弩箭

nǔ jiàn [ nu jian]
注音 ㄋㄨˇ ㄐ一ㄢˋ

词语释义

弩箭 nǔjiàn

(1) 以弩弓发射的箭

bolt

词语解释

  1. 用弩发射的箭。

    《汉书·韩延寿传》“抱弩负兰” 颜师古 注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籣,盛弩箭箙也。” 唐 李商隐 《射鱼曲》:“思牢弩箭磨青石,绣额蛮渠三虎力。”《元典章新集·刑部·诸杀》:“ 何庆七 状招不合於 至大 元年十月初六日将弩箭毒药於荒草内安下,要射野猪等物。”《水浒传》第八四回:“ 天山勇 听了便道:‘大王放心,教这蛮子吃俺一弩箭!’” 黄昌禄 《苦聪人有了太阳》:“从十来岁开始学射弩箭,一直盼到没有力气拉开弩弓的时候。”

引证解释

⒈ 用弩发射的箭。

《汉书·韩延寿传》“抱弩负兰” 颜师古注引三国魏如淳曰:“籣,盛弩箭箙也。”
唐李商隐《射鱼曲》:“思牢弩箭磨青石,绣额蛮渠三虎力。”
《元典章新集·刑部·诸杀》:“何庆七状招不合於至大元年十月初六日将弩箭毒药於荒草内安下,要射野猪等物。”
《水浒传》第八四回:“天山勇听了便道:‘大王放心,教这蛮子吃俺一弩箭!’”
黄昌禄《苦聪人有了太阳》:“从十来岁开始学射弩箭,一直盼到没有力气拉开弩弓的时候。”

弩箭的国语词典

弓弩所用的箭。

弩箭的网络释义

弩箭

  • 中国古代装有张弦机构(弩臂和弩机),可以延时发射的弓。射手使用时,将张弦装箭和纵弦发射分解为两个单独动作,无须在用力张弦的同时瞄准,比弓的命中率显著提高;还可借助臂力之外的其他动力(如足踏)张弦,能达到比弓更远的射程。
  • 弩箭造句

    隐约的,张基正听见九支弩箭破空的厉啸声,惊魂动魄。
    短小精悍的暗弩激射而出,不过,当弩箭遇到黄七郎的护身真气,前势顿时遭到阻滞,速度变得极其缓慢。
    弩炮即巨型弩弓,可发射类似标枪的粗壮弩箭,射程极远,能百米开外穿透敌阵。
    哈利有一把火弩箭,那是比罗恩的横扫七星更快的扫帚。
    红发老祖所传的镇山之宝,乃是用各种毒涎恶草和毒瘴恶虫化合五金之精,百炼千锤制就的弩箭,再用本身五行真气炼成飞箭,与飞剑一般能发能收。
    最前面的巢兵离城墙只有两箭之地,与此同时,城上二十几台弩箭机里绷簧响过,几百只硬弩迸射而出,铜钱粗细的弩箭穿透了巢军的盾牌,直插入兵士的身体。
    至于机关兵,则是工城车类,和弩箭战车二种稀有兵种。
    刘备对诸葛亮也是深深顾忌啊,前几日诸葛孔明据说造出了一种可以自行填装弩箭的连弩,刘备多次向他询问此事,孔明却一直推脱未有此事。
    小孩怡然不惧,从腰间革囊中取出一架小巧弩弓,小孩扣动机簧十多只三寸长的黝黑弩箭就罩向了王向天。
    在白绾绾被拉走的那一刹那,从不知方向的一处蓦地闪射而来一排弩箭,正直直钉在他与她原本立在的那一处。
    无情的杀戮将所有来犯之敌杀死,在弩箭的配合下,枪兵阵线只用不足六百的伤亡便全歼了三万奥尔顿前锋!这种快速有效的杀戮,一时间让整个战场沉默起来。
    这种弩箭击中人体或动物后,针头插入,药水以惯性力量注射进去,就像被凌空打了一针麻醉针。
    镇民可以很快学会用弩,这使这些部队可以很快驻守城镇。而且弩箭也使他们具有致命威力。
    周瑜急勒马回时,被一弩箭,正射中左肋,翻身落马。
    休眠中的鱼斯拉被这一记不疼不痒的弩箭惊醒,巨大的身体猛地弹射起来。
    他用尽全力地伸开双臂挡在风长歌面前,漫布整个天空的尖利弩箭轰然而下!“长歌我儿,好好活下去!”。
    当然罗马的弩炮也有象中国弩那样用弧形弓体的弯曲弹力来做发射动力源的,发射物既有石块,也有弩箭,标枪。
    刘大壮立即就毫不客气的将那个做工精美的手弩还有那支差点要了他的小命的弩箭收了起来老子会找他们算帐的,这就当是利息了。
    哈利赶紧跑到客厅里去拿他的背包、火弩箭和海德薇的笼子,然后跟大家一起来到黑黢黢的后花园里。
    刘偏将是第一个冲进树林的人,当然,也是第一个飞出来的人,一支弩箭在他惊呼出口之前便从他张开的大嘴中刺入,劲弩的余势带着他的身体倒飞了出来。

    汉字详情

    [nu]
    部首: 312
    笔画: 8
    五笔: VCXB
    五行:
    仓颉: VEN
    四角: 47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弓,奴声。本义:用械发箭的弓)

    (2) 同本义

    弩,弓有臂者。——《说文》

    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韩非子·难势》

    魏氏之武卒…操十二石之弩。——《荀子·议兵》

    强弩之末。——《资治通鉴》

    伏弩射杀。——《汉书·李广苏建传》

    良将劲弩。——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连弩(数矢并发的弓);弩门(蒙语称弓);万弩齐发;弩力(弩弓的射力);弩子(弩弓);弩牙(弩机钩弦的部件);弩末(强紧之末);弩栝(弩弓用以发射弓箭的机栝)

    (4) 能射弩的弓箭手 。如:弩团(古代的弓箭部队)

    英文翻译

    cross-bow, bow; downward stroke

    方言集汇

    ◎ 粤语:nou5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u3 [宝安腔] lu2 [梅县腔] nu3 [海陆丰腔] nu3 [客语拼音字汇] nu3 [台湾四县腔] nu3
    ◎ 潮州话:no5 nao6(nô nă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奴古上聲開口一等nunox/nuu
    jiàn [jian]
    部首: 624
    笔画: 15
    五笔: TUE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TBN
    四角: 8822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前声。本义:竹名。箭竹)

    (2) 同本义

    箭,矢竹也。——《说文》

    其利金锡竹箭。——《周礼·职方氏》

    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尔雅·释地》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

    箭筹八十。——《仪礼·乡射礼记》

    (3) 又如:箭笋(箭竹嫩笋);箭茁(笋芽);箭萌(小笋);箭筠子竹(一种竹棍子);箭笄(竹制的簪子)

    (4) 搭在弓弩上发射的竹制武器

    自关而东谓之矢,关西曰箭。——《方言九》

    吾奈无箭何?——《韩非子·十过》

    急湍甚箭。——吴均《与朱元思书》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船往如箭。——《资治通鉴》

    (5) 又如:箭羽(箭上的羽毛);箭衣(古代弓箭手穿的衣服。后来成为一种长礼服);箭壶(盛箭的囊袋);箭袖(又名马蹄袖。一种便于射箭的袖口,上面较长可以盖住手,下面较短)

    (6) 古代置计时器漏壶下用以指示时刻之物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处士家》

    (7) 又如:箭水(漏壶的水);箭刻(箭漏的刻度);箭漏(古代计时器。漏壶);箭滴(漏箭随水浮沉,不断移动。滴:漏壶滴水)

    英文翻译

    arrow; type of bamboo

    方言集汇

    ◎ 粤语:zin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zien5 [陆丰腔] tsian5 [海陆丰腔] zien5 [客英字典] zien5 [沙头角腔] zien5 [东莞腔] zen5 [梅县腔] zien5 [宝安腔] zen5 [客语拼音字汇] jian4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三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子賤仙A開去聲開口三等仙Atsĭɛncienh/zienn

    弩箭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