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压

tán yā [tan ya]
繁体 彈壓
注音 ㄊㄢˊ 一ㄚ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弹压 tányā

(1) 镇压;制服

当局派军队弹压
suppress;quell

词语解释

  1. 控制;制服;镇压。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然后能削平天下,弹压诸侯,长轡利策,横制宇宙。” 宋 范仲淹 《奏雪滕宗谅张亢》:“边上主帅,若不仗朝廷威势,何以弹压将佐军民,使人出死力,御捍强敌?” 清 洪昇 《长生殿·埋玉》:“陛下呵,听军中恁地喧哗。教微臣怎生弹压!”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八章:“要是当局派军警弹压,就跟他冲。”

  2. 谓把事物穷形极相地描绘出来。

    宋 陆游 《小饮赵园》诗:“满眼风光索弹压,酒杯须以 蜀江 宽。” 宋 陆游 《诉衷情》词:“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元 张雨 《满江红·玉簪》词:“鹅管不禁仙露重,蜜脾胜借清香发。待使君絶妙好词成,须弹压。”

  3. 宋 元 时职掌纠察的下级官吏。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西湖游幸》:“﹝ 寿皇 ﹞游幸湖山,御大龙舟。宰执从官以至大璫应奉诸司及京府弹压等各乘大舫,无虑数百。”《元典章新集·兵部·整治军兵》:“各处军官千户、百户、弹压人等,每岁十月一日例放伊还家。”

引证解释

⒈ 控制;制服;镇压。

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然后能削平天下,弹压诸侯,长轡利策,横制宇宙。”
宋范仲淹《奏雪滕宗谅张亢》:“边上主帅,若不仗朝廷威势,何以弹压将佐军民,使人出死力,御捍强敌?”
清洪昇《长生殿·埋玉》:“陛下呵,听军中恁地喧哗。教微臣怎生弹压!”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十八章:“要是当局派军警弹压,就跟他冲。”

⒉ 谓把事物穷形极相地描绘出来。

宋陆游《小饮赵园》诗:“满眼风光索弹压,酒杯须以蜀江宽。”
宋陆游《诉衷情》词:“平章风月,弹压江山,别是功名。”
元张雨《满江红·玉簪》词:“鹅管不禁仙露重,蜜脾胜借清香发。待使君絶妙好词成,须弹压。”

⒊ 宋元时职掌纠察的下级官吏。

宋周密《武林旧事·西湖游幸》:“﹝寿皇﹞游幸湖山,御大龙舟。宰执从官以至大璫应奉诸司及京府弹压等各乘大舫,无虑数百。”
《元典章新集·兵部·整治军兵》:“各处军官千户、百户、弹压人等,每岁十月一日例放伊还家。”

弹压的国语词典

压制、镇压。

弹压的网络释义

弹压

  • 基本信息
  • 【词语】:弹压
  • 【注音】:tán yā
  • 【释义】:
  • 1.控制;制服;镇压。
  • 2.谓把事物穷形极相地描绘出来。
  • 3.宋元时职掌纠察的下级官吏。
  • 4.军事管制,严格监控。
  • 弹压造句

    此时,荣禄派遣武卫中军前路统领孙万林率部至长辛店弹压,并阻止聂军与拳民再发生冲突。
    结论:枪弹压力波可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磷酸肌醇代谢,进而导致细胞损伤、泄漏。
    为此禀陈下情,恳乞大公祖大人察核,恩准立案,并饬仁、钱两县,派差弹压。
    沪上、南京清党,外行人以为老蒋靠着第一军才解决,其实要不是桂系的第七军解除立场不稳的第六军武装,并派强有力部队弹压第一军,老蒋连内部都摆不平。
    警察弹压了闹事的小流氓。
    想不想弹压房价是一回事,能不能弹压又是一回事,前者是认识、后者是技术,最怕的是两者皆不备,却强作解人。
    并且,要直接向指板方向向下弹压琴弦。
    曾夫子以匪流而兵亦与之惧流,深虞匪徒到处搜劫,资粮无限,而官军兵力有穷,乃议定以四省十三府州地设四镇重兵,以资弹压。
    现东南各省,极力弹压,尊旨保护洋人,然假使各国不尊敬我皇太后、皇上,薄海臣民,必然不服,以后事机,实难逆料。
    其中大部分病例还辅助采用鼓索神经弹压、盾板修复等技术。
    陆族义愤填膺,运筹帏幄,然而,陆宗社严词弹压。
    俺父子带盍村青壮及二百余庄客前去弹压,那曾弄父子敌俺们不住,先是唯唯诺诺地应承赔话。
    阿富汗当局正在对媒体进行有争议的弹压,在明天大选日期间禁止媒体报道阿富汗境内塔利班的攻击,这成了极度需要提升投票人数当局的最后一招。
    皇甫立的声音仿佛冬月寒雪,带着一丝丝冰棱般的寒峭“要不是他在现场弹压,这消息就能尽早汇报,那——凌峰也可能根本不会受此重伤!”。
    吾已经聚集团练乡勇,正欲出兵援助阶州,弹压乱兵,救民于水火之中。
    科学提倡怀疑精力,宗教信仰弹压怀疑精力,你对此承认多少?
    乱子闹大了,后来还是城防司令部派了一连兵来才弹压住了。
    可他这么做纯属浪费时间,这不但因为港务局决心已定,把来自方方面面的反对之声弹压下去,而且也因为工程实际上已经开工了。
    职厅当即遴派官警前往,认真弹压,伺机制止。
    成保一死,善庆弹压不住败兵,右军如鸟兽散。

    汉字详情

    dàn,tán [dan,tan]
    部首: 312
    笔画: 11
    五笔: XUJF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NCWJ
    四角: 18256

    详细解释

    dàn

    名词

    (1)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弹丸)

    (2) 同本义

    弹,行丸也。——《说文》

    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 唐· 苏涣《变律》其三

    (3) 又如:枪弹;弹子涡(卵石);枪林弹雨(形容战斗激烈);弹丸黑子(形容地域狭小)

    (4) 形状像弹丸的东西,如圆形的果实;禽鸟的卵等

    其法乃以凫弹数十,黄、白各聚一器。——宋· 周密《齐东野语》

    (5) 弹弓

    援弹飞丸,应弦而落。——《魏书》

    (6) 炸弹 。如:燃烧弹;氢弹;烟幕弹;催泪弹

    (7) 另见 tán

    tán

    动词

    (1) (形声。从弓,单声。本义:用弹弓发射弹丸)

    (2) 同本义

    弹,行丸也。——《说文》

    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

    (3) 又如:弹力(弹射的力量);弹丸(供弹弓发射用的泥丸、石丸、铁丸。也指子弹弹头);弹射(利用弹力、压力等射出);弹金(发射弹丸)

    (4) 弹击

    新沐者必弹冠。——《楚辞·渔父》

    倚柱弹其剑。——《战国策·齐策四》

    复弹其铗。

    复弹其剑铗。

    善弹琵琶。——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5) 又如:弹唱(一边弹奏,一边演唱);弹冠(弹去冠上的灰尘);弹棉花;弹弓(手工弹花的工具)

    (6) 用手指拨动而演奏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李贺《咏怀》

    (7) 又如:弹琴;弹击(演奏乐器);弹弦(弹丝。弹奏弦乐器);弹纬(张弦弹奏)

    (8) 批评,揭发

    旌善以兴化,弹邪而矫俗。——《三国志·陶谦传》

    仆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者,应时改定。——曹植《与杨德祖》

    (9) 又如:抨弹(抨击);弹议(弹劾评议);弹黜(弹劾罢黜);弹文(弹劾官员过错的奏疏);弹正(纠弹;纠正);弹断(讥评);弹激(激烈率直地予以抨击)

    (10) 针刺

    弹疽不严,必半复聚。——《资治通鉴》

    (11) 测定重量

    拿来天平上弹着。——元·佚名《陈州粜米》

    (12) 又如:弹算(掂量估模);弹斤估两(形容掂量轻重)

    (13) 另见 dàn

    英文翻译

    pellet, bullet, shot, shell

    方言集汇

    ◎ 粤语:daan6 taan4
    ◎ 潮州话:tang5(thâng)

    宋本广韵

    yā,yà [ya]
    部首: 206
    笔画: 6
    五笔: DFYI
    五行:
    仓颉: MGI
    四角: 7121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土,厌声。本义:崩坏)

    (2) 同本义

    压,坏也。——《说文》

    侨将压焉。——《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吾惧压焉。——《国语·鲁语》。注:“笮也。”

    壤压之变。——欧阳修《新唐书》

    (3) 又如:压溺(土崩和水淹)

    (4) 从上往下增加重力,加压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5) 又如:压肩叠背(肩靠肩背挨背,形容人群拥挤);压山探海(形容人数众多);压尺(用金属或玉石做成的压纸用的尺状文具);压枝(果实多,把树枝压低)

    (6) 压抑,压制;逼迫

    举杰压陛。——《楚辞·大招》

    予以大国压之。——《公羊传·文公十四年》

    克压帝心。——《繁阳令杨君碑》

    陵压百姓。——宋· 苏轼《教战守》

    (7) 又如:压倒(压服;制服);压良为贱(掠买平民子女为奴婢)

    (8) 杀

    且臣闻齐、 卫先君刑马压羊。——《战国策》

    (9) 又如:压羊(杀羊)

    (10) 逼近

    楚晨压 晋军而陈。——《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11) 又如:压黑(临近天黑的时候);压山(方言,谓日将落山)

    (12) 超越;胜于

    声不能压当世。——柳宗元《与萧翰林俛书》

    (13) 又如:压倒元白(指诗文超过著名诗人白居易和元禛);压轴戏(亦称压台戏,压轴子,指一次戏曲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节目(最后的一出戏叫大轴子);现多指一台戏中放在最后的一出,谓其质量最高,表演最精彩,足以压住全台)

    (14) 覆盖,笼罩

    覆压三百余里。——杜牧《阿房宫赋》

    (15) 又如:压纽(覆压在璧纽上);压覆(埋没;困顿);压蔓,压青(把绿肥作物或采集的野草、树叶埋在田地里做肥料)

    (16) 镇住

    就安排筵席,一者与夫人压惊,二者庆贺这玉梳。——《古金杂剧》

    (17) 又如:压物(镇压邪魔之物);压镇(镇服);压车(谓随车保护或坚守)

    (18) 同“押” 。如:压契(做抵押凭证的文契)

    (19) 盖印 。如:压脚图书(压脚章);压脚章(盖在字画下角的印章)

    (20) 预付 。如:压礼(事成之前预付的财礼)

    (21) 下 。如:压宝

    名词

    (1) 压力

    (2) 某物作用于其直接接触的另一物上的力。如:水压

    (3) 一切对相反力的冲力;分布在地面上的一种冲力。如:血压;气压

    (4) 另见

    (2) 另见

    英文翻译

    press; oppress; crush; pressure

    方言集汇

    ◎ 粤语:aat3 ngaat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