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留系

zhì liú xì [zhi liu xi]

词语释义

志留系(Silurian System)是志留纪时期形成的地层。志留系在波罗的海的哥特兰岛发育较好,故曾称哥特兰系(Gotlandian System)。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古生界中的第三个系。参看〖志留纪〗。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2、通过烃源岩及构造演化史研究认为,塔中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油源主要为中一下寒武统。
3、在塔里木盆地LS地区,泥盆系和志留系的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是重要的勘探目标。
4、塔中围斜区主要分布有上泥盆统东河砂岩、志留系碎屑岩储层,以及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
5、对塔中地区志留系6口井的资料进行处理,所计算的钻井液固相侵入深度与实验室岩心污染实验所测到的固相侵入深度吻合程度高。
6、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具有分布广泛的沥青砂岩,沥青砂岩段厚度在各个地区具有不均匀性,从几米到一百多米不等。
7、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可容空间发生变化,沉积中心随之迁移,地层厚度发生变化。
8、该区广泛分布的志留系沥青砂岩形成于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而非油气成藏以后。
9、震旦系—志留系是川东南地区油气勘探的新层系、新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勘探程度极低。
10、丰富的地面油气显示及奥陶系、志留系普遍含沥青的事实,表明本区曾有过大规模的油气运聚过程。
11、西天山(南段)主要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集中在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中,因而它们是研究区内最有潜力的找矿层位。
12、在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主要分布在五个次级构造带上,塔北地区的均分布在晚加里东期的区域隆起部位。
13、中央断垒带为油气运移、聚集的主要路径和有利场所,在下一步的志留系勘探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14、预测中国南方志留系等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区是页岩气藏的勘探潜力地区。
15、塔中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区在石炭系、志留系、奥陶系及寒武系均发现了大中型油气藏。
16、金矿化分布于奥陶系下统复理石碎屑岩和志留系中-上统白云岩之间的北西走向断裂破碎带中。
17、四川盆地的茅口组具有阳新统和志留系两套较好的生油层,是盆地的主要产气层之一。
18、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等资料证明,沥青砂岩的形成是烃类多期次注入的结果。
19、油气运移过程受区域构造控制,运移方向与志留系主要断裂走向一致。
20、流体主要来源于志留系和寒武系两烃原岩层,以及上震旦统灯影组下伏深部地层。
21、对乌鞘岭隧道岭脊F7断层和志留系地层的三维位移进行现场测试,并与三维数值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22、中朝地台内部无争议的志留系只有朝鲜半岛平南盆地的谷山组和宝良里组。
23、论文中在地层对比和地震追踪的基础上,建立了孔雀河地区志留系地层层序格架,明确了志留系各岩性段分布特征。
24、存在下寒武统、志留系、中上三叠统-侏罗系和白垩—下第三系四套区域盖层。
25、志留系砂岩中沥青分布在微观上有两种赋存状态:一种是块状,另一种是浸染状。
26、最后通过与柯坪野外露头剖面的岩石地层对比,确认塔河地区所钻遇的志留系确为下志留统的柯坪塔格组中段。
27、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6个志留系沥青砂岩样品中的孔隙游离烃和包裹体烃,做了分离并分别进行了色-质分析。
28、远距离冲断系统由奥陶系和志留系构成,局部地区表现为飞来峰;
29、志留系沉积以滨浅海的中细砂岩、粉砂岩及泥质粉砂岩为主。

志留系造句

泥盆系与志留系之间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通过烃源岩及构造演化史研究认为,塔中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油源主要为中一下寒武统。
塔中围斜区主要分布有上泥盆统东河砂岩、志留系碎屑岩储层,以及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储层。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具有分布广泛的沥青砂岩,沥青砂岩段厚度在各个地区具有不均匀性,从几米到一百多米不等。
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塔里木盆地志留系可容空间发生变化,沉积中心随之迁移,地层厚度发生变化。
该区广泛分布的志留系沥青砂岩形成于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而非油气成藏以后。
震旦系—志留系是川东南地区油气勘探的新层系、新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但勘探程度极低。
丰富的地面油气显示及奥陶系、志留系普遍含沥青的事实,表明本区曾有过大规模的油气运聚过程。
西天山(南段)主要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集中在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中,因而它们是研究区内最有潜力的找矿层位。
在塔中地区志留系沥青砂岩主要分布在五个次级构造带上,塔北地区的均分布在晚加里东期的区域隆起部位。
预测中国南方志留系等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区是页岩气藏的勘探潜力地区。
塔中古隆起复式油气聚集区在石炭系、志留系、奥陶系及寒武系均发现了大中型油气藏。
金矿化分布于奥陶系下统复理石碎屑岩和志留系中-上统白云岩之间的北西走向断裂破碎带中。
四川盆地的茅口组具有阳新统和志留系两套较好的生油层,是盆地的主要产气层之一。
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岩作用特征等资料证明,沥青砂岩的形成是烃类多期次注入的结果。
油气运移过程受区域构造控制,运移方向与志留系主要断裂走向一致。
流体主要来源于志留系和寒武系两烃原岩层,以及上震旦统灯影组下伏深部地层。
中朝地台内部无争议的志留系只有朝鲜半岛平南盆地的谷山组和宝良里组。
论文中在地层对比和地震追踪的基础上,建立了孔雀河地区志留系地层层序格架,明确了志留系各岩性段分布特征。
存在下寒武统、志留系、中上三叠统-侏罗系和白垩—下第三系四套区域盖层。

汉字详情

zhì [zhi]
部首: 440
笔画: 7
五笔: F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GP
四角: 4033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2) 同本义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身将老寂寞,志欲死闲暇。——唐· 韩愈《县斋有怀》

(3) 又如:志志诚诚(真心实意);志局(意志和器量);志干(意志坚强);志意(意志);志坚如钢;有志者事竟成;志分(志向与才分);志虑(志向思虑);志抱(志向和抱负);志尚(志向;理想);志况(志趣);志好(志趣好尚);志略(志气谋略);志局(志气器量);志介(志气和节操);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

(4) 记事的文章 。如:风土志;志乘(志书)

(5) 心情

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

(6) 又如:志情(心情);志意(志愿;思想;精神);志识(思想意识;见解);志度(气度);志思(情志,怀抱)

(7) 神志

罔兮不乐,怅然失志。——《神女赋》

(8) 通“帜”。旗帜

卫宫设兵张旗志。——《史记·叔孙通传》

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史记·张丞相传》。索隐:“志,旗帜也。”

不用麾志,举矛为行伍。——《华阳国志》

(9) 皮肤上生的班痕。后作“痣”

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梁书》

动词

(1) 有志;立志;专心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

(2) 又如:志于学(专心求学);志道(有志于道);志古(笃信古道)

(3) 记着

疆志而用命。——《国语·晋语七》

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褚亮传》

博闻彊志。(知识广博,记诵的事多。闻,学识。彊,同“强”。志,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永志不忘

(5) 向慕

老生惜岁月,烈士志功名。——陆游《感秋》

(6) 记载,记录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释文:“志,记也。”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周礼·春官·保章氏》

就是张华的《博物志》,也不过志其一二。——《醒世恒言》

(7) 又如:志书(记事的书);志乘(记载历史的书);杂志

(8) 叙述

汝将行,盍志而子美德乎?——《荀子·尧问》

动词

(1) (形声。言形志声。本义:记忆)

(2) 同本义

誌,记誌也。——《说文新附》

誌,记也。——《字诂》

亮少警敏,博见图史,一经目辄志于心。——《新唐书》

(3) 又如:志而不忘(牢记心中,永远不会忘怀)

(4) 记录

太古之事灭矣,孰志之哉?——《列子》

(5) 又如:志异(记载奇异之事);志怪(记载怪异之事);志记(史书中的志和记)

(6) 做记号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晋· 陶潜《桃花源记》

(7) 又

寻向所志。

名词

(1) 标记;记号

襄阳土俗,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南齐书·韩孙伯传》

(2) 又如:志桩(刻有尺度的木桩)

(3) 记事的文章或书籍 。如:墓志;地方志;志表(墓表);志铭(墓志名)

英文翻译

purpose, will, determination; annals

方言集汇

◎ 粤语:zi3
◎ 客家话:[梅县腔] tje5 [宝安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东莞腔] zi5 [客英字典] zhi5 [陆丰腔] zhi5 [沙头角腔] zi5 [台湾四县腔] zih5 [海陆丰腔] zhi5
◎ 潮州话:z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吏去聲開口三等tɕĭəcjih/tjioh
部首: 521
笔画: 10
五笔: QYVL

英文翻译

stop, halt; stay, detain, keep
xì,jì [xi,ji]
部首: 627
笔画: 7
五笔: TXIU
仓颉: HVIF
四角: 209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拴;系结

忽风云腾涌,急系缆。——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系之苇召。——《荀子·劝学》

(2) 又如:系腰(腰带);系鞋带;把晾衣服绳系在树上;她的头发上系了一根红缎带;腰上系了一根紫色的…腰带;把卡片系在包上;把衣服扣系上

(3) 约束;羁绊

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汉· 贾谊《鹏鸟赋》

(4) 拘囚

累及好人,无故系狱。——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

(5) 留意;挂念 。如:系人情思

(6) 牵涉;关连

穷通各问命,不系才不才。——唐· 白居易《谕友》

(7) 另见

动词

(1) (“系”、“係”、“繫”三字的意义界限不清楚,故往往通用,且经传多以繫为之,只有世系的意义,只用“系”字。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爪”,下面是“丝”。丝悬于掌中而下垂。本义:悬,挂)

(2) 同本义

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荀子》

(3) 又如:系璧(系在带间的小玉璧);系滞(悬挂弃置)

(4) 拴;绑

繫,约束也。——《说文》

繫,系也。——《易·系辞》释文

以九两繫邦国之民。——《周礼·天官·大宰》。注:“繫,联缀也。”

子婴即系颈以组,白马素车,奉天子玺符,降轵道旁。——《史记》

(5) 又如:系足(借指婚姻);系裹(穿戴衣帽);系舟(指船靠岸。也作“系船”)

(6) 拘囚;关进牢狱

收系张胜。——《汉书·李广苏建传》

老母系保宫。

利系者之多。——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拘系(拘禁);系縻(束缚)

(8) 牵挂

可怜赫赫丹阳尹,数颗槟榔尚系怀。—— 宋· 陆游《读史》

(9) 又如:系怀(心中牵挂某事或某人)

(10) 依附

古者诸侯之有女子也,所以苞苴玩弄系援于大国也。——汉· 刘向《列女传》

(11) 又如:系援(依附求助);系象(寄托意象);系命(犹言寄托性命)

(12) 关联

足有系帛书。——东汉·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13) 又如:系亲(联姻,结亲);系络(联结);系联(联系);系属(联缀)

名词

系物的带、绳

武冠,俗谓之大冠,环缨无蕤,以青系为绲。——《后汉书·舆服志下》

名词

(1) 世系;系统

桑道茂者,寒人,失其系望。——《新唐书》

(2) 又如:系望(世系郡望);系孙(指后代子孙);系族(一姓世代相传的序列);系录(谱牒。记录一姓世系的书);系世(记载世系的谱牒);谱系;管系;层系;坐标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奥陶系;碳系;志留系

(3) 某些学科中分类的名称 。如:汉藏语系;印欧语系

(4) 高等学校按专业性质设置的教学行政单位 。如:数学系;历史系

(5) 地质学名词 。地层系统分类的第二级,小于界,相当于地质年代的纪

系燕王父子。——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6) 姓。楚有系益

动词

(1) 束缚;捆绑

系,繫也。——《说文》

系,连也。——《广雅》

系,繫也,相联繫也。——《释名·释衣服》

系曰。——《文选·张衡·思玄赋》。旧注:“系,繫也,言繫一赋之前意也。”

系隆我汉。——《后汉书·光武纪下》。注:“犹繫也。”

係,繫束也。——《说文》

係妻孥。——《国语·越语上》注:“係,繫也。”

係马舌。——《国语·吴语》。又注:“係,缚也。缚马舌恐有声也。”

係累其子弟。——《孟子,梁惠王下》。注:“係累,犹缚结也。”

百越之君,俯首係颈,委命下吏。—— 贾谊《过秦论》

(2) 又如:系累(束缚);系锁(用锁索捆绑);系颈(把绳套在颈上,表示伏罪投降)

(3) 继续;接续

汎海而至,风波艰阻,沈溺相係。——《后汉书·郑弘传》

邓、 唐、 蔡、 陈,驰捷系踵。—— 宋· 洪迈《容斋四笔·会合联句》

(4) 又如:系进(接续进发);系道(相继于道,络绎不绝)

(5) 维系;关联

某命系于将军,惟将军怜之。——《三国演义》

(6) 又如:系属(联系,关联);系心(犹归心;挂心)

(7) 是 。如:纯系虚构;系是(是,乃是)

(8) 另见

英文翻译

system; line, link, conn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ha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e5 ne5 h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ne4 [陆丰腔] gne5 [梅县腔] he.5 [台湾四县腔] he5 ne5 hi5 [宝安腔] he5 [客英字典] hi5 he5 [东莞腔] he5
◎ 潮州话:h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二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計齊開去聲開口四等ɣieigheh/h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