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狂

zhāng kuáng [zhang kuang]
繁体 張狂
注音 ㄓㄤ ㄎㄨㄤˊ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猖狂;轻狂。

慌张,忙乱。

词语解释

  1. 猖狂;轻狂。

    汉 焦赣 《易林·恒之兑》:“张狂妄行,窃食盗粮。”《水浒传》第五八回:“这廝们只好在水泊裡张狂,今擅离巢穴,一个来,捉一个。”《西游记》第五二回:“当时打着 老孙 的是他!如在下界张狂,不知套了我等多少物件!” 孙犁 《白洋淀纪事·走出以后》:“我的习惯,不喜欢女人那种张狂,她却以张狂为能事,也是她的习惯。”

  2. 慌张,忙乱。

    元 无名氏 《鸳鸯被》第二折:“不自我意张狂,心惊乍,谁曾向街巷行踏。” 元 王伯成 《贬夜郎》第三折:“手张狂脚列趄,探身躯将丹桂折。”

引证解释

⒈ 猖狂;轻狂。

汉焦赣《易林·恒之兑》:“张狂妄行,窃食盗粮。”
《水浒传》第五八回:“这廝们只好在水泊裡张狂,今擅离巢穴,一个来,捉一个。”
《西游记》第五二回:“当时打着老孙的是他!如在下界张狂,不知套了我等多少物件!”
孙犁《白洋淀纪事·走出以后》:“我的习惯,不喜欢女人那种张狂,她却以张狂为能事,也是她的习惯。”

⒉ 慌张,忙乱。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二折:“不自我意张狂,心惊乍,谁曾向街巷行踏。”
元王伯成《贬夜郎》第三折:“手张狂脚列趄,探身躯将丹桂折。”

张狂的国语词典

放肆。《红楼梦.第七一回》:「我的嫂子,事虽不大,可见他们太张狂了些。」或作 「獐狂」。

张狂的网络释义

张狂

  • 词目:张狂
  • 拼音:zhāng kuáng
  • 词义:
  • 1、猖狂,轻狂。
  • 2、慌张,忙乱。
  • 3、嚣张,疯狂 。
  • 张狂造句

    少了些暑热,多了些清凉;少了些烦恼,多了些舒畅;少了些张狂,多了些内敛;少了些喧嚣,多了些恬淡。秋分时节,愿你享受清凉,心情舒畅,锋芒内敛,生活恬淡!
    可能是我笑得有些张狂、有些夸张,惹得漠诣闹戏成怒了。
    无处可容你嚣张狂妄我可以。
    如果打着匡正纲纪的大义旗号,张狂放肆一回、并唾骂李林甫一党,看似风险无比,其实并无大碍。
    或许我们今后走向不同的人生舞台,将是我们青春的立此存照,照片是我们张狂岁月的失物招领。
    一阵风袭来,拂面,暖阳中,白烨树下,万枝轻摇曳,本是良辰美景一番,此时却仿佛一只只青面獠牙的鬼魅,张牙舞爪地在青天白日里张狂叫嚣着,似是要吞噬所有的光明。凌乱柠殇。
    秦尘苍白的脸还是一如既往的淡漠,长发迎风飘扬,此时他的嘴角微微翘起一个弧度,如傲世轻物的高傲王子对世间万物的不屑一顾,荡然肆志,张狂的无法无天。
    震北十分张狂,对着岳思源大放厥辞。
    她可以让他看到她的粗鲁她的无礼她的张狂,却真的不想他看到她的狼狈模样。
    在张狂心绪恍惚间,李宗明便将最后一张卡片给制出来的。
    闲恬的微笑却又狡黠,让人温暖又让人难以琢磨,清瘦的身子弥漫着淡淡的紫色气息,低沉又孤傲,温暖又冰冷,安逸又张狂,潇洒又大气,神秘又熟悉,似乎要将人拒之千里,又似乎要将人融化在她的身。
    周瑜:专注,当敌人越张狂的时候,就要更加专注,有专注力的能用小石头砸死一个巨人!
    老天也许很无聊,他也许张着眼睛看着底下这些人,看着他们挣扎,看着他们执着,看着他们落泪,看着他们笑得张狂,他看着,他也很寂寞。居尼尔斯。
    哪个少年不张狂,谁不想和蚩尤一样封侯拜将、纵马山河、肆意妄为?哪个少女不怀春,谁不想有个少昊一样的夫婿,风华绝代、名重天下、情深意重?哪对父母不渴望儿子青阳一样出息能干、恭敬孝顺?桐华。
    从此,这个城市,再也没有一个男人,可以托付终老,再也没有一棵梧桐,可以实现愿望,再也没有一个叫纪戎歌的男子,爱着一个叫莫春的女子,再也没有那些青春,那些张狂。
    厉天仰头大笑,声音肆意张狂无所忌惮,像是在宣泄在控诉。
    对男人来说,承认失败,主动收缩的决心是很难下的。而很多时候男人张狂、征服的本性和想要成为一世英雄的虚荣心把事业的方向给误导了。
    岁月是把无情的刀,镌刻着时光的痕迹,消遣着我们张狂的青春。人越趋向成熟,心里总会充满忧思。为生活,为我们至亲的人。珍惜青春韶华,努力开拓奋斗。青年节,愿年轻有为的你,心。
    从此,这个城市。再也没有一个男人,可以托付终老。再也没有那些青春,那些张狂。
    张狂如你,自信的王者,在朝气中演绎青春的舞曲;刻苦如你,奋斗的勇者,在拼搏中驰骋青春的战场;大气如你,快乐的智者,在希望里刻画青春的印记。青春因你而美丽,国际青年日,愿。

    汉字详情

    zhāng [zhang]
    部首: 312
    笔画: 7
    五笔: XT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PO
    四角: 1223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2) 同本义 。与“弛”相对

    张,施弓弦也。——《说文》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鲁琴张字子开。——《左传·昭公二十年》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墨子·亲士》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3) 又如:张满(张弓使满)。又指紧弦,拉紧乐器上的弦

    黄金杆拨紫檀槽,弦索新张调更高。——唐· 张籍《宫词》

    (4) 又如:张瑟(调整瑟上的弦);张弦(安上琴弦;绷紧琴弦)

    (5) 开弓;拉弓弦

    更张空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张弓设箭(拉弓射箭。比喻使用武力);张弓(拉弓;弦拉紧的弓)

    (7) 张开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琴瑟张而不均。——《荀子·礼论》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张牙欠口(张开嘴巴);张眼(睁大眼睛);张牙(张口露牙);张唇植髭(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形容人多)

    (9) 张挂(展开挂起)

    罗帱张些。——《楚辞·招魂》

    张缇绛帷,女居其中。——《史记·滑稽列传》

    日张屈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张黄盖拥纛。——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0) 又如:张旃(展开、张挂起赤色曲柄的大旗);张卖(张挂出卖)

    (11) 张贴 。如:张示(张贴或张挂起来让大家看);张布(张贴公布)

    (12) 展开

    张尾伸须。——《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张翅膀;张网;张畤(延展耸立);张开双臂;张动(伸展舞动);张眉(舒展眉毛);张眉努眼(指善于作态);张眉努目(喻粗犷浅露)

    (14) 设网捕捉

    原来徱兔李吉,正在那山坡下张兔儿。——《水浒传》

    (15) 又如:张捕(张网捕捉)

    (16) 张设(部署;设置)

    张,施也。——《广雅·释诂三》

    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

    当日杀牛宰马,大张筵席。——《三国演义》

    张筵列鼎。——清· 周容《芋老人传》

    (17) 又如:张设(陈设);张疑(设置疑兵);张筵(设宴);张所(布置朝见之所);张事(张设帷幕之事)

    (18) 看;望

    我张着姐姐哩。——《西厢记》

    (19) 又如:张亲(看望亲戚);张着眼错(趁人不注意);张个眼慢(趁人不注意);张人眼错(趁人不注意);张头望颈(伸长脖子张望);东张西望;张看(张望观看)

    (20) 布满,充满

    火尽燎,烟焰张天。——《金史·乌春传》

    (21) 又如:张天(布满天空)

    (22) 增强,扩大

    臣欲张公室也。——《左传·昭公十四年》

    (23) 又如:张吾军(壮大自己的声势)

    (24) 夸张;夸大

    虚张异类,托有于无。——唐· 皇甫谧《三都赋序》

    (25) 又如:虚张声势

    名词

    (1) 主張

    那婆子聽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清平山堂話本》

    (2) 又如:张智(主意;主张);张主(主张;主意;做主张;拿主意)

    (3) 商店開张 。如:新张大喜

    (4) 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顆

    (5) 汉代諸侯囯名 。在今河南省任縣西南

    (6) 姓

    张氏藏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説》

    量词

    (1) 一种或一类中的一件

    鸟杌千张。——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几张仿古的漂亮的柚木桌;三张报;一张桌子;一张弓

    英文翻译

    stretch, extend, expand; sheet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潮州话:ziang1(chiang) diên1/dion1(tieⁿ) ,<姓>(tieⁿ)

    宋本广韵

    kuáng [kuang]
    部首: 324
    笔画: 7
    五笔: QTG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KHMG
    四角: 4121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狗发疯)

    (2) 同本义。也指狗发疯

    狂,狾犬也。——《说文》

    值狂犬之暴怒,加楚害于微躯。——三国魏· 阮籍《鸠赋》

    (3) 又如:狂犬(凶猛的狗)

    (4) 引申指“人的精神失常”,“疯癫”

    狂夫瞿瞿。——《诗·齐风·东方未明》

    狂走者累日。——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漫卷诗书喜欲狂。——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忽忽如狂。——《汉书·李广苏建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狂死(因疯疾致死);狂易(精神失常);狂惑(精神错乱;疯癫);狂徒(狂人)

    (6) 狂妄

    幼而狂。——《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其蔽也狂。——《论语》。注:“妄抵触人。”

    愈以是得狂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7) 又如:狂谬(狂妄荒谬);狂且(行动轻狂之人);狂乖(狂妄狡猾);狂纵(狂妄放肆);狂轻(狂妄而轻浮);狂悖(狂妄背理;猖獗);狂且(行动轻狂);狂话(狂妄的话);狂狡(狂妄狡诈);狂戾(狂妄暴戾);狂惑(狂妄昏惑)

    (8) 狂放,任性放荡

    狂夫之言,圣人择之。——清· 刘开《问说》

    (9) 如:狂士(狂放的读书人);狂朋怪侣(行为狂放不循常轨的朋友);狂态(狂放的态度)

    (10) 凶猛

    狂风吹古月。——李白《司马将军歌》

    (11) 又如:狂风毒雨(狂风暴雨)

    (12) 汹涌

    挽狂澜于既倒。——韩愈《进学解》

    (13) 又如:狂涛(汹涌的波涛);狂浪(汹涌的浪涛);狂流(汹涌的水波)

    动词

    (1) 通“诳”。欺骗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庄子·逍遥游》

    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韩非子·显学》

    (2) 通“往”( wǎng)。去

    我其发出狂。——《书·微子》

    英文翻译

    insane, mad; violent; wild

    方言集汇

    ◎ 粤语:kong4 kwong4
    ◎ 客家话:[陆丰腔] kong3 [宝安腔] kong2 [海陆丰腔] kong2 [东莞腔] kong2 [沙头角腔] kong2 [梅县腔] kong2 [台湾四县腔] kong2 [客语拼音字汇] kong2 kuong2 [客英字典] kwong2 k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巨王陽合平聲合口三等gyang/gvanggʰĭw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