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骄气盈

zhì jiāo qì yíng [ zhi jiao qi ying]
繁体 志驕氣盈
注音 ㄓˋ ㄐ一ㄠ ㄑ一ˋ 一ㄥ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犹志骄意满。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元·杨载《诗法家数·荣遇》:“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

成语用法

志骄气盈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引证解释

⒈ 犹志骄意满。

元杨载《诗法家数·荣遇》:“后来诸公应詔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

志骄气盈的网络释义

志骄气盈

  • 志骄气盈,成语, 作谓语、定语、状语,意思是犹志骄意满。出自:元·杨载《诗法家数·荣遇》:“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
  • 汉字详情

    zhì [zhi]
    部首: 440
    笔画: 7
    五笔: F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GP
    四角: 4033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2) 同本义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唐· 韩愈《县斋有怀》

    (3)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

    (4) 记事的文章 。如:风土志;志乘(志书)

    (5) 心情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6)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

    (7) 神志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

    (8) 通“帜”。旗帜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

    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史记·张丞相传》。索隐:“志,旗帜也。”

    不用麾志,举矛为行伍。——《华阳国志》

    (9) 皮肤上生的班痕。后作“痣”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

    动词

    (1) 有志;立志;专心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2)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

    (3) 记着

    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

    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

    博闻彊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闻,学识。彊,同“强”。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永志不忘

    (5) 向慕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陆游《感秋》

    (6) 记载,记录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周礼·春官·保章氏》

    就是张华的《博物志》,也不过志其一二。——《醒世恒言》

    (7)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

    (8) 叙述

    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

    动词

    (1) (形声。言形志声。本义:记忆)

    (2) 同本义

    誌,记誌也。——《说文新附》

    誌,记也。——《字诂》

    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

    (3)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

    (4) 记录

    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

    (5)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

    (6) 做记号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7) 又

    寻向所志。

    名词

    (1) 标记;记号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

    (2)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

    (3)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英文翻译

    purpose, will, determination; annals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客家话:[梅县腔] tje5 [宝安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东莞腔] zi5 [客英字典] zhi5 [陆丰腔] zhi5 [沙头角腔] zi5 [台湾四县腔] zih5 [海陆丰腔] zhi5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吏去聲開口三等tɕĭəcjih/tjioh
    jiāo [jiao]
    部首: 320
    笔画: 9
    五笔: CTDJ
    五行: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NMHKL
    四角: 72128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马,乔声。本义:六尺高的马) 同本义

    骄,马高六尺为骄。《诗》曰:“我马唯骄。”——《说文》

    四牡有骄。——《诗·卫风·硕人》

    形容词

    (1) 马雄壮,泛指高大雄壮 。如:骄肥(雄健肥壮);骄马(壮健的马);骄骢(壮健的骢马)

    (2) 傲慢;骄矜

    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谏而无骄。——《礼记·少仪》。注:“谓言行谋从恃知而慢也。”

    骄奢淫泆。——《左传·隐公三年》。注:“谓恃己凌物。”

    在上不骄。——《孝经》。注:“无礼为骄。”

    骄泰奢侈。——《国语·晋语》

    单于益骄。——《汉书·李广苏建传》

    国王骄奢。——《后汉书·张衡传》

    偃蹇而骄。——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3) 又如:骄横;骄蹇;骄佚(骄纵逸乐);骄悍(骄纵勇悍);骄肆(骄恣放纵);骄狎(放纵玩乐);骄色(骄矜的神情);骄骜(骄傲);骄侈(傲慢奢侈);骄民(京城的居民)

    (4) 通“娇”。宠爱;爱怜

    娇儿不离膝。——杜甫《羌村三首》

    (5) 又如:骄儿(受宠爱的孩子);骄弱(骄惯而软弱);骄爱(骄美可爱);骄肠(娇媚柔肠);骄顽(幼稚可爱的顽童)

    (6) 强烈 。如:骄景(骄阳)

    (7) 茂盛 。如:骄骄(草木茂盛的样子)

    动词

    (1) 轻视

    骄其妻妾。——《孟子·离娄下》

    君不如予之以骄智伯。——《韩非子·说林上》

    (2) 又如:骄敌;骄易(轻慢)

    英文翻译

    spirited horse; haughty

    方言集汇

    ◎ 粤语:giu1

    宋本广韵

    [qi]
    部首: 426
    笔画: 4
    五笔: RNB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N
    四角: 800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旣微開去聲開口三等khioih/qioykʰĭəi
    yíng [ying]
    部首: 510
    笔画: 9
    五笔: ECL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SBT
    四角: 171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皿。《说文》:“满器也。”)

    (2) 同本义

    盈,满器也。——《说文》

    盈莫不有也。——《墨子经》

    盈,满也。——《广雅》

    不盈。——《易·坎》。虞注:“溢也。”

    乐主其盈。——《礼记·祭义》。注:“盈,犹满也。”

    大庖不盈。——《诗·小雅·车攻》

    滦水阔不盈丈,而中甚深。——清·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3) 又如:盈盈(充盈、充积的样子);车马盈门;充盈(充满);盈抱(满杯);盈科(水多满坑坎);盈衍(充斥;充满);盈庭(亦作盈廷。充满朝廷);盈衿(满胸;满杯);盈塞(充满;填塞);盈漫(充积散乱)

    (4) 自满;满足

    穷涯而反,盈量知归。——南朝梁· 任昉《王文宪》序

    (5) 又如:盈厌(满足);盈量(达到所能容纳或经受的最大限度);盈数(指十、百、千、万等整数)

    (6) 溢出

    水流而不盈。——《易·坎》

    (7) 长,增加

    进退盈缩变化。——《战国策·秦策三》

    盈缩卷舒,与时变化。——《淮南子·俶真》

    冬夏积水,亦时有盈耗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8) 又如:盈耗(增减)

    (9) 超过

    丹蛇逾百尺,玄蜂盈十围。——南朝宋· 鲍照《苦热行》

    形容词

    (1) 丰满,匀称好看

    貌丰盈以壮姝兮,苞温润之玉颜。——《文选·宋玉·神女赋》

    (2) 又如:盈肥(丰满肥腴);盈容(容色庄重)

    (3) 圆满,无残缺

    三月而盈。——《礼记·礼运》。疏:“谓月光圆满。”

    (4) 又如:盈月(满月圆月);盈冲(盈满与虚空);盈昃(日月圆满或亏缺)

    (5) 有余、多余、多出来,余出。通“赢”

    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九章算术·盈》

    (6) 又如:盈积(结余);盈虚(有余与不足);盈绌(有余与不足);盈羡(充足有余;盈余);盈味(余味)

    (7) 盛,旺盛

    披竭我盈,故克之(盈,指士气旺盛)。——《左传·庄公十年》

    (8) 又如:盈虚消息(古人认为,时运循环,生灭不已,可由盛而衰,也可由衰而盛)

    (9) 丰足 。如:盈裕(充裕);盈禄(丰厚的俸禄);盈饶(充足,富足)

    (10) 众多 。如:盈多(众多);盈千累万(形容为数众多)

    英文翻译

    fill; full, overflowing; surplus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in2 [台湾四县腔] jin2 [梅县腔] jin2 [陆丰腔] jin3 [东莞腔] jin2 [海陆丰腔] rin2 [宝安腔] jin2 [沙头角腔] jin2 [客语拼音字汇] yin2 yin4
    ◎ 潮州话:雍5 [澄海]冤5 [揭阳、潮阳]荣5 ,iong5 [澄海]uang5 [揭阳、潮阳]uê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以成清開平聲開口三等jengjĭɛ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