] zung1 [宝安腔] zung1 [客英字典] zhung1 [东莞腔] zung1 [梅县腔] zhung1 [台湾四县腔] zung1 [海陆丰腔] zh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中 | 陟弓 | 知 | 東三 | 平聲 | 東 | 開口三等 | 東 | 通 | triung/tiung | ţĭuŋ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火,圣(
)省声。本义:耳贴于颊)(2) 同本义
(3) 通“炯”。明亮,光明
跪敷衽(铺开衣襟)以陈辞兮,耿吾既得此中正(指正道)。——《楚辞·屈原·离骚》
(4) 又如:耿耀(照耀);耿光(光明;光辉);耿晶晶(形容物体明亮闪光的样子);耿烈(光明炽热);耿介(光明正大)
(5) 心情不安;悲伤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诗·邶风·柏舟》
(6) 又如:耿耿于心(形容心中有事牵挂,无法忘却);耿介(心中不安);耿灼(焦虑不安)
(7) 刚直
参差相叠重重,刚耿陵宇宙。——唐· 韩愈《南山诗》
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韩非子·五蠹》
(8) 又如:耿介(耿直;刚直;正大光明);耿正(刚强正直);耿怀(直率的情怀);耿挺(坚贞特立)
(9) 气忿时头面上血管膨胀,红筋暴露的样子
余大先生气得两脸紫涨,颈子里的筋都耿出来。——《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gen3 [海陆丰腔] kwen3 [客英字典] kwen3 [台湾四县腔] kwen3 [东莞腔] gen3 [客语拼音字汇] gen3 guen3 [梅县腔] gwe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耿 | 古幸 | 見 | 耕開 | 上聲 | 梗 | 開口二等 | 梗 | 耕 | kæŋ | krengx/kaen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