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共鸣

xīn líng gòng míng [xin ling gong ming]

词语释义

指在非现代科学技术前提下,两人或多人同时产生相同的意念或想法,达到心灵感应的目的。

汉字详情

xīn [xin]
部首: 440
笔画: 4
五笔: NY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
四角: 3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sĭĕmsim
líng [ling]
部首: 414
笔画: 7
五笔: VO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SMF
四角: 17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巫,靈( líng)声。本义:巫)

(2) 古时楚人称跳舞降神的巫为灵

灵,灵巫也。以玉事神。——《说文》

命灵氛为余占之。——《离骚》

灵连踡兮既留。——《楚辞·云中君》

灵偃蹇兮姣胶。——屈原《东皇太一》

(3) 又如:灵子(指巫。以舞导引神的人)

(4) 神灵

天神曰灵。——《尸子》

灵者,神也。——《风俗通》

阳之精气曰神,阴之精气曰灵。——《大戴礼记·曾子问》

合五岳与八灵兮。——《楚辞·怨思》。注:“八方之神也。”

灵之来兮如云。——屈原《九歌·湘夫人》

(5) 又如:灵神(神灵);灵祗(神明;神灵);灵霄殿(天帝的神殿);灵怪(神怪);灵圣(灵验,指神鬼显灵);灵圣儿(指神佛塑像中放置的金属作的心脏象征物);灵河(书中虚拟的仙河);灵槎(神仙乘的木筏);灵山(佛家称灵鹫山为灵山。佛祖居处。也泛指仙山)

(6) 灵魂

经始灵台。——《诗·大雅·灵台》

天子太庙上可以望气,故谓之灵台。——《礼记·明堂位》卢注

藏之于灵室。——《素问·气交变大论》。注:“谓灵兰室,黄帝之书府也。”

以告先帝之灵。——诸葛亮《出师表》

吾灵尚依依旁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汝倘有灵。——清· 袁枚《祭妹文》

(7) 又如:灵爽(灵魂);灵表(仪表);灵明(指心灵);灵知(指心灵);灵界(佛家语。指云魂所住的世界)

(8) 敬辞。用以称有关鬼神的事物。对死者的敬称

在缸内画上灵符。——清· 钱彩等《说岳全传》

(9) 又如:灵床子(人死后虚设的坐卧之具,供祭尊用;又指供在灵床上写有死者名字的牌位);灵幡(殡葬时所持之幡,上写有表明死者身分的文字);灵符(道士画的图形。迷信者认为可用于驱使鬼神、祭祷和治病等);灵前(灵位之前)

(10) 灵柩的简称

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曹植《赠白马王彪》

(11) 又如:停灵;起灵;灵榇

(12) 指人的精神状态

不可内于灵台。不可入于灵府。——《庄子·德充府》。注:“皆谓心也。”

(13) 又如:心灵(指内心、精神、思想等);灵明(指“心”,即主观精神)

(14) 通“軨”。窗中竖木

载葱(即窗)灵,寝于其中而逃。——《左传·定公九年》。疏:“贾逵曰:‘葱灵,衣车也。’然则此车前后有蔽,两旁开葱,可以观望;忽中竖木,谓之灵。今人犹名葱木为灵子。”

(15) 指天、地、日、月等尊称及物品名

辰之神为灵星。——《风俗通》

灵星,火星也。——蔡邕《独断》

(16) 又如:灵景(日光);灵汉(银河);灵图(指天子的地位);灵辉(太阳的光辉)

(17) 威灵;福气,福分

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左传·隐公三年》

受天之祐,享鬼神之灵。——《汉书·董仲舒传》

(18) 通“苓”。茯苓

伏灵者,千岁松根也。——《史记·策列传》

(19) 通“舲”。有窗的小船

横大江兮扬灵。——《楚辞·九歌·湘君》

(20) 通“令”。命令、法令

或问循吏,曰:吏也。游侠,曰:窃国灵也。——《法言·渊骞》

(21) 姓

形容词

(1) 假借为“良”。善,美好

灵,善也。——《广雅》

吊由灵。——《书·盘庚》

丕灵承帝事。——《书·多士》

灵雨既零。——《诗·鄘风·定之方中》

积仁为灵。——《说苑·修文》

(2) 又如:灵辰(良时);灵波(美妙的水波);灵姿(美好的仪表)

(3) 灵活;有灵性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 刘禹锡《陋室铭》

(4) 又如:机灵(聪明伶俐);灵矫(灵巧的飞翔);灵透(机灵聪明);灵变(灵活变通;灵敏轻巧);灵断(明敏的判断);灵变(灵活变通);心灵手巧;灵修(能神明远见的人。比喻国君);灵鉴(明敏的观察,英明的见解);灵主(圣明的君主)

(5) 应验;灵验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6) 又如:灵神(灵验);灵丹(灵药,神奇有效的丹药);灵砂(道家炼出的所谓长生不老药);灵异(神奇而怪异);灵武(超绝的勇武);灵芬(神奇的芬芳)

英文翻译

spirit, soul; spiritual world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郎丁青開平聲開口四等lieŋleng
gòng,gōng [gong]
部首: 201
笔画: 6
五笔: AWU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TC
四角: 44801

详细解释

gōng

动词

(1) 供奉

不共神祗。——《国语》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

(2) 恭敬。通“恭”

共武之服。——《诗·小雅·六月》

虔共尔位。——《诗·大雅·韩奕》

公卑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集解:“敬也。”

(3) 又如:共命(敬从命令);共勤(恭谨勤劳);共承(恭敬地承奉);共奉(敬奉,供奉)

(4) 供给;供应。通“供”

共其羊牲。——《周礼·羊人》

事之共给。——《国语·周语》

不能共亿。——《左传·隐公十一年》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左传·僖公三十年》

三辅长无共张繇役之劳。——《汉书·成帝纪》

(5) 又如:共给(供给);共张(供应、置备);共待(备用);共具(用以摆设酒食的器具)

(6) 供职;奉职

卿等不必言,其各共乃事。——《续资治通鉴》

(7) 姓。如:共华(春秋时人)

名词

(1) 古国名 。有两个。一个在今甘肃省泾川北,另一个在今河南省 辉县

(2) 另见gòng

gòng


(1) (会意。从廿。本义:同)

(2) 共享,共用或共有

共,同也。——《说文》

惟喜康共。——《书·盘庚》

共帅时。——《礼记·内则》。注:“犹皆也。”

共其德也。——《庄子·庚桑楚》。崔注:“壹也。”

臣有所与与。——《列子·说符》。注:“同也。”

仁义者,与天下共其所有而同其利者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

(3) 又如:共名(共有的名称);共少(共享少许东西,谓上下同甘苦);共主(共同崇奉的宗主);共害(共同承受祸患)

(4) 通“拱”( gǒng)

(5) 执持

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诗·大雅·抑》

(6) 抱拳,拱手

子路共之,三嗅而作。——《论语·乡党》

(7) 又如:退共(退后并抱拳的礼节);共手(拱手)

(8) 环绕

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受命而海内顺之,犹众星之共北辰。——《春秋繁露·观德》

(9) 通“供”( gòng)

(10) 奉献

靖共尔位,好是正直。——《诗·小雅·小明》

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左传·僖公四年》

(11) 又如:共贡(奉献贡物)

(12) 供给

布粟之绝则委之,币帛不足则 共之。——《墨子·非攻下》

居处俭节,禄赐以共九族乡党。——《汉书·循吏传》

(13) 又如:共羊(供给羊只);共费(供给经费)

(14) 通“恭”( gōng)。恭敬。有礼貌

公卑 杞, 杞不共也。——《左传·僖公二十七年》

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5) 又如:共己(自敬)

(16) 〈形〉 相同,一样

夏曰校, 殷曰序, 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孟子·滕文公上》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南朝梁· 吴均《与朱元思书》

副词

(1) 一同,一起

苏黄共阅一卷。—— 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共车(同乘一车);共权(共同掌权);共饷(共同享受);共奖(共同奖掖扶助)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乐府诗集·陌上桑》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总共;共计

对联、题名并篆刻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明· 魏学洢《核舟记》

前后共吃了十五碗。——《水浒传》

(4) 又如:合共;拢共;统共;一共

名词

(1) 共产党的简称 。如:国共和谈;中共

(2) 通“宫”( gōng)。宫刑。古代破坏生殖机能的酷刑。又称腐刑,为五刑之一

治古无肉刑,而有象刑,墨黥;慅婴;共,艾毕;菲,对屦;杀,赭衣而不纯。——《荀子·正论》

介词

表示涉及的对象,相当于“跟”、“同”

秋水共长天一色。——唐· 王勃《滕王阁序》

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与知闻,共汝筹画也。——清· 袁枚《祭妹文》


(1) 和,与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朝天子·咏喇叭》

(2) 另见 gōng

英文翻译

together with, all, total; to share

方言集汇

◎ 粤语:gung1 gu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kiung5 giung3 [梅县腔] kiung5 [客语拼音字汇] kiung4 [客英字典] kiung5 giung1 giung3 [宝安腔] kiung3 [海陆丰腔] kiung6 giung3 [东莞腔] kiung3 [沙头角腔] kiung5 [陆丰腔] kiung6
◎ 潮州话:gang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九容平聲開口三等kĭwoŋkyung/kivng
míng [ming]
部首: 514
笔画: 8
五笔: KQY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RPYM
四角: 670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口,从鸟。本义:鸟叫)

(2) 同本义

鸣,鸟声也。——《说文》

鸟兽之音曰鸣。——《管辂别传》

鸣鹤在阴。——《易·中孚》

凤皇鸣矣。——《诗·大雅·卷阿》

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诗·鸡鸣》

狗吠深巷中,鸡呜桑树巅。——陶渊明《归园田居》

(3) 又如∶鸣管(鸟类的发声装置);鸣凤(凤鸟鸣叫);鸣雁(雁鸣叫)

(4) 泛指发声

震为鸣。——《易·说卦传》

萧萧马鸣。——《诗·小雅·车攻》

鸣玉者,佩玉也。——《南子·贾经》

驴一鸣。——唐· 柳宗元《三戒》

虽大风不能鸣也。——宋· 苏轼《石钟山记》

(5) 又如∶鸣石(撞击则会发出声响的石头);鸣玉(古人佩于腰间的玉饰。行走时相互撞击而发声);鸣琴(指琴。又比喻瀑布的声音);鸣鞭(挥鞭发出声响);鸣銮(车上的銮铃鸣响。指天子或贵族出行)

(6) 震惊

愿得燕弓射天将,耻令 越甲鸣吾君。—— 唐· 王维《老将行》

(7) 申告

重者鸣官究治。——明· 祁彪佳诗

(8) 言说;称说

天选子之形,子以坚白鸣!——《庄子》

(9) 闻名,著称

以其技鸣。——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以技鸣者。

(10) 又如:以文鸣江东

(11) 〈形〉 假借为“明”。光明,明亮

里社鸣而圣人出。——李康《运命论》

英文翻译

cry of bird or animal; make sound

方言集汇

◎ 粤语:ming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