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忧

wàng yōu [ wang you]
繁体 忘憂
注音 ㄨㄤˋ 一ㄡ

词语释义

忘却忧愁。 萱草的别名。

词语解释

  1. 忘却忧愁。

    《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 唐 张说 《喜度岭》诗:“见花便独笑,见草即忘忧。”

  2. 萱草的别名。

    唐 陈子昂 《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诗:“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本草经》云:萱,一名忘忧。” 元 钱抱素 《琐窗寒·题玉山草堂》词:“书带生香,忘忧弄色,四窗虚悄。” 清 黄宗羲 《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忘忧、含笑。”

引证解释

⒈ 忘却忧愁。

《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夫酒忘忧,故能消之也。”
唐张说《喜度岭》诗:“见花便独笑,见草即忘忧。”

⒉ 萱草的别名。

唐陈子昂《魏氏园林人赋一物得秋亭萱草》诗:“忘忧谁见赏,空此北堂中。”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本草经》云:萱,一名忘忧。”
元钱抱素《琐窗寒·题玉山草堂》词:“书带生香,忘忧弄色,四窗虚悄。”
清黄宗羲《小园记》:“因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忘忧、含笑。”

忘忧的国语词典

忘记忧愁。

如:「喝酒只能让人暂时忘忧,却不能解决问题。」

忘忧的网络释义

忘忧 (汉语词汇)

  • 忘忧,汉语词汇。
  • 拼音:wàng yōu
  • 释义:1、忘掉忧愁。2、萱草的别名。
  • 忘忧造句

    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这个世界上,同样的时空,不同的地点,是不是还有同我一样的女孩子,一直在为那些自己喜欢到心里的男孩子充当忘忧草解语花的职责?乐小米。
    买上几斤清风,点燃一瓶浪漫,加入几两祝福,配上一滴关怀,做成一杯忘忧饮料,作为礼物送给你,愿你旅途顺利,一路顺风!
    如果朱丽叶看到她的爱情信物如此受辱,她也会提早去找高明的药剂师寻求忘忧草。
    出山?这农家风光,田园景象,乐而忘忧啊,在下山居懒人,实不愿再入凡尘,受那等苦楚。
    每逢正月十五,花果山上的油灯千盏万盏,夜幕沉沉,宛如天上的繁星点点,使人如置身仙境,忘忧忘烦,遐想万千,浮思联翩。
    端午节到了,我要送你一座后花园,园子里栽的是智慧树,流的是忘忧泉,开的是自在花,搭的是幸运桥,祝愿好运好心情,端午节快乐。
    挽花粉帮于既倒,创忘忧谷于赤手!
    我送你一棵忘忧草,再为你逮只幸福鸟,当幸福鸟含着忘忧草向你飞来时,请把你的心整理好,那是我对你最好的祝福:寒冷天里,望你保重身体,做好保暖工作,暖暖和和过冬天!
    一次六个人的哭闹让洛忘忧烦不胜烦,直接冷冷的说“有什么事说清楚!否则我把你们全杀了。
    抢秋抢秋,不抢就丢。先抢白露,回家酿酒。月饼稍后,出尽风头。秋分夜夜,秋意嗖嗖。思汝秋寒,甘为锦绉。思汝他方,念汝忘忧。鸿雁当头,归去也休。
    韩茗事先考察好,洞仙岛附近有林曰常青,树木繁密,此番定下计策,教无言引众人向西南突围,将忘忧教引入常青林中,他于那里布置火药,欲借此一举消灭忘忧教。
    今天是雪泪节,想送你一碗“忘忧汤”:用忘忧之水下锅,用幸福之火加热,用快乐原料熬煮,用幸运之花点缀!愿这碗热捧捧的汤能融化你所有悲伤和不快,带给你温暖和欢乐!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洛阳,从来都是男人落魄时的解语花,富贵时的忘忧草。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正是这种修养美学,才使得孔子具有“乐以忘忧”的情怀和精神境界。
    陆游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有一种花是谢了又开!有一种爱是无私奉献!有一种情是真诚无尽!有一种草是种忘忧草!有一种人是还在等爱!祝:天下朋友,新年快乐!
    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少年眼中射出的磅礴神光,只怕这世上只有忘忧境修真界王者地位,才能入他法眼,其它一切在他眼中都似遮目浮云般,只需轻轻抚开。

    汉字详情

    wàng [wang]
    部首: 440
    笔画: 7
    五笔: YNNU
    五行:
    仓颉: YVP
    四角: 0033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2) 同本义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4) 玩忽,怠忽

    夙夜不敢忘怠。——唐· 韩愈《潮州祭神文》

    (5) 通“亡”。逃亡;遗失;灭亡

    乐隤心其如忘。——《文选·陆机·叹逝赋》

    敷前人受命,兹不忘大功。——《书·大诰》

    佩玉将将,寿考不忘。——《诗·秦风·终南》

    不愆不忘,率由旧章。——《诗·大雅·假乐》

    今日不为,明日忘贷。——《管子·乘马》

    臣闻子胥尽忠而忘其号。——《汉书·武五子传》

    (6) 舍弃 。如:忘私(不关心自己的得失,无私心);忘身(奋不顾身;置生死于度外);忘命(不怕死;竭尽全力);忘倦(专注于某物或被其吸引而忘却疲倦);忘劳(不感觉劳累;不知疲倦);忘想(不关心,不去想)

    (7) 无,没有 。如:忘翼(谓不飞去);忘机瓮(比喻没有机心)

    英文翻译

    forget; neglect; miss, omit

    方言集汇

    ◎ 粤语:mo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ong2 [沙头角腔] mong5 [梅县腔] wong5 [海陆丰腔] mong2 mong6 [客语拼音字汇] mong2 mong4 [陆丰腔] mong3 [东莞腔] mong3 [台湾四县腔] mong2 mong5 [宝安腔] m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一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巫放陽合去聲合口三等myangh/mvanqmĭwaŋ
    yōu [you]
    部首: 339
    笔画: 7
    五笔: NDN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PIKU
    四角: 930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字古作上“页”(xie)下“心”。会意。心中有了忧愁,必然在脸上(用“页”即人头代表)反映出来。后加“攵”( suī 表示行走),形成“憂”字。“忧”是形声字。本义:担忧;发愁)同本义

    忧,愁也。——《说文》

    忧,愁也。——《玉篇》

    忧悲者德之失也。——《淮南子·原道》

    勿忧。——《易·丰》

    坎为加忧。——《易·说卦》

    我心忧伤。——《诗·小雅·小弁》

    忧心忡忡。——《诗·召南·草虫》

    何忧令名不彰。——《世说新语·自新》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忧谗畏讥。——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忧其民。

    (2) 又如:忧忿滞中(中医指忧愁忿懑滞郁在胸中);忧蹙(因忧愁而紧锁眉头);忧愠(忧愁懊恼);忧忆(忧愁担心);忧心如捣(忧愁得像有什么东西捣心一样);忧邑(愁闷抑郁);忧畏(忧虑畏怯);忧世(为世时或时事而忧虑);忧怀(忧虑怀念);忧怯(担忧畏怯);忧天(担心天塌下来);忧公忘私(关心公益,不顾私利);忧鱼(担心水患)

    名词

    (1) 居丧 。多指居父母丧

    王宅忧,亮阴三祀。——《书·说命上》

    (2) 又如:忧居(丁忧家居);忧服(因父母死而居忧服丧);忧纪(居父母丧之期);忧棘(居父母之丧);忧毁(居父母之丧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忧艰(忧父母之丧)

    (3) 忧患,祸患

    必为子孙忧。——《论语·季氏》

    恐季氏之忧。

    愦于忧。——《战国策·齐策四》

    乐琴书以消忧。——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忧困(忧患困顿);忧逼(忧患侵迫);忧难(忧患);忧衅(忧患之端)

    (5) 姓

    英文翻译

    sad, grieved; grief, melancholy

    方言集汇

    ◎ 粤语:ja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九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于救去聲開口三等ĭəuiuh/hi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