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逻辑

xíng shì luó jí [xing shi luo ji]
繁体 形式邏輯
注音 ㄒ一ㄥˊ ㄕˋ ㄌㄨㄛˊ ㄐ一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关于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等主要思维形式和研究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思维规律是形式逻辑的内容。

词语解释

  1. 关于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等主要思维形式和研究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思维规律是形式逻辑的内容。

引证解释

⒈ 关于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等主要思维形式和研究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思维规律是形式逻辑的内容。

形式逻辑的网络释义

形式逻辑 (逻辑学术语)

  • 形式逻辑也叫普通逻辑。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时经常运用的一种必要的逻辑工具。人的认识在理性阶段要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就要实现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的统一,否则,就不能实现这个反映。思维内容就是思维所反映的对象及其属性,形式就是对某个对象反映的方式,也就是用词语表达的概念、用语句所表达的判断和用复句所表达的推理等。
  • 形式逻辑造句

    你这个结论是按照形式逻辑的方法推论出来的。
    人格权在理论和实践中的私权化,系由民法形式逻辑结构需要以及团体人格的塑造等原因引起,反映了一种狭隘的民法实证主义观念。
    此外,古代画论中的判断是多相式的,不同于西方形式逻辑单项式和多值判断。
    抽象逻辑思维包含着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两个层面。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在思维创新活动中各自有着重要的活动形式与功能特性。
    尽管非形式逻辑仍在主流哲学的视野之外,但它从非正统逻辑观对一系列论证问题的审视是值得重视的。
    符号的存在意义、实用意义和形式逻辑意义构成符号的完整意义。
    对这种形式逻辑的研究,无疑是有用的。
    运用了一个非中立性规范的例子,《平等的逻辑》旨在通过形式逻辑的方法来反省法律话语中的不确定性。
    对论诗诗立论与立美两个建构过程进行比较,把握其中的同构关系,是不可能靠形式逻辑,而只能凭借直觉的。
    我们只要运用概念明晰的形式逻辑方法对之进行严密的逻辑分析,就会发现“李约瑟难题”完全是一个毫无研究价值的“伪问题”。
    因此,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加强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培养训练实属必要。
    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论证理论、非形式逻辑等的学科合法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第三,法律推理的逻辑结构是形式逻辑推理与论辩推理的综合运用;
    一方面,它确立了形式逻辑独立的学科地位,推动了这门科学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
    人类思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基本阶段,即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模糊逻辑。
    第一阶段就是:美的“主观论”、“客观论”等单一性规定的形式逻辑;
    在艺术分类史上,艺术分类方法多种多样,但大多数都是停留在形式逻辑的思考水平上。
    非形式逻辑的出现证明所谓的“传统逻辑已经无用,我国逻辑现代化就是要用数理逻辑取代传统逻辑”的说法是错误的。
    从辩证逻辑、形式逻辑、电流源模型和电压源模型等方面,阐明半导体限流猜想是不正确的。
    经典命题逻辑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基础。

    汉字详情

    xíng [xing]
    部首: 326
    笔画: 7
    五笔: GAE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THHH
    四角: 1242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同本义

    形,象形也。——《说文》

    物成生理谓之形。——《庄子·天地》

    雷雨之动满形。——《易·屯》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礼记·乐记》

    形色天性也。——《孟子》

    形者,生之具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列子·说符》

    形似酒尊。——《后汉书·张衡传》

    鸟兽之形。

    形若土狗。——《聊斋志异·促织》

    因势象形。——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形物(有形之物);条形;线形;方形;圆形;球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多角形;多边形;口形;体形

    (3) 形体,实体

    可以隐形。——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无案牍之劳形。——唐· 刘禹锡《陋室铭》

    山岳潜形。——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钩勒形廓。——蔡元培《图画》

    (4) 又如:形寂(死亡);形响(形体和声响);形解(形体超脱现实;道教指尸解);有形;无形;整形;形生(身体与性命);形性(形体和性质);形训(用文字形体的分析来释字义)

    (5) 容色,容貌

    望远者,察其貌,而不察其形。——《谷梁传》

    (6) 又如:形藏(模样、身分);形质(容貌与性情);形秽(容貌不洁)

    (7) 各种自然环境或地表的自然特征

    秦,形胜之国。——《史记》

    (8) 又如:形便(地形有利);形要(形势险要);形局(地理格局)

    (9) 情势,形势

    由此言之,勇怯,势也;强弱,形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仆未之得验,然其形必然。——汉· 贾谊《铸钱》

    不能者之形。——《孟子·梁惠王上》

    鼎足之形。——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10) 又如:形服(迫于形势而屈服);形宜(按照形势所应注意之事)

    (11) 通“型”。模型

    冰炭不合形。——《韩非子·用人》

    仪形虞、周之盛。——《汉书·王莽传上》

    仪形文王,万邦作孚。——《潜夫论·德化》

    动词

    (1) 画图形

    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书·说命》

    (2) 又如:形摹(描摹)

    (3) 使之现形,显露,显示

    形,见也。——《广雅》

    然后心术形焉。——《礼记·乐记》。注:“犹见也。”

    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孙子·虚实》

    赵王不悦,形于颜色。——《战国策·赵策三》

    归而形诸梦。——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形藏(秘密;隐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形见(显现;显形);形言(表现在言辞上)

    (5) 比较,对照

    令狐綯大怒,说他以己之长,形人之短,文人无行。——《西湖二集》

    (6) 又如:相形见绌

    (7) 描绘

    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汉· 枚乘《七发》

    (8) 形成,成为某种形象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楚辞·天问》

    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管子》

    英文翻译

    form, shape, appearanc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n2 [宝安腔] hin2 [梅县腔] hin2 [台湾四县腔] hin2 [沙头角腔] hin2 [东莞腔] hin2 [陆丰腔] hin3 [海陆丰腔] hin2 [客语拼音字汇] h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經青開平聲開口四等gheng/hengɣieŋ
    shì [shi]
    部首: 341
    笔画: 6
    五笔: AAD
    五行:
    仓颉: IPM
    四角: 43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工,弋( )声。工有“矩”的意思。本义:法度;规矩)

    (2) 同本义

    式,法也。——《说文》

    式,法也。——《周书·谥法》

    下士之式。——《诗·大雅·下武》。传:“法也。”

    三曰筮式。——《周礼·篔人》。注:“谓筮制作法式也。”

    掌妇式之法。——《周礼·典妇功》

    九式。——《周礼·太宰》。注:“谓用财之节度。”

    (3) 又如:式度(规制,法式);式则(法则;规范)

    (4) 榜样;楷模

    世世享德,百邦作式。——《书·微子之命》

    孝敬之准式。——箫统《文选序》

    式箕之门。——《汉书·韩良传》。注:“亦表也。”

    (5) 又如:式范(模范,楷模)

    (6) 规格;样式

    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沈约《谢灵运传论》

    (7) 又如:新式;旧式;式盘(中国古代推“算”历数或占卜的工具。分天地盘。天盘为圆形,地盘为正方形)

    (8) 仪式,典礼 。如:开幕式;毕业式

    (9) 自然科学中表现某种规律的一组符号 。如:方程式;分子式;公式;样式

    (10) 时态 。如: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

    (11) 动词的一种语气 。如:叙述式

    动词

    (1) 效法

    仪式刑文王之典。——《诗·周颂·我将》

    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孟子·公孙丑下》

    使人主师五帝而式 三王。——《后汉书·崔寔传》

    (2) 又如:式型(效法,取法);式瞻(敬仰,景慕)

    (3) 示范,作为榜样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4) 又如:示规(示范);示望(仰望);式慰(安慰);式好(兄弟和好)

    (5) 通“试”。使用

    神之听之,式榖以女。——《诗·小雅·小明》。郑玄《笺》:式,用;榖,善也。其用善人,则必用女。女,通“汝”。

    蛮夷戎狄,不式王命。——《左传·成公二年》

    不闻亦式。——《诗·大雅·思齐》

    式礼采,垂衣裳,以禁争夺。——《孙膑兵法·见威王》

    (6) 又如:式昭(用以光大)

    (7) 通“轼”。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

    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书·武成》

    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周礼·考工记·舆人》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8) 又如:式式(恭整的样子);式闾(礼敬贤人);式路马(见路马则抚轼,以示崇敬)

    (9) 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诗·小雅·斯干》

    英文翻译

    style, system, formula, rul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d5 [客英字典] shit7 chit7 [台湾四县腔] siit7 tsiit7 [梅县腔] shit7 [海陆丰腔] shit7 chit7 [沙头角腔] sit7 [东莞腔] sit7 [宝安腔] s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賞職職開入聲開口三等ɕĭəksjik/sjok
    luó [luo]
    部首: 306
    笔画: 11
    五笔: LQ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WLN
    四角: 36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表示与行走有关,罗声。本义:巡察,巡逻)

    (2) 同本义

    逻者数十骑。——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逻伺(巡罗侦察);逻弋(巡逻);逻守(巡逻守卫);逻役(巡逻的差役);逻捕(巡察搜捕)

    (4) 遮拦

    蛛蝥结网工遮逻。——黄庭坚《演雅》

    (5) 又如:逻打(拦截殴打);逻送(捕捉解送);逻惹(招惹);逻楂儿(找岔子)

    (6) 用同“捋”

    又只见那洞外跳出几个小妖,在外边吆吆喝喝,伸拳逻袖,弄棒拈枪,依旧喜喜欢欢耍了。——《西游记》

    (7) 又如:逻袖(捋起袖子)

    名词

    逻卒;巡行兵 。如:逻兵(逻卒,巡逻的士兵);逻骑(巡逻的骑兵)

    英文翻译

    patrol; inspect; watch; patrol

    方言集汇

    ◎ 粤语:lo4 lo6
    ◎ 潮州话:lo5

    宋本广韵

    [ji]
    部首: 405
    笔画: 13
    五笔: LKB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KQRSJ
    四角: 465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车箱)

    (2) 同本义。泛指车子

    辑,车和辑也。——《说文》

    辑,合材为车,咸相得谓之辑。——《六书故》

    推于御也, 齐辑乎辔衔之际。——《列子·汤问》

    (3) 整套书籍、资料等按内容或发表先后次序分成的各个部分 。如:第二辑

    动词

    (1) 聚集

    甲辑而兵聚。——《韩非子·说林》

    (2) 又如:辑辑(群集的样子)

    (3) 敛,拖着不使脱落

    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辑五瑞。——《书·舜典》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礼记》

    (4) 把各种来源的书面材料或项目经加工汇编成一个文件或一册,汇编成一套文件或丛书

    辞之辑也。——《诗·大雅·板》

    辑黄花冈烈士事略。——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5) 又如:辑佚书(辑集佚书。又指已经亡佚的古书,被后人从其他各种书籍中收集起来那些引用过的之句,然后尽量按原书整理成一个辑本);辑略(汉刘歆所撰七略之一。是一篇论述当时已出版的群书及学术源流的提要);辑佚(辑录散佚的有关资料);辑刊(编集刻印)

    (6) 整修,补合 。如:辑理(料理);辑治(整顿治理);辑褫(辑补修治)

    (7) 使安定 。如:辑安(治理安抚);辑定(安抚,平定)

    (8) 通“缉”。连缀

    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韩非子·外储》

    形容词

    (1) 和谐,和睦

    其天下辑睦。——《左传·襄公十九年》

    (2) 又如:辑穆(和睦);辑和(和谐;团结);辑辑(声音柔和。也作“习习”);辑柔(精神安和柔顺)

    (3) 引申为安定 。如:辑宁(安宁)

    英文翻译

    gather up, collect; edit, compile

    方言集汇

    ◎ 粤语:cap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