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验

zhēng yàn [ zheng yan]
繁体 徵驗
注音 ㄓㄥ 一ㄢˋ

词语释义

1.证据;事实根据。 2.应验;证实。

词语解释

  1. 证据;事实根据。

    汉 刘歆 《移让太常博士书》:“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外内相应,岂苟而已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檄移》:“ 钟会 《檄蜀》,徵验甚明; 桓公 《檄胡》,观衅尤切。”

  2. 应验;证实。

    宋 徐铉 《稽神录·建州狂僧》:“ 建州 有僧,不知其名,常如狂人,其所言动,多有徵验。” 清 张惠言 《丁小疋<郑氏易注后定>序》:“余往尝疑 郑君 笺《诗》,以婚期尽仲夏以前,於经无所徵验。” 黄人 《<清文汇>序》:“一代无文,则一代学术思想,非附见於削青者,皆将晦翳澌熄而无可徵验,兹可恫焉。”

引证解释

⒈ 证据;事实根据。

汉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外内相应,岂苟而已哉!”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檄移》:“钟会《檄蜀》,徵验甚明; 桓公《檄胡》,观衅尤切。”

⒉ 应验;证实。

宋徐铉《稽神录·建州狂僧》:“建州有僧,不知其名,常如狂人,其所言动,多有徵验。”
清张惠言《丁小疋<郑氏易注后定>序》:“余往尝疑郑君笺《诗》,以婚期尽仲夏以前,於经无所徵验。”
黄人《<清文汇>序》:“一代无文,则一代学术思想,非附见於削青者,皆将晦翳澌熄而无可徵验,兹可恫焉。”

征验的网络释义

征验

  • 征验出自汉 刘歆 《移让太常博士书》:“今上所考视,其为古文旧书,皆有徵验,外内相应,岂苟而已哉!”
  • 汉字详情

    zhēng [zheng]
    部首: 303
    笔画: 8
    五笔: T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MYM
    四角: 212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 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远飞的鸟);征盖(远行的车);征夫(远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4) 征伐,发兵讨伐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

    奉辞伐罪曰征。——《书·允征》

    桓桓于征。——《诗·鲁颂·泮水》

    一曰征。——《周礼·太卜》。司农注:“谓征伐人也。”

    挟天子以征四方。——《资治通鉴》

    (5) 又如:征诛(征讨诛戮);征阵(战阵);征讨(讨伐);征略(征战略地);征剿(犹征讨)

    (6) 争夺,争取

    不为征利。——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征收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

    (8) 又如:征榷(征税与专卖);征役(征税与劳役);征缮(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征敛(亦作“征敛”)

    名词

    (1) 赋税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孟子·尽心下》

    (2) 又如:征役(赋税与徭役)

    (3) 姓

    动词

    (1) (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2) 同本义

    徵,召也。——《说文》

    徵,召也。——《尔雅》

    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

    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周礼·县正》

    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

    王使来徵聘。——《左传·宣公九年》

    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

    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征拜尚书。

    (3) 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

    (4) 求取;索取

    物贱之征贵。——《史记·货殖列传》

    贵之征贱。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会征促织。

    (5) 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

    (6) 追究;追问

    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7) 证明;验证

    念用庶征。——《书·洪范》

    征为五声。——《左传·昭公元年》

    用牲,加书征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

    名词

    (1) 征兆;迹象

    明征定保。——《书·胤征》

    休征嘉应。——《汉书·平帝纪赞》

    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

    征兆必报。——《汉书·儿宽传》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

    征于色。——《孟子·告子下》

    (2) 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英文翻译

    invade, attack, conquer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zhin1 [台湾四县腔] tsiin1 [客英字典] zh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陆丰腔] zh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海陆丰腔] zhin1
    ◎ 潮州话:zêng1(cheng) dêng1(t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jĭɛncjeng/tjeng
    yàn [yan]
    部首: 320
    笔画: 10
    五笔: CWG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MOMM
    四角: 7811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马。佥( jiǎn)声。本义:马名)

    (2) 同本义

    验,马名。——《说文》

    (3) 证据;凭证

    何以为验。——《史记·晋世家》

    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史记·商君列传》

    (4) 又如:验左(佐证;证据)

    (5) 效验,灵验

    自然之验。——《史记·货殖列传》

    (6) 又如:验方(有效验的药方);明效大验(极为显著的效验)

    (7) 征象;征兆

    黄为物熟验,白为人老效。——《论衡》

    动词

    (1) 检查;检验

    亦验其辞于正前。——《战国策·齐策》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填行论》

    验之以事(用事实验证它)。——《后汉书·张衡传》

    欲验之,但取芦菔、地黄辈观(验:检验,证明)。——宋· 沈括《梦溪笔谈》

    历验各种僵石。——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验煤;验金;验护照;验数(查数);验复(复查);验实(检查核实);验试(检查试验);验解(查实后解送);验票(查单据、票证)

    (3) 试验

    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史记·秦始皇本纪》

    英文翻译

    test, examine, inspect; verify

    方言集汇

    ◎ 粤语:jim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