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要

xíng yào [ xing yao]
注音 ㄒ一ㄥˊ 一ㄠˋ

词语释义

1.形势险要。 2.指形势险要之地。

词语解释

  1. 形势险要。

    《魏书·范绍传》:“ 绍 以 譙城 形要之所,置州为便,遂立 南兗 。”

  2. 指形势险要之地。

    《北史·李崇传》:“蛮众数万,屯据形要,以拒官军。”

引证解释

⒈ 形势险要。

《魏书·范绍传》:“绍以譙城形要之所,置州为便,遂立南兗。”

⒉ 指形势险要之地。

《北史·李崇传》:“蛮众数万,屯据形要,以拒官军。”

形要的网络释义

形要

  • 形要,汉语词语,读音是xíng yào,释义是形势险要或指形势险要之地。
  • 汉字详情

    xíng [xing]
    部首: 326
    笔画: 7
    五笔: GAE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THHH
    四角: 124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形,象形也。——《说文》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

    雷雨之动满形。——《易·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形色天性也。——《孟子》

    形者,生之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列子·说符》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鸟兽之形。

    形若土狗。——《聊斋志异·促织》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形物(有形之物);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3) 形体,实体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钩勒形廓。——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形寂(死亡);形响(形体和声响);形解(形体超脱现实;道教指尸解);有形;无形;整形;形生(身体与性命);形性(形体和性质);形训(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

    (5) 容色,容貌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谷梁传》

    (6) 又如:形藏(模样、身分);形质(容貌与性情);形秽(容貌不洁)

    (7) 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秦,形胜之国。——《史记》

    (8) 又如:形便(地形有利);形要(形势险要);形局(地理格局)

    (9) 情势,形势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仆未之得验,然其形必然。——汉· 贾谊《铸钱》

    不能者之形。——《孟子·梁惠王上》

    鼎足之形。——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0) 又如:形服(迫于形势而屈服);形宜(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

    (11) 通“型”。模型

    冰炭不合形。——《韩非子·用人》

    仪形虞、周之盛。——《汉书·王莽传上》

    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潜夫论·德化》

    动词

    (1) 画图形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书·说命》

    (2) 又如:形摹(描摹)

    (3) 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形,见也。——《广雅》

    然后心术形焉。——《礼记·乐记》。注:“犹见也。”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

    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战国策·赵策三》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形藏(秘密;隐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见(显现;显形);形言(表现在言辞上)

    (5) 比较,对照

    令狐綯大怒,说他以己之长,形人之短,文人无行。——《西湖二集》

    (6) 又如:相形见绌

    (7) 描绘

    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汉· 枚乘《七发》

    (8) 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天问》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英文翻译

    form, shape,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n2 [宝安腔] hin2 [梅县腔] hin2 [台湾四县腔] hin2 [沙头角腔] hin2 [东莞腔] hin2 [陆丰腔] hin3 [海陆丰腔] hin2 [客语拼音字汇] h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gheng/hengɣieŋ
    yào,yāo [yao]
    部首: 615
    笔画: 9
    五笔: SV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WV
    四角: 10404

    详细解释

    yāo

    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中间象人形,两旁为两手形。表示两手叉腰。本义:人腰)

    (2) “腰”的古字

    昔者,楚灵王好细要。——《墨子》

    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楚辞》

    故量食而食之,量要而带之。——《荀子·礼论》

    (3) 又如:要膂(腰和脊骨。比喻重要部位);要章(腰间所佩的印);要支(腰肢)

    (4) 五服之一。古代指离都城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的地区 。如:要服(古代王畿以外按距离分为五服。相传一千五百里至二千里为要服);要荒(要服和荒服。古称王畿外极远之地为荒服,泛指远方之国);要蛮(极偏远的蛮荒之地)

    (5) 姓

    动词

    (1) 约请;邀请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晋· 陶潜《桃花源记》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石崇每要客燕集。——《世说新语·汰侈门》

    (2) 又如:要引(邀迎荐举);要约(邀约;邀请)

    (3) 约言。以明誓的方式就某事作出庄严的承诺或表示某种决心。亦指所订立的誓约、盟约

    岂要黄河誓,须勒燕然石。——唐· 崔湜《寒垣行》

    (4) 又如:要约(立盟;立约;约定);要契(契约;盟约)

    (5) 通“徼”( jiǎo)。探求;求取

    不庶几,不要幸。——《晏子春秋·内篇问下》。孙星衍云:“要与徼通。”

    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孟子·告子上》。赵岐注:“要,求也。”

    要利之人,犯危何益?——《吕氏春秋·爱类》。高诱注:“要,徼也。”

    (6) 又如:要禄(求取利禄);要福(祈求幸福)

    (7) 通“邀”。拦阻;截击

    使数人要于路。——《孟子·公孙丑下》

    且前日要政, 政徒以老母。——《史记·刺客列传》

    张良出,要 项伯。——《史记·项羽本纪》

    (8) 又如:要勒(遮拦;阻挡);要御(拦阻控制);要路(拦路;遮道)

    (9) 迎候;迎接 。如:要途(迎于中途);要候(中途等候;迎候);要道(遮道;迎候于路上)

    (10) 约束;禁止 。如:要约(控制;约束);要时(限约时间)

    (11) 通“约”( yuē)。胁迫

    明神洋蠲要盟。——《左传·襄公九年》

    且要盟无质。

    虽不要君,吾不信也。——《论语·宪问》

    以要晋国之成。——《国语·晋语三》

    (12) 又如:要市(以要挟手段谋取利益或迫使对方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要劫(胁迫劫待)

    (13) 和;会合 。如:要结(结合;邀引交结)

    (14) 审察;核实 。如:要囚(审察囚犯的供辞);要知(书简套语。鉴察,察知)

    (15) 另见 yào

    yào

    名词

    (1) 要点,纲要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韩非子》

    故其治国也,察要而已矣。——《商君书》

    (2) 又如:纪要(记录要点的文字);扼要(抓住要点);要谛(要义);要窍(要诀;关键的办法);要归(重点所在;要旨);要本(要旨;根本);要端(要点);要令(主旨;要旨);要义(要旨);要机(犹要旨)

    (3) 计数的簿书

    大役与虑,事属其植。受其要,以待考而赏诛。——《周礼》。郑玄注:“要者,簿书也。考,谓考较其功。”

    (4) 又如:要会(会计;簿书)

    (5) 权柄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子》

    (6) 又如:要贵(犹显贵,权贵);要势(谓权贵的势力。常指居要位有权势者)

    (7) 指重要的地位或职务

    以吾二人久居内要,常有不善之言,恐祸及人,深宜虑之。——《晋书》

    (8) 又如:要道(比喻职位要且有权有势的人)

    (9) 要子 。用麦秆、稻草等临时拧成的绳状物,用来捆麦子、稻子等;捆货物用的或打包用的条状物。如:打要子

    (10) 总要

    要以不能免。——宋· 苏轼《教战守》

    (11) 姓

    要离之刺 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战国策·魏策》

    形容词

    (1) 重要,重大

    增减要语。——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要着(重要的措施或计谋);要囚(重要的囚犯);要局(重要部门);要具(重要的手段);要重(犹重要);要则(重要的准则);要切(重要适切);要月(指农作重要的时令);要言(至言,重要的话);要务(重要的事务);要术(重要的方法和谋略);要最(最重要的事理、事物);要剧(指重要而政事繁忙的职位);要事;要犯

    (3) 简要

    故明主好要,而暗主好详。——《荀子》

    (4) 又如:要屈(谓简约仪仗、屈尊同众);要括(扼要,简括);要约(简练,精练);要言(言论简扼)

    (5) 地位显要

    北收要害之郡(要害之郡,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重要的城邑)。——汉· 贾谊《过秦论》

    (6) 又如:要近(显要且能接近天子的官位);要位(显要地位);要显(犹显要。亦指显要之官);要官(显要的职务;重要的官位);要缺(重要的官位)

    (7) 险要,与战略有关的 。如:要会(通道要地);要冲(位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

    动词

    (1) 扼守。谓扼守险要 。如:要衡(处在交通要道的形胜之地);要壤(指军事上的要地)

    (2) 讨。表示希望将某种事物归自己所有 。如:要钱(玩弄手段捞钱);要嘴吃(谓嘴馋向别人索取食物)

    (3) 想要,希望

    要留清白。——明· 于谦《石灰吟》

    要汝知闻。——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要货(想出卖);要待(想要;待要)

    (5) 使;让;叫

    扫云物以贞观,要万涂而来归。——《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张铣注:“要,犹使也。”

    (6) 应当;必须 。如:要自(应自;须自);要须(必须;需要);要当(自当;应当)

    (7) 即将来临 。如:要下雨了

    (8) 表示比较;估计

    他年纪稍轻一点,脸也要瘦一些。——巴金《家》

    (1) 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倘若” 。如:要得(若要);要不价(否则;要不然)

    (2) 表示选择,相当于要么…要么

    (3) 另见 yāo

    英文翻译

    necessary, essential; necessity

    方言集汇

    ◎ 粤语:jiu1 jiu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eu1 jeu5 jau1 jau5 [陆丰腔] jau5 [海陆丰腔] rau1 rau5 [宝安腔] jau5 | jau1 [沙头角腔] jau5 [客英字典] jau5 jau1 jeu1 [东莞腔] jau5 jau1 [梅县腔] jau5 [客语拼音字汇] yau1 yau4 yeu1 yeu4 [梅县腔] ja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霄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ʔĭɛuqjeu/i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