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胆俱裂

xīn dǎn jù liè [ xin dan ju lie]
繁体 心膽俱裂
注音 ㄒ一ㄣ ㄉㄢˇ ㄐㄨˋ ㄌ一ㄝ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俱:全,都。裂:破裂。心和胆都破裂了。形容在强大的打击下极其悲痛或恐惧。也作“心胆俱碎”。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成语辨析

俱;不能写作“具”。

成语用法

心胆俱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形容极其悲愤或恐惧。

《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羣雄乱国,恶党欺君, 备心胆俱裂。”
《西湖佳话·岳坟忠迹》:“人人见了心胆俱裂,杀得金兵四散五落。”
亦作“心胆俱碎”。 《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夫差﹞於途中连得告急之报,军士已知家国被袭,心胆俱碎,又且远行疲敝,皆无鬭志。”

心胆俱裂的国语词典

形容非常悲愤或害怕。《三国演义.第三七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西湖佳话.岳坟忠迹》:「人人见了心胆俱裂,杀得金兵四散五落。」也作「心胆俱碎」。

心胆俱裂的网络释义

心胆俱裂

  • 心胆俱裂(xīn dǎn jù liè)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含贬义 。
  • 心胆俱裂造句

    指挥员一声令下,我军的上千门火箭炮一齐发射,敌人心胆俱裂,望风而逃。
    你别惹我,近来我心胆俱裂。
    人民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吓得敌人心胆俱裂。
    骑士调转马头,看着手下被斩一时心胆俱裂,扬起长枪攻向了贾旭背部。
    他心胆俱裂,只觉马上就会万箭穿心一般,但什么事也没有,屋子里只有令人窒息的寂静。
    这室外的状况,说是飞砂走石有点过,但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却是真的,地下还在传出闷雷似的吼叫,让人心胆俱裂。
    身后的日本兵也开枪了,子弹擦着三人的头皮飞了过去,三人心胆俱裂,林笑棠开始有意识的带着两个人绕着弯儿跑,但身后的追兵就是甩不掉。
    等她从晕厥中醒来,迎接她的是更让她心胆俱裂的噩梦躺在她身边那个温热柔软的小身子,变得青紫冰冷,再也没有了生气。
    黄百盛心胆俱裂,‘噗通’一声从椅子上摔落下来,磕头如捣蒜道,“大哥饶命,大哥饶命啊,我就是吃了熊心豹胆,也不敢和大哥做对啊!我冤枉啊!”。
    巫族果然拥有让强者都畏惧的本钱,这种邪异秘术,仅仅是身上透发出来的邪恶气息,都足以让人心胆俱裂,更不要说那强悍无匹的力量。
    其余的混混见张少云大展神威,连废两人,吓得心胆俱裂,也不管圆脸汉子,哗啦一声全都跑了。
    但是,这一周里,他们是真的被人类吓着了,那种悍不畏死,宛如战争机器一般的连续强攻,打得他们的心胆俱裂。
    即便这样,也差点让大巴上的那些个同学吓得差点心胆俱裂,包括那些军人。
    背后青狼追赶的脚步声越来越近,李云魂飞魄散,心胆俱裂。
    这一眼,足以吓得他心胆俱裂了。
    伍四黑着脸,心胆俱裂地盯着“这个脑袋大大,身体瘦小象猴子一样的人。
    张昱见此情景,唰的抽出腰间长刀,擎在手中,孔彪、薛宏二人吓得心胆俱裂,躲在秦琼身后体若筛糠,秦琼当下也是暗自凝神戒备。
    如此骇异的景像,让少庄主心胆俱裂,正想要脚底抹油溜之大吉,却听到了赵痕恐怖的声音“少庄主,既然出来了,那就不要想着回去了。
    无数道半月形的森白光芒自虚空斩下,随着一阵阵清脆的破冰声传入耳畔,冰墙被切出无数道深深的沟痕,让人有一种心胆俱裂的感觉。
    谷朗只觉得眼前的儿子与电视上的妖物无疑是同一类,本来就心胆俱裂谷朗入赘冰窟般被由心而发出的一阵寒意彻底包裹的严严实实。

    汉字详情

    xīn [xin]
    部首: 440
    笔画: 4
    五笔: NY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
    四角: 3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sĭĕmsim
    dǎn [dan]
    部首: 444
    笔画: 9
    五笔: EJGG
    五行:
    仓颉: BAM
    四角: 762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詹声。本义:胆囊。动物体内消化器官之一)

    (2) 同本义。通称胆或苦胆

    膽,连肝之府也。——《说文》。俗字作“胆”。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按,形如瓶,长三寸,在肝之短叶间。华佗曰:“胆者,中清之府,号曰将军。主藏而不泻。”

    胆为云,肝为风,肾为雨。——《淮南子·精神》。注:“胆,金也。”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李白《行路难》

    (3) 又如:胆结石(胆石症);胆裂(胆为之破裂。形容恐惧之甚);胆裂魂飞(恐惧惊怖到极点);胆液(胆汁)

    (4) 胆子,胆量,勇气

    勇胆猛戾。——《荀子·脩身》。注:“有胆气也。”

    虎骑闻之应胆慑。——岑参《老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5) 又如:胆落(丧胆落魄);胆大如斗(比喻人的胆量极大)

    (6) 装在器物内层,可容纳水、空气等的东西 。如:瓶胆,球胆

    英文翻译

    gall bladder; bravery, cou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干平聲開口一等dandʰɑn
    jù,jū [ju,ju]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HW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BMC
    四角: 2728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2) 同本义

    俱,皆也。——《说文》

    而仪与之俱。——《战国策·齐策》。注:“偕也。”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庄子·天运》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百余人俱。——《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李陵俱。

    处与之俱。——《世说新语·自新》

    使与书俱。——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等同

    所谓后者应不俱也。——《素问·三部九侯论》。注:“犹同也。”

    伊尹、 箕子才俱也, 伊尹为相, 箕子为奴。——《论衡》

    副词

    (1) 皆;全;都

    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三首俱烂。——晋· 干宝《搜神记》

    野径云俱黑。——唐· 杜甫《春夜喜雨》

    战具俱办。——《资治通鉴》

    (2) 一起;一同

    父子俱在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俱诣孙权。——《资治通鉴》

    水陆俱下。

    与璧俱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与俱来。——《三国志·诸葛亮传》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all, together; accompany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1 keoi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1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1 ki4 [梅县腔] gi1 [陆丰腔] gi1 [海陆丰腔] gi1 gi3 ki1 ki3 [台湾四县腔] gi1 gi3 ki1 ki3 [宝安腔] 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舉朱平聲合口三等kĭukyo/kiu
    部首: 623
    笔画: 12
    五笔: GQJE

    英文翻译

    split, crack, break open; r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