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云逸

zhāng yún yì [ zhang yun yi]
注音 ㄓㄤ ㄩㄣˊ 一ˋ

词语释义

(1892-197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广东文昌(今属海南)人。1912年毕业于广东陆军速成学校。曾加入同盟会,并参加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领导百色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长、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副参谋长、新四军副军长、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司令员。建国后,任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中共中央监委副书记。是中共第八至十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张云逸(1892——1974),男,汉族,广东文昌(今属海南省)头苑区造福乡上僚村人。别名张运镒,又名张胜之。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经北伐战争、南昌起义、百色起义、反围剿、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任红7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军区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张云逸的网络释义

张云逸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 张云逸,1892年8月10日生,广东省文昌县(今属海南省)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黄花岗起义、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和北伐战争。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29年在广西右江领导武装起义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 红军时期,历任红军第七军军长、中央军委副参谋长、粤赣军区司令员、红军总司令部和红一方面军司令部副参谋长兼作战部部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
  •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参谋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员、新四军副军长兼第2师师长、抗日军政大学第8分校校长。
  •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东军区副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华东军政大学校长、中共华东后方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委员。为华东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 全国解放后,历任中共广西省委书记、广西省人民政府主席、广西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二书记、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副书记。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任党的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 1974年11月19日病逝于北京。
  • 汉字详情

    zhāng [zhang]
    部首: 312
    笔画: 7
    五笔: XT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NPO
    四角: 1223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弓,长声。本义:把弦安在弓上)

    (2) 同本义 。与“弛”相对

    张,施弓弦也。——《说文》

    一张一弛。——《礼记·杂记》

    鲁琴张字子开。——《左传·昭公二十年》

    良弓难张,然可以及高入深。——《墨子·亲士》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老子》

    既张我弓,既挟我矢。——《诗·小雅·吉日》

    (3) 又如:张满(张弓使满)。又指紧弦,拉紧乐器上的弦

    黄金杆拨紫檀槽,弦索新张调更高。——唐· 张籍《宫词》

    (4) 又如:张瑟(调整瑟上的弦);张弦(安上琴弦;绷紧琴弦)

    (5) 开弓;拉弓弦

    更张空弦。——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张弓设箭(拉弓射箭。比喻使用武力);张弓(拉弓;弦拉紧的弓)

    (7) 张开

    是故质的张而弓矢至焉。——《荀子·劝学》

    琴瑟张而不均。——《荀子·礼论》

    左右欲刃相如, 相如张目叱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张口承之。——《后汉书·张衡传》

    (8) 又如:张牙欠口(张开嘴巴);张眼(睁大眼睛);张牙(张口露牙);张唇植髭(唇吻开合。形容滔滔不绝地论列是非的样子);张袂成阴(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形容人多)

    (9) 张挂(展开挂起)

    罗帱张些。——《楚辞·招魂》

    张缇绛帷,女居其中。——《史记·滑稽列传》

    日张屈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张黄盖拥纛。——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10) 又如:张旃(展开、张挂起赤色曲柄的大旗);张卖(张挂出卖)

    (11) 张贴 。如:张示(张贴或张挂起来让大家看);张布(张贴公布)

    (12) 展开

    张尾伸须。——《聊斋志异·促织》

    (13) 又如:张翅膀;张网;张畤(延展耸立);张开双臂;张动(伸展舞动);张眉(舒展眉毛);张眉努眼(指善于作态);张眉努目(喻粗犷浅露)

    (14) 设网捕捉

    原来徱兔李吉,正在那山坡下张兔儿。——《水浒传》

    (15) 又如:张捕(张网捕捉)

    (16) 张设(部署;设置)

    张,施也。——《广雅·释诂三》

    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战国策·秦策一》

    当日杀牛宰马,大张筵席。——《三国演义》

    张筵列鼎。——清· 周容《芋老人传》

    (17) 又如:张设(陈设);张疑(设置疑兵);张筵(设宴);张所(布置朝见之所);张事(张设帷幕之事)

    (18) 看;望

    我张着姐姐哩。——《西厢记》

    (19) 又如:张亲(看望亲戚);张着眼错(趁人不注意);张个眼慢(趁人不注意);张人眼错(趁人不注意);张头望颈(伸长脖子张望);东张西望;张看(张望观看)

    (20) 布满,充满

    火尽燎,烟焰张天。——《金史·乌春传》

    (21) 又如:张天(布满天空)

    (22) 增强,扩大

    臣欲张公室也。——《左传·昭公十四年》

    (23) 又如:张吾军(壮大自己的声势)

    (24) 夸张;夸大

    虚张异类,托有于无。——唐· 皇甫谧《三都赋序》

    (25) 又如:虚张声势

    名词

    (1) 主張

    那婆子聽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來叫的官人。——《清平山堂話本》

    (2) 又如:张智(主意;主张);张主(主张;主意;做主张;拿主意)

    (3) 商店開张 。如:新张大喜

    (4) 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南方朱雀七宿的第五宿,有星六顆

    (5) 汉代諸侯囯名 。在今河南省任縣西南

    (6) 姓

    张氏藏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説》

    量词

    (1) 一种或一类中的一件

    鸟杌千张。——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几张仿古的漂亮的柚木桌;三张报;一张桌子;一张弓

    英文翻译

    stretch, extend, expand; sheet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 潮州话:ziang1(chiang) diên1/dion1(tieⁿ) ,<姓>(tieⁿ)

    宋本广韵

    yún [yun]
    部首: 210
    笔画: 4
    五笔: F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MI
    四角: 107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2) 同本义

    (3)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 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4)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ń(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云轮(云车的轮子);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云霾(行云和阴霾);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云山(云雾缭绕的山);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

    (5) 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唐· 曹唐《小游仙诗》

    (6)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云衫(轻而薄的衣衫)

    (7) 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8)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

    (9) 借指高空

    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楚辞·九歌·云中君》

    (10)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云杪(云霄,高空);云扃(高山上的屋门。借指高山上的房屋)

    (11) 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 。如:电子云

    (12) 云南省的简称

    (13) 姓

    形容词

    (1) 比喻盛多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诗·齐风·敝笱》

    威武纷云。——《汉书·司马相如传》。颜师古云:“纷云,盛貌。”

    (2) 又如:云从(比喻随从众多);云会(如云聚集,比喻众多);云涛(形容云起盛多如波涛汹涌)

    (3) 比喻高

    黄帝得之,以登云天。——《庄子·大宗师》

    (4) 又如:云天(高天。云,极言其高);云步石梯(登向高处的石阶);云房(古时称隐士或僧道的住所)

    (5) 比喻疏远 。如:云仍(泛指远孙);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6) 比喻飘泊不定 。如:云客(云游江湖的术士);云水全真(游方道士);云心(闲散的心);云水(指远行脚僧或游方道士);云水道人(指游方道士)

    动词

    (1) 说

    我旧云刻子。——《书·微子》。马注:“云,言也。”

    伊谁云从?——《诗·小雅·何人斯》

    大旱之日短而云灾。——《公羊传·文公二年》

    谁云救之。——《国语·晋语》

    自云先世。——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此中人语云。

    云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孔子云。—— 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人云亦云;不知所云;诗云

    (3) 有

    其云益乎?——《荀子·法行》

    (4) 为,是

    虽云匹夫,霸王可也。——《后汉书》

    (5) 旋

    洽比其邻,昏姻孔云。——《诗·小雅·正月》

    助词

    无实在意义

    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宋将军云。—— 明· 魏禧《大铁椎传》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明· 魏学《核舟记》

    谓之天门云。——清· 姚鼐《登泰山记》

    请命西后云。——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代词

    如此;这样

    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平漂没,溺其人民”云。——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英文翻译

    say, speak; clouds

    方言集汇

    ◎ 粤语:wan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jun3 jun2 [海陆丰腔] run2 [宝安腔] jun2 [梅县腔] jun2 [陆丰腔] jun3 [客英字典] jun2 [客语拼音字汇] yun2
    ◎ 潮州话:ung5 ung7 (ûng ūng) hung5 (hû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王分平聲合口三等ĭuənyon/hiun
    [yi]
    部首: 306
    笔画: 11
    五笔: QKQ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NAI
    四角: 373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辵( chuò)兔。兔子善于奔逃。本义:逃跑)

    (2) 同本义

    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说文》

    随侯逸。——《左传·桓公八年》。注:“逸,逃也。”

    马逸不能止。——《国语·晋语五》。注:“逸,奔也。”

    取之以逸逃于褒。——《国语·郑语》。注:“逸,亡也。”

    无教逸欲有邦。——《书·皋陶谟》

    见一赤兔,每搏辄逸。——《北史》

    (3) 又如:逸犯(逃犯);逸亡(逃亡);逸窜(逃窜);逸盗(在逃的盗匪);逸禽(逃逸之鸟);逸马(奔逃的马);逸匪(指在逃的匪徒);逸飞(指漏网的鸟);逸逃(逃亡)

    (4) 奔跑

    马逸不能止。——《左传·成公二年》

    逸,奔也。——《玉篇》

    彘逸出于窦中,马退而却。——《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疾逸道左。——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逸踊(犹奔跑);逸尘(马奔跑时扬起的尘土);逸骑(奔跑的马);逸骏(善奔驰的马);逸驰(犹奔驰);逸象(奔走的象);逸兔(奔走的兔);逸走(奔跑)

    (6) 超越

    亮少有逸群之才。——《三国志·诸葛亮传》

    (7) 又如:逸才(超人的才智);逸足(比喻才能超越出众的人);逸伦(超越同辈);逸德(马有超群的禀性);逸艺(高超的技艺);逸侪(超过同辈);逸操(高洁的情操);逸品(超越流俗的艺术修养或艺术品);逸珠(稀世难求的珍珠。比喻人有超绝凡常的嘉德);逸格(超越流俗的高尚格调)

    (8) 释放;从约束、禁闭、奴役下释放出来

    乃逸楚囚。——《左传》

    (9) 又如:逸水(犹洪水)

    (10) 隐逸,退出社会而隐居起来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

    (11) 又如:逸士(隐居山林的读书人);逸妻(遁世隐士的妻子);逸迹(犹遁迹。指隐居);逸彦(遁世隐居的才德之士);逸叟(遁世隐居的老人);逸伏(犹隐伏)

    (12) 散失,亡失

    然则夏后、 周公之典逸矣。—— 柳宗元《时令论上》

    (13) 又如:逸诗;逸简(散失的简册);逸编(散失的篇章);逸记(散失的记载);逸品(指散失的物品);逸言(散失之言);逸句(散失的文句);逸失(散失;失落)

    形容词

    (1) 闲适;安乐

    民莫不逸。——《诗·小雅·十月之交》笺:“逸,逸豫也。”

    而又不自安恬逸。——《国语·吴语》。注:“逸,乐也。”

    为之者劳,居之者逸。——张衡《东京赋》

    国治身逸。——《吕氏春秋·察贤》。注:“逸,不劳也。”

    足以逸身煖骸而矣。——《吕氏春秋·重己》

    身安逸乐。——《史记·货殖列传》

    能逸而能劳。——宋· 苏轼《教战守》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好逸恶劳。——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逸豫(安乐);逸境(安乐闲适的境地)

    (3) 疾速

    良骏逸足。——《文选·傅奕·舞赋》。注:“逸,疾也。”

    朔阳逸骇于扶桑之津。——《文选·木华·海赋》。注;“言出疾也。”

    夫子奔逸绝尘。——《庄子·田子方》

    良骏逸足,跄捍凌越。——《老残游记》

    逸骇(迅疾升起);逸翮(指疾飞的鸟)

    (4) 放纵;荒淫

    夫婿乐逸。——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逸党(荒淫放荡的一伙人);逸遨(放纵遨游);逸游(放纵游乐);逸志(纵欲放荡之志);逸声(淫声)

    (6) 美丽 。如:逸女(美女);逸丽(犹美丽);逸艳(犹美丽);逸辞(美丽的词藻)

    英文翻译

    flee, escape, break loose

    方言集汇

    ◎ 粤语:jat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it8 [客语拼音字汇] yid5 [沙头角腔] jit8 [宝安腔] jit8 [台湾四县腔] jit8 [梅县腔] jit8 [客英字典] jit8 [东莞腔] jit8
    ◎ 潮州话:因8(妷)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夷質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jitjĭĕ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