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学
词语释义
研究生物体外部形状、内部构造及其变化的科学。
语法学中研究词的形态变化的部分。也叫词法。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1)研究生物体外部形状、内部构造及其变化的科学。(2)语法学中研究词的形态变化的部分。也叫词法。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在考虑修建任何新的堤坝或者修复原有堤坝的时候必须审视这条河的形态学动态。
2、其他的形态学特征也被认为与鸟类自恐龙演化的理论不一致。
3、伯恩茅斯大学与利物浦大学灵长类进化和形态学研究组共同进行这个项目。
4、考虑到我们的身材大小、形态学的理论、成熟率以及生殖率等方面的因素,人类的寿命确实很长。
5、目前我们所确定的是,如果功能形态学的结果在任何方面能值得信赖的话,巴拉乌尔龙的行为方式与它的近亲有着截然的不同。
6、因此无论这是由进化还是生态所驱使的改变,目前还不确定,不过应该只要对巴拉乌尔龙经过详细的功能形态学分析后就会水落石出。
7、经过关联,就可以通过诸如形态学、显微学、化学、生物学等现代方法来进一步规范传统应用材料。
8、这些数据让我们第一次可以从地球物理学和形态学(火山口和火山)的角度为月球表面绘制详细的地图。
9、形态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对称,它是一套人类形为理论,形态学认为人类对看到和遇到的事物本能的产生出秩序和完整性。
10、结论本文研究了动脉圆锥部的动脉供应及其吻合,为临床应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11、组织形态学视人类世界为相互关联的网络系统。
12、结果应用SND预先给药可明显减轻肠I/R引起的低血压和肺组织形态学改变。
13、介绍一种全新的基于数学形态学的表格自动处理系统。
14、结果透射电镜下可观察到姜黄素组LEC呈现核染色质凝聚、固缩、边集、核碎裂等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
15、希望在这些方面除了一些形态学的比较之后呢,文献学的研究也要提到日程上来。
16、目的为临床手指的整形、修复、再植再造提供形态学基础。
17、然而关于汽车形态的演变不仅仅只是形态学上的研究,其在发展历程中不断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影响使其不断发展和演变。
18、细胞形态学观察结果可见五倍子对成纤维细胞具有明显的影响。
19、虽然蒙古语绝大多数近义词的语音形式相互间毫无关系,但是,有些近义词的构成,具有一定的语音学和形态学基础。
20、详细介绍了一种二值数学形态学腐蚀膨胀运算的优化实现方法。
21、它在年刊里和在千岁的活的植物内发生,这是木的种类的被观察的大的形态学上和生理的差异的基础。
22、传统的形态学分类方法是分类和鉴定的基础。
23、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内皮细胞的形态学改变。
24、该文在分析红外图像统计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多结构元素灰度形态学的红外背景估计算法。
25、目的研究肾球旁细胞瘤(JGCT)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表型,提出诊断要点并探讨其组织发生。
26、结果表明:9种胡枝子可以聚为4类,与形态学分类结果并不完全一致。
27、发现炭疽芽胞出芽时先有一个生理学出芽阶段,要比形态学出芽早得多;
28、医学形态学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学好其他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必要前提。
29、衰退的扩展也许可以用基本形态学测量方式来做评估。
形态学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形,象形也。——《说文》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
雷雨之动满形。——《易·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形色天性也。——《孟子》
形者,生之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列子·说符》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鸟兽之形。
形若土狗。——《聊斋志异·促织》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形物(有形之物);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3) 形体,实体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钩勒形廓。——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形寂(死亡);形响(形体和声响);形解(形体超脱现实;道教指尸解);有形;无形;整形;形生(身体与性命);形性(形体和性质);形训(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
(5) 容色,容貌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谷梁传》
(6) 又如:形藏(模样、身分);形质(容貌与性情);形秽(容貌不洁)
(7) 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秦,形胜之国。——《史记》
(8) 又如:形便(地形有利);形要(形势险要);形局(地理格局)
(9) 情势,形势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仆未之得验,然其形必然。——汉· 贾谊《铸钱》
不能者之形。——《孟子·梁惠王上》
鼎足之形。——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0) 又如:形服(迫于形势而屈服);形宜(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
(11) 通“型”。模型
冰炭不合形。——《韩非子·用人》
仪形虞、周之盛。——《汉书·王莽传上》
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潜夫论·德化》
动词
(1) 画图形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书·说命》
(2) 又如:形摹(描摹)
(3) 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形,见也。——《广雅》
然后心术形焉。——《礼记·乐记》。注:“犹见也。”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
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战国策·赵策三》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形藏(秘密;隐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见(显现;显形);形言(表现在言辞上)
(5) 比较,对照
令狐綯大怒,说他以己之长,形人之短,文人无行。——《西湖二集》
(6) 又如:相形见绌
(7) 描绘
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汉· 枚乘《七发》
(8) 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天问》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n2 [宝安腔] hin2 [梅县腔] hin2 [台湾四县腔] hin2 [沙头角腔] hin2 [东莞腔] hin2 [陆丰腔] hin3 [海陆丰腔] hin2 [客语拼音字汇] hin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㓝 | 戸經 | 匣 | 青開 | 平聲 | 青 | 開口四等 | 青 | 梗 | gheng/heng | ɣie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能。简体字为形声。从心,太声。本义:姿态,姿势与状态)
(2) 同本义
態,意态也。——《说文》。段注:“意态者,有是意,因有是状,故曰意态。从心能,会意。心所能必见于外也。”
柔远能迩。——《虞书》。郑注:“能,恣也,恣即态也。”
人之态不如备。——《荀子·成相》。按:“诈态也。”
尽变态乎其中。——张衡《西京赋》
滂心淖态。——《楚辞·大招》
狗偷致态。——傅毅《舞赋》
宁溘死而流亡兮,予不忍为此态也。——《楚辞·离骚》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李渔《芙蕖》
是以上多故则下多诈,上多事则下多态,上烦扰则下不定。——《淮南子》
尽态极妍。——唐· 杜牧《阿房宫赋》
密则无态。——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情状,神情
览将帅之变态。——司马相如《上林赋》。又如:病态;情态;气态;液态;态色(踌躇满志的神色);态状(状态;状貌);态浓(妆扮浓艳)
(4) 用以表明动作主体和动词表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 ——见“主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tai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
(2) 同本义
学,识也。——《广雅》
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
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
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
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而时习之。——《论语》
学即继以问也。——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学书(认真读书);学学乖(经世面,学聪明);学理论;学技术;好学;苦学;教学相长;学文(学习人文学科或社会科学;学习文化知识);学古(学习研究古代典籍)
(4) 模仿
笑嘻嘻走到 凤姐身边学舌。——《红楼梦》。又如:学嘴(学舌);调嘴学舌;学他爸爸走路的样子;学不上来
(5) 讲述,说
一五一十向着珍哥、 晁大舍学个不了。——《醒世姻缘传》
见说万山潭,渔童尽能学。——唐· 陆龟蒙《鱼具》
(6) 又如:学舌(说闲话;搬弄是非)
(7) 讲学
学,教也。——《广雅》
叔仲皮学子柳。——《礼记》
凡学世子及学士。——《礼记·文王世子》
哀王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资治通鉴》
名词
(1) 学校 。又曾称学庐、学教、学馆、学堂、学宫、学院、学屋、学园
学,官也。——《广雅·释室》
君子学以致其道。——《论语》
学则三代共之。——《孟子》
万用入学。——《夏小正》
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礼记·王制》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韩愈《进学解》
(2) 又如:学俸(教师的薪水);学宪(学台);学台(学政);学里(明清时设立的管理各级地方儒生的机构)
(3) 学问
天子积学。——《后汉书·列女传》
学有未达。——清· 刘开《问说》
是芋视乃学。——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生平为学。——清· 张廷玉《明史》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4) 又如:学耻全牛(惭愧学问未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学行(学问与品行);才学(才能与学问);绝学(失传的学问);家学(祖传学问)
(5) 学科;某一门类系统的知识
今日覩卿词学。——《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6) 又如:文学;哲学;地理学;化学;问学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