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桡

zhēng ráo [ zheng rao]
繁体 征橈
注音 ㄓㄥ ㄖㄠˊ

词语释义

指远行的船。桡,桨,借指船。

词语解释

  1. 指远行的船。桡,桨,借指船。

    明 唐钺 《江行》诗:“客计方归 越 ,征橈更背 吴 。” 清 黄景仁 《舟泊偕稚存饮江市次韵》:“小住征橈醉旅亭,晚鐘烟外正星星。”

引证解释

⒈ 指远行的船。桡,桨,借指船。

明唐钺《江行》诗:“客计方归越,征橈更背吴。”
清黄景仁《舟泊偕稚存饮江市次韵》:“小住征橈醉旅亭,晚鐘烟外正星星。”

征桡的网络释义

征桡

  • 指远行的船。桡,桨,借指船。 明 唐钺 《江行》诗:“客计方归 越 ,征桡更背 吴 。” 清 黄景仁 《舟泊偕稚存饮江市次韵》:“小住征桡醉旅亭,晚钟烟外正星星。”
  • 汉字详情

    zhēng [zheng]
    部首: 303
    笔画: 8
    五笔: T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OMYM
    四角: 2121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chì),正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甲骨文从彳,从足。本义:到很远的地方去,远行)

    (2) 同本义

    徴,正行也。从辵,正声。或从彳。——《说文》

    征,行也。——《尔雅》

    壮于趾征凶。——《易·大壮》

    而月斯征。——《诗·小雅·小宛》

    先王卜征五年。——《左传·襄公十三年》。注:“谓巡狩征行。”

    肃肃宵征,夙夜在公。——《诗·召南·小星》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古乐府《木兰词》

    孤蓬万里征。——唐· 李白《送友人》

    (3) 又如:征鼙(征战的军鼓);征衣(行旅在在外的御寒衣服);征客(游子。同征人);征鸟(远飞的鸟);征盖(远行的车);征夫(远行的人;出征的士兵)

    (4) 征伐,发兵讨伐

    征者,上伐下也。——《孟子》

    奉辞伐罪曰征。——《书·允征》

    桓桓于征。——《诗·鲁颂·泮水》

    一曰征。——《周礼·太卜》。司农注:“谓征伐人也。”

    挟天子以征四方。——《资治通鉴》

    (5) 又如:征诛(征讨诛戮);征阵(战阵);征讨(讨伐);征略(征战略地);征剿(犹征讨)

    (6) 争夺,争取

    不为征利。——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 征收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

    (8) 又如:征榷(征税与专卖);征役(征税与劳役);征缮(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征敛(亦作“征敛”)

    名词

    (1) 赋税

    有布缕之征,粟米之征。——《孟子·尽心下》

    (2) 又如:征役(赋税与徭役)

    (3) 姓

    动词

    (1) (会意。从微省、壬。行于微而闻达。本义:征召)

    (2) 同本义

    徵,召也。——《说文》

    徵,召也。——《尔雅》

    以量度成贾而徵徴。——《周礼·司市》

    各掌其县之政令徵比。——《周礼·县正》

    徵唯所欲。——《仪礼·乡射礼》

    王使来徵聘。——《左传·宣公九年》

    发征期会。——《史记·货殖列传》

    征拜郎中。——《后汉书·张衡传》

    征拜尚书。

    (3) 又如:征引(征召引用);征令(征召及施令);征吏(谓召用佐吏);征车(古代征召贤达使用的车子);征守(谓天子征召守国的诸侯)

    (4) 求取;索取

    物贱之征贵。——《史记·货殖列传》

    贵之征贱。

    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会征促织。

    (5) 又如:征乞(求取);征索(索取);征须(求取);征贿(求取贿赂);征求(求索)

    (6) 追究;追问

    寡人是征。——《左传·僖公四年》

    (7) 证明;验证

    念用庶征。——《书·洪范》

    征为五声。——《左传·昭公元年》

    用牲,加书征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怪其无征。——《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征验;征圣(验证于前圣的遗教);征象(验证);征效(效验)

    名词

    (1) 征兆;迹象

    明征定保。——《书·胤征》

    休征嘉应。——《汉书·平帝纪赞》

    候善恶之征。——《汉书·艺文志》

    征兆必报。——《汉书·儿宽传》

    观国之强弱贫富有征。——《荀子》

    征于色。——《孟子·告子下》

    (2) 又如:征迹(迹象);征怪(怪异的征兆);征咎(灾祸的征兆);征候(发生某种情况的迹象,征兆);征效(征兆) “徵”

    英文翻译

    invade, attack, conquer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1
    ◎ 客家话:[梅县腔] zhin1 [台湾四县腔] tsiin1 [客英字典] zhin1 [客语拼音字汇] zin1 [陆丰腔] zhin1 [东莞腔] zin1 [宝安腔] zin1 [海陆丰腔] zhin1
    ◎ 潮州话:zêng1(cheng) dêng1(t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諸盈清開平聲開口三等jĭɛncjeng/tjeng
    ráo,náo [rao,nao]
    部首: 420
    笔画: 10
    五笔: SATQ
    五行:
    仓颉: DJPU
    四角: 459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曲木;木头弯曲;泛指弯曲

    桡,曲木。从木,荛声。——《说文》

    栋桡。——《易·大过》

    竿木桡。——《列子·汤问》

    桡之以视其鸿杀之称也。——《考工记·矢人》

    (2) 又如:桡木(曲木。使木弯曲);桡曲(弯曲曲木)

    (3) 扰动;搅乱 。如:桡教(桡乱);桡乱(扰乱,搅乱)

    (4) 屈服

    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荀子》

    (5) 又如:桡辞(屈服的言词)

    (6) 屈弱,削弱

    上已桡功臣。——《史记·萧相国世家》

    汉王恐忧,与 郦食其谋桡 楚权。——《史记·留侯世家》

    (7) 又如:桡败(挫败);桡折(摧折)

    形容词

    柔弱长艳

    柔桡嫚嫚,妩媚纤弱。——司马相如《上林赋》

    名词

    (1) 船桨

    夫七尺之桡而制船之左右者,以木为资。——《淮南子·主术》

    舟人依命,将船放到亭边,停桡稳缆。——《警世通言》

    楫谓之桡。——《方言·九》

    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楚辞·湘君》。王逸注:“桡,船小楫也。”

    (2) 又如:桡楫(船桨);桡贩子(受雇为人划桨的船工)

    (3) 指小船 。如:桡客(船家);桡姬(船家女)

    英文翻译

    bent or twisted piece of wood

    方言集汇

    ◎ 粤语:naau4
    ◎ 潮州话:妖5 而腰5 ,riou5 riê5(jiôu jiê) [饶平、揭阳、潮阳]riao5 rio5(jiâu jiô)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