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购

zhēng gòu [ zheng gou]
繁体 徵購
注音 ㄓㄥ ㄍㄡ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征购 zhēnggòu

(1) 国家依法向人民购买

征购粮食
requisition by purchase

词语解释

  1. 指国家根据法律向生产者或所有者购买农产品、土地等。

    赵树理 《三里湾》十五:“为了公共事业征购私人的土地是可以的。”《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已经征购的土地,生产队又不同意了。”

引证解释

⒈ 指国家根据法律向生产者或所有者购买农产品、土地等。

赵树理《三里湾》十五:“为了公共事业征购私人的土地是可以的。”
《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评选获奖作品集》:“已经征购的土地,生产队又不同意了。”

征购的国语词典

征收购买。一般指国家依法向人民收购私有财产。

如:「政府征购土地,兴建国宅。」

征购的网络释义

征购

  • 征购是对中国农业税征收实物和粮食统购的总称。国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对土地实行征购,征用或者收归国有。
  • 征购造句

    农民向国家交售征购粮是责无旁贷的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如果减少征购粮的数量,也不会饿死人。
    那个时候高产穷县很难受,为了维持高产,盲目加大水肥投入,最后农民很穷,交了征购粮,口粮都不够吃,还要去外县买高价粮。
    粮食亩产超千斤,但经常是交完征购粮,剩下的就不够自己吃了。
    就这,征购粮还没交够,工作组挨家挨户搜陈粮。
    这些水田是老百姓的命根,早年是国家征购粮的良田。
    不过很多人也承认,在一个民主国家里,像土地征购这种问题总是敏感而且耗时的,要快速立法可不太容易。
    通过资料的收集整理、文献分析,在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范围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土地征购制的设想,并初步建立了一套土地征购体系。
    ????????可惜好景不长,这吹出来的亩产谎言很快被“征购粮”打破。
    该公司正在抵制以接管为目的的高价征购股份。
    当然也随时征购皮草,随时征兵抓夫。
    除了上交征购粮和集体提留,以及留种子饲料外,余下七千多斤,平均每人八百多斤。
    军方向村民下了征购粮食的命令。
    “反瞒产”,坚持高征购,搜刮粮食,以至猪、鸡、鸭、鹅等等,一般农村,都开展粮食问题的“大辩论”,压制群众,打击。
    要解决该问题必须进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由政府按照市场公平原则向农民集体征购土地,实行统一的土地征购制度。
    正是由于报了假账、搞了浮夸,带来了高指标和高征购,购了群众的过头粮,结果导致群众缺粮、挨饿、饿死人。
    庙里储存粮食是暂时的,等到稻谷入仓,一部分作为征购粮出售给粮站,一部分按人头分给各家各户作为口粮。
    后来,一个通过世界银行实行的土地征购计划缓解了在解决财产权问题上的压力,使宪法谈判能够集中于其他问题。
    这显然意味着对苹果没有征购足够的税收。
    多亏了这家当地器官征购组织——卜罗来纳捐献机构,其他许多人也已被找到并受到邀请。

    汉字详情

    zhēng [zheng]
    部首: 303
    笔画: 8
    五笔: T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MYM
    四角: 212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 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远飞的鸟);征盖(远行的车);征夫(远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4) 征伐,发兵讨伐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

    奉辞伐罪曰征。——《书·允征》

    桓桓于征。——《诗·鲁颂·泮水》

    一曰征。——《周礼·太卜》。司农注:“谓征伐人也。”

    挟天子以征四方。——《资治通鉴》

    (5) 又如:征诛(征讨诛戮);征阵(战阵);征讨(讨伐);征略(征战略地);征剿(犹征讨)

    (6) 争夺,争取

    不为征利。——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征收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

    (8) 又如:征榷(征税与专卖);征役(征税与劳役);征缮(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征敛(亦作“征敛”)

    名词

    (1) 赋税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孟子·尽心下》

    (2) 又如:征役(赋税与徭役)

    (3) 姓

    动词

    (1) (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2) 同本义

    徵,召也。——《说文》

    徵,召也。——《尔雅》

    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

    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周礼·县正》

    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

    王使来徵聘。——《左传·宣公九年》

    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

    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征拜尚书。

    (3) 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

    (4) 求取;索取

    物贱之征贵。——《史记·货殖列传》

    贵之征贱。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会征促织。

    (5) 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

    (6) 追究;追问

    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7) 证明;验证

    念用庶征。——《书·洪范》

    征为五声。——《左传·昭公元年》

    用牲,加书征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

    名词

    (1) 征兆;迹象

    明征定保。——《书·胤征》

    休征嘉应。——《汉书·平帝纪赞》

    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

    征兆必报。——《汉书·儿宽传》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

    征于色。——《孟子·告子下》

    (2) 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英文翻译

    invade, attack, conquer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zhin1 [台湾四县腔] tsiin1 [客英字典] zh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陆丰腔] zh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海陆丰腔] zhin1
    ◎ 潮州话:zêng1(cheng) dêng1(t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jĭɛncjeng/tjeng
    gòu [gou]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MQCY
    五行:
    仓颉: BOPI
    四角: 778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贝。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悬赏征求)

    (2) 同本义

    购,以财有所求也。——《说文》

    购,偿也。——《广雅·释言》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史记·项羽本纪》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购求(设置奖金以捉捕犯人);购问(悬赏征询);购募(悬赏募求);购悬(悬赏缉拿)

    (4) 原指用重金收买,后泛指买

    帝方博购王羲之贴。——《旧唐书·褚遂良传》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5) 又如:购求(寻求购买);购粮;购房;购地;赊购;购辑(购买收集);购请(购买)

    (6) 通“媾”。讲和

    乃警公仲之行,将西购于 秦。——《史记·韩世家》

    (7) 又如:购于秦(与秦国媾和;向秦讲和)

    英文翻译

    buy, purchase; hire

    方言集汇

    ◎ 粤语:gau3

    宋本广韵

    征购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