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余悸

xīn cún yú jì [xin cun yu ji]

词语释义

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汉字详情

xīn [xin]
部首: 440
笔画: 4
五笔: NY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
四角: 3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sĭĕmsim
cún [cun]
部首: 344
笔画: 6
五笔: DHB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KLND
四角: 40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义:生存;存在)

(2) 同本义

存,存在也。——《尔雅》。注:“存即在。”

有天子存。——《公羊传·隐公三年》

虽存乎人者。——《孟子·告子上》

以其存心也。——《孟子·离娄下》

召寇则无以存矣。——《吕氏春秋·应同》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列子·汤问》

而吾以捕蛇独存。——柳宗元《捕蛇者说》

(3) 又如:存济(存活;活命);存殁(活着的和死去的)

(4) 恤问,劳问

存,恤问也。——《说文》

无一介之使以存之。——《战国策·秦策》。注:“劳问也。”

(5) 又如:存候(存问,问候);存问(安慰,问候);存抚(存问安抚);存养(安抚养育)

(6) 访问;问候

存问长老。——《汉书·文帝纪》。注:“省视也。”

臣乃市井鼓刀者,而公子亲数存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7) 又如:存见(探望慰问);存访(探望问候);存谕(存问、慰谕)

(8) 抚育;保护 。如:存神(存养精神);存孤(恤养孤儿)

(9) 思念;怀念

五曰存爱。——《礼记·大传》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0) 又如:存眷(思念,关注);存想(考虑,思索,想像);存注(意念,注意力);存追(追念,追慕)

(11) 关心;关怀 。如:存神(留神);存顾(关心照顾);存覆(关怀爱护);存润(关怀接济)

(12) 储存;保存;保全

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存志(保全志向);封存(封闭起来保存);存安(使之保全)

英文翻译

exist, live, be; survive; remain

方言集汇

◎ 粤语:cyun4
◎ 客家话:[梅县腔] sun2 cun2 [海陆丰腔] cun2 s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陆丰腔] sun3 [客英字典] sun2 cun2 [宝安腔] sun2 [沙头角腔] sun2 [台湾四县腔] cun2 sun2 [东莞腔] s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三魂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徂尊平聲合口一等zuon/dzuondzʰuən
[yu]
部首: 220
笔画: 7
五笔: WT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MD
四角: 809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余声。本义:饱足)

(2) 饱足。足食得饱

余,饶也。——《说文》

(3) 剩下;剩余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形容词

(1) 剩下的,多余的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

亦无使有余。——《吕氏春秋·辩士》。注:“犹多也。”

父有余(余)财。——《吴仲山碑》

今也每食无余(余)。——《诗·秦风·权舆》

(2) 又如:余夫(指一家五口或八口为率以外多余的人口);余润(利润);余资(剩余的钱);余师(很多余地;的老师)

(3) 残留的;遗留的

孤嶂秦碑在,荒城 鲁殿余。—— 唐· 杜甫《登兖州城楼》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余)杯。——唐· 杜甫《客至》

(4) 又如:余蔌(剩余的菜肴);余庆(祖先留下的福泽。即因前辈的善行而使子孙得到某些好处);余水(剩余的水);余芳(残花;死后遗留的美名);余杯(杯中残余的酒);余珍(前代遗留的遗物)

(5) 次要的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辛弃疾《鹧鸪天》

(6) 又如:余光(落日残余的光辉);余春(晚春,残余的春光)

(7) 不尽,无穷

一弹再三唱,慷慨有余哀。——《古诗十九首》

(8) 又如:余哀(不尽的哀思);余思(不尽的怀思);余音袅袅(歌声的余音回荡缭绕);余霞成绮(用以称赞文章时含有无穷的意味)

(9) 其余,其他,以外

大儿孔文举,小儿 杨德祖,余(余)子碌碌,莫足数也。——《后汉书·祢衡传》

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0) 又如:余子(其他的人);余事(另外的事,其他的事);余业(副业);余论(指本论以外的议论)

(11) 多,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

一车炭重千余斤。——白居易《卖炭翁》

有竹一顷余(余),乔木上参天。——唐· 杜甫《杜鹃》

(12) 又如:六百余米;五十余岁

名词

(1) 闲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庄子·天道》

(2) 又如:余功(余暇,空闲);余闲(余暇)

(1) 第一人称代词,我或我的

余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左传·僖公九年》

余弟宗玄。——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余于仆碑。——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此地适与余近。——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2) 又

余之游将自此始。

余亟叹其技。——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

余闻法人好胜。

余既为此志。——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4) 又如:余一人(古代天子自称。也写作“予一人”);余小子(古代天子居丧时的自称。也写作“予小子”)

名词

(1) 农历四月的别称

四月为余。——《尔雅》

(2) 姓

(3) “余”的简化字 “余”

英文翻译

I, my, me; surname; surplus

方言集汇

◎ 粤语:jyu4
◎ 客家话:[梅县腔] j2 [东莞腔] ji2 [客英字典] ji2 [宝安腔] ji2 [客语拼音字汇] yi2 [海陆丰腔] ri2 [台湾四县腔] ji2 [陆丰腔] j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以諸平聲開口三等ɕĭajo/jv
[ji]
部首: 339
笔画: 11
五笔: NTBG
五行:
仓颉: PHDD
四角: 920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季声。本义:害怕,心惊肉跳) 同本义

悸,心动也。——《说文》

惶悸兮失气。——《楚辞·悼乱》。注:“惧也。”

忽魂悸以魄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夙行失道,望尘惊悸。——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又如:心有余悸;悸震(震惊);悸颤(怕得发抖);悸心(心怀恐惧);悸怖(恐惧);悸恐(犹惶恐);悸悚(恐惧);悸罔(惊恐迷乱)

形容词

带下垂的样子 。如:悸悸(下垂的样子)

名词

心悸病

使我至今病悸。——《汉书·田延年传》

太师王舜自 莽篡位后病悸,寝剧,死。——《汉书·王莽传中》

英文翻译

fearful, apprehensive, perturbed

方言集汇

◎ 粤语:gwai3 gwai6
◎ 客家话:[梅县腔] gi5 gwi5 [海陆丰腔] gi5 git8 gui5 [客英字典] gi5 kwui5 [宝安腔] kui3 [客语拼音字汇] gi4 [台湾四县腔] gi5 git8 gui5
◎ 潮州话:哥威3(贵)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其季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gjyih/gvihgʰw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