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象

zhēng xiàng [zheng xiang]
繁体 徵象
注音 ㄓㄥ ㄒ一ㄤ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征象 zhēngxiàng

(1) 征候

火山是地球有某种内在失调的征象
sign

词语解释

  1. 验证。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序》:“臣闻善谈天者,必徵象於人;工言古者,先考绩於今。” 唐 罗隐 《谗书·解武丁梦》:“ 商 之道削也, 武丁 嗣之,且惧祖宗所传圮坏於我……乃用假梦徵象,以活 商 命。”

  2. 征候;迹象。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收生婆来到,告诉她还不到时候,并且说了些要临盆时的征象。” 邹韬奋 《抗战以来》七:“这实在是 中国 目前政治上最重要的征象。” 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两个战场》:“直到现在为止,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军队进攻的事件还未停止,并且看不出任何准备停止的征象。”

引证解释

⒈ 验证。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臣闻善谈天者,必徵象於人;工言古者,先考绩於今。”
唐罗隐《谗书·解武丁梦》:“商之道削也, 武丁嗣之,且惧祖宗所传圮坏於我……乃用假梦徵象,以活商命。”

⒉ 征候;迹象。

老舍《骆驼祥子》十九:“收生婆来到,告诉她还不到时候,并且说了些要临盆时的征象。”
邹韬奋《抗战以来》七:“这实在是中国目前政治上最重要的征象。”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两个战场》:“直到现在为止,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军队进攻的事件还未停止,并且看不出任何准备停止的征象。”

征象的国语词典

迹象、征候。

如:「国民奋发有为,充满朝气,这就是国力强大的征象。」

征象的网络释义

征象

  • 老舍《骆驼祥子》十九:“收生婆来到,告诉她还不到时候,并且说了些要临盆时的征象。” 邹韬奋《抗战以来》七:“这实在是中国目前政治上最重要的征象。”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两个战场》:“直到现在为止,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军队进攻的事件还未停止,并且看不出任何准备停止的征象。”
  • 征象造句

    对病情发展迅速,有明显早期感染征象及多器官功能不全者,亦应考虑行早期手术治疗。
    但死怕除夜多数征象非是云云。
    结果炎性肠病、腺癌、恶性淋巴瘤的线征象各有特征。
    结论能够准确显示筛骨纸样板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可对筛骨纸样板新鲜骨折与陈旧性骨折明确诊断。
    可见壁结节,在环内侧及壁结节内有斑状及毛细血管纹状强化,这一征象具有特征。
    癌肿旁淋巴结相互粘连,结聚或与肿瘤融合常是淋巴结转移的直接征象。
    我已得知,他已开始有动脉硬化的征象。
    我们此刻的社会还存在良多不公允的征象,收入分配不公、法律不公。
    目的分析肾上腺大腺瘤的征象,对比大、小腺瘤的病理特征,提高对肾上腺大腺瘤的认识。
    言谈也是人类理性行为的一种征象,人却可以以言谈来冒渎神灵。
    头发乃是人们头部最好的装饰品。然而谁不知道,头发一旦生得太长就会成为一种足以显出思想轻浮而且有害的征象?契诃夫。
    台北市立动物园表示,大陆赠台大猫熊“圆圆”怀孕征象已经确认消退,确认是“假怀孕”。
    目的研究中耳胆脂瘤的特征,提高对其征象的认识。
    茶晶能令人体细胞活泼,老化征象减慢速度,复原芳华的活力。
    伤口感染的局部征象是疼痛,压痛,肿胀,发热,以及红斑。
    因此,作者认为双侧脑基底节对称性低密度病变是婴儿脚气病的一种重要的征象。
    目的:提高对牙源性角化囊肿线征象的认识。
    这么爽下来,竟然越活越有活力,癌症丝毫没有恶化的征象,抱定必死之心的人一点儿死的迹象也没有了,竟然忘记了怎么个死法。
    因此,若出现脸色苍白、头晕眼花,面、唇、舌、爪甲淡白等血虚征象时,就该注意补脾了。
    认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多表现为“标急于本”的邪实征象,治本常缓不济急,主张当以祛邪为主进行治疗。

    汉字详情

    zhēng [zheng]
    部首: 303
    笔画: 8
    五笔: T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MYM
    四角: 212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 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远飞的鸟);征盖(远行的车);征夫(远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4) 征伐,发兵讨伐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

    奉辞伐罪曰征。——《书·允征》

    桓桓于征。——《诗·鲁颂·泮水》

    一曰征。——《周礼·太卜》。司农注:“谓征伐人也。”

    挟天子以征四方。——《资治通鉴》

    (5) 又如:征诛(征讨诛戮);征阵(战阵);征讨(讨伐);征略(征战略地);征剿(犹征讨)

    (6) 争夺,争取

    不为征利。——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征收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

    (8) 又如:征榷(征税与专卖);征役(征税与劳役);征缮(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征敛(亦作“征敛”)

    名词

    (1) 赋税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孟子·尽心下》

    (2) 又如:征役(赋税与徭役)

    (3) 姓

    动词

    (1) (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2) 同本义

    徵,召也。——《说文》

    徵,召也。——《尔雅》

    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

    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周礼·县正》

    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

    王使来徵聘。——《左传·宣公九年》

    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

    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征拜尚书。

    (3) 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

    (4) 求取;索取

    物贱之征贵。——《史记·货殖列传》

    贵之征贱。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会征促织。

    (5) 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

    (6) 追究;追问

    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7) 证明;验证

    念用庶征。——《书·洪范》

    征为五声。——《左传·昭公元年》

    用牲,加书征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

    名词

    (1) 征兆;迹象

    明征定保。——《书·胤征》

    休征嘉应。——《汉书·平帝纪赞》

    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

    征兆必报。——《汉书·儿宽传》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

    征于色。——《孟子·告子下》

    (2) 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英文翻译

    invade, attack, conquer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zhin1 [台湾四县腔] tsiin1 [客英字典] zh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陆丰腔] zh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海陆丰腔] zhin1
    ◎ 潮州话:zêng1(cheng) dêng1(t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jĭɛncjeng/tjeng
    xiàng [xiang]
    部首: 711
    笔画: 11
    五笔: QJE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APO
    四角: 27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突出其长鼻。本义:大象,一种哺乳动物)

    (2) 象科的,特别是象属( Elephas )和非洲象属( Loxodonta )的体型极大而粗重的几乎无毛的四足动物

    象,南越大兽,长鼻牙,三年一乳。像鼻牙四足尾 之形。——《说文》

    祷过之山多象。——《山海经·南山经》

    穷奇象犀。——《汉书·司马相如传》

    其民乘象以战。——《汉书·张骞传》

    元龟象齿,大赂南金。——《诗·鲁颂·泮水》

    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3) 又如:象口(象状香炉口);象王(象中最大者,佛家喻佛)

    (4) 象牙的省称

    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象焉。——《尔雅》。注:“象牙骨。”

    佩其象揥。——《诗·狂风·葛屦》。传:“象揥所以为饰。”

    用两象尊。——《周礼·司尊彝》。司农注:“以象骨饰尊。”

    持一象笏至(象笏,象牙做的笏。笏,封建时代臣子上朝用的手板,有事可以记在上面,备忘)。——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象床(象牙装饰的床);象路(以象牙为饰的车);象管(以象牙为饰的笔);象箸(象牙筷子)

    (6) 现象 。如:象纬(指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亦泛指天体);旱象;天象;险象;景象;假象

    (7) 人的外貌

    象恭滔天。——《书·尧典》

    (8) 又如:丑象

    (9) 肖像,用水墨画、油画、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的人面部的像

    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潘岳《寡妇赋》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晋书·顾恺之传》

    往往留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绘象祀之。——清· 张廷玉《明史》

    (10) 又如:象教(佛教的别称。释加牟尼去世后,佛门弟子刻木为佛、教化众生,故名);象设(原指佛像。泛指遗像)

    (11) 象征

    白者西方之色,刑戮之象也。——韩愈《为宰相贺白龟状》

    (12) 又如:征象;象表(征象);象兆(征兆)

    (13) 形状;样子;景象

    杌陧之象。——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

    (14) 又如: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15) 法,法令

    象以典刑。——《虞书》。传:“法也。”

    设象以为民纪,式权以相应。——《国语》

    (16) 道理

    执大象,天下往。——《老子》

    (17) ∶脏腑健康与否显现于人颜面上的气色

    五藏之象,可以类推。——《素问》

    (18) 又如:脉象;病象

    动词

    (1) 假借为“像”。类似;好像

    见乃谓之象。又,象也者,像此者也。——《易·系辞》

    象者,各辨一及之义者也。——《易·略例》

    物生而后有象。——《左传·僖公十五年》

    天象盖笠。——《周髀算经》

    女必象汝。——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象意(如意);活象;极象;象恭(貌似恭敬);象肖(德业与先人相似);象貌(像事物的容貌);象龚(貌似恭敬)

    (3) 摹拟

    千变万化,事各缪形,随色象类,曲得其情。——《鲁灵光殿赋》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赫赫可象。——明· 刘基《卖柑者言》

    (4) 又如:象体(量体);象生(纸、棉糊扎成的人物形象,用于祭祀或作为玩具);象模象样(认真地);象眼块(菱形)

    (5) 描绘

    公在荆州,或象其义,白须红颜,谓公方壮。——《王荆州画像赞》

    (6) 又如:象物(描摹物象);象说(描摹,解说)

    (7) 效法

    人君为饮食为此,故左右象之。——《墨子》

    (8) 又如:象贤(效法先人的贤德)

    (9) 想像

    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韩非子》

    (10) 又如:象事(想像事情)

    英文翻译

    elephant; ivory; figure, image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ong5 siong3 [梅县腔] siong5 [海陆丰腔] siong6 siong3 [客英字典] siong5 [沙头角腔] siong5 [陆丰腔] siong6 [东莞腔] siong3 [宝安腔] siong3 | siong5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徐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zĭaŋzsiangx/szi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