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遏寇虐

shì è kòu nüè [shi e kou nüe]
注音 ㄕˋ ㄜˋ ㄎㄡˋ ㄋㄩㄝˋ

词语释义

遏:阻止;虐:残暴狠毒。阻止坏人为虐作恶。

汉字详情

shì [shi]
部首: 341
笔画: 6
五笔: AAD
五行:
仓颉: IPM
四角: 43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工,弋( )声。工有“矩”的意思。本义:法度;规矩)

(2) 同本义

式,法也。——《说文》

式,法也。——《周书·谥法》

下士之式。——《诗·大雅·下武》。传:“法也。”

三曰筮式。——《周礼·篔人》。注:“谓筮制作法式也。”

掌妇式之法。——《周礼·典妇功》

九式。——《周礼·太宰》。注:“谓用财之节度。”

(3) 又如:式度(规制,法式);式则(法则;规范)

(4) 榜样;楷模

世世享德,百邦作式。——《书·微子之命》

孝敬之准式。——箫统《文选序》

式箕之门。——《汉书·韩良传》。注:“亦表也。”

(5) 又如:式范(模范,楷模)

(6) 规格;样式

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沈约《谢灵运传论》

(7) 又如:新式;旧式;式盘(中国古代推“算”历数或占卜的工具。分天地盘。天盘为圆形,地盘为正方形)

(8) 仪式,典礼 。如:开幕式;毕业式

(9) 自然科学中表现某种规律的一组符号 。如:方程式;分子式;公式;样式

(10) 时态 。如:过去式;现在式;将来式

(11) 动词的一种语气 。如:叙述式

动词

(1) 效法

仪式刑文王之典。——《诗·周颂·我将》

使诸大夫国人皆有所矜式。——《孟子·公孙丑下》

使人主师五帝而式 三王。——《后汉书·崔寔传》

(2) 又如:式型(效法,取法);式瞻(敬仰,景慕)

(3) 示范,作为榜样

王命申伯,式是南邦。——《诗·大雅·崧高》

(4) 又如:示规(示范);示望(仰望);式慰(安慰);式好(兄弟和好)

(5) 通“试”。使用

神之听之,式榖以女。——《诗·小雅·小明》。郑玄《笺》:式,用;榖,善也。其用善人,则必用女。女,通“汝”。

蛮夷戎狄,不式王命。——《左传·成公二年》

不闻亦式。——《诗·大雅·思齐》

式礼采,垂衣裳,以禁争夺。——《孙膑兵法·见威王》

(6) 又如:式昭(用以光大)

(7) 通“轼”。以手抚轼,为古人表示尊敬的礼节

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书·武成》

一在前,二在后,以揉其式。——《周礼·考工记·舆人》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8) 又如:式式(恭整的样子);式闾(礼敬贤人);式路马(见路马则抚轼,以示崇敬)

(9) 句首语气词。无实义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诗·小雅·斯干》

英文翻译

style, system, formula, rul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sid5 [客英字典] shit7 chit7 [台湾四县腔] siit7 tsiit7 [梅县腔] shit7 [海陆丰腔] shit7 chit7 [沙头角腔] sit7 [东莞腔] sit7 [宝安腔] s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四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賞職職開入聲開口三等ɕĭəksjik/sjok
è [e]
部首: 306
笔画: 12
五笔: JQWP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YAPV
四角: 363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曷声。本义:抑制;阻止,阻拦)

(2) 阻止

遏,止也。——《尔雅·释诂》

君子以遏恶扬善。——《易·大有卦》

夏王率遏众力。——《书·汤誓》

胜殷遏 刘。——《诗·周颂·武》

式遏寇虐。——《诗·大雅·民劳》

声振林木,响遏行云。——《列子·汤问》

锄其直,遏其生气。——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 又如:遏捺(按捺,遏止);遏密(指皇帝死后禁绝演奏作乐);遏讼(阻止诉讼);遏塞(阻塞);遏刘(抑制暴乱,阻止杀伐)

(4) 断绝

四海遏密八音。——《书·舜典》

(5) 又如:遏佚(断绝;丧失);遏绝(诛灭;灭绝)

(6) 阻击;抵御 。如:遏截(邀截;拦截);遏夺(拦路抢劫);遏御(阻挡防御)

(7) 伤害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诗·大雅·文王》

(8) 遮拦;遮蔽

扑击遏夺。——《吕氏春秋·安死》

片善亦不遏。——孟郊《投所知》

(9) 又如:遏阳(遮阳);遏逸(掩盖和丢弃);遏隐(遮掩;掩盖)

名词

以嘉平二年,立遏于水…遏高一丈,东西长三十丈,南北广七十余步。——《水经注·鲍丘水》

英文翻译

stop, suppress, curb, check; a bar

方言集汇

◎ 粤语:aat3 ki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ot7 [宝安腔] ot7 [客英字典] ot7 [梅县腔] ot7 [台湾四县腔] ot7 [客语拼音字汇] od5
◎ 潮州话:何安1(喝)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二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烏葛入聲開口一等ʔɑtqat/at
kòu [kou]
部首: 322
笔画: 11
五笔: PFQC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JMUE
四角: 302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m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 ),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

(2) 同本义

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说文》

寇贼奸宄。——《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

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

大兵不寇。——《吕氏春秋·贵公》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吐蕃发十万兵寇 西川。——《资治通鉴》

(3) 又如:寇戎(来犯的敌军);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寇剽(抢劫);寇钞(亦作“寇抄”。劫掠);寇攘(劫掠;侵扰);寇窃(抢劫;盗窃)

(4) 砍伐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庄子·人间世》

名词

(1) 入侵者

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2) 敌人

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者。——《资治通鉴》

(3) 贼兵,敌军

在宋城上而待 楚寇矣。——《墨子·公输》

今寇众我寡。——《资治通鉴》

(4) 又如:寇乱(外寇与内乱。兵起于外为寇,起于内为乱)

(5) 盗匪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寇逆(贼寇,叛逆);寇劫(指行劫的群盗);寇戎(匪患与战争);寇奸(寇贼奸宄)

(7) 姓

英文翻译

bandits, thieves; enemy; invade

方言集汇

◎ 粤语:kau3
◎ 客家话:[梅县腔] keu5 [台湾四县腔] keu5 kieu2 [客语拼音字汇] keu4 [东莞腔] keu5 [客英字典] keu5 [宝安腔] kiu5 [海陆丰腔] keu5 kie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五十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nüè [nve]
部首: 608
笔画: 9
五笔: haag
五行: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虍( 指虎头),爪人。即虎足反爪伤人。隶变后省略“人”字。本义:凶恶,残暴)

(2) 同本义

虐,残也。——《说文》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者也。——《孟子·公孙丑上》

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虐世(残暴的时代);虐人(残暴凶狠的人);虐暴(暴虐,残暴酷虐);虐焰(残暴的气焰);虐行(残暴的行为);虐刻(残暴苛刻);虐烈(残暴酷烈);虐遇(虐待)

(4) 暴烈;险恶

遘厉虐疾。——《书·金縢》。传:“暴也。”

到州日亭午,余暑秋更虐。——陈基《通州》

(5) 又如:虐疾(重病;恶疾);虐暑(酷暑;酷热)

(6) 无节制;纵情

善戏谑兮,不为虐。——《诗·卫风》。朱熹集传:“善戏谑不为虐者,言其乐易而有节也。”

动词

(1) 侵害;残害

方命虐民,饮食若流。——孟子·梁惠王下》

奸官污吏虐民。——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虐人(残害人民);虐戕(残害);虐害(残害,残酷迫害);虐割(残害)

(3) 轻视;忽视

而又荣古虐今者,比肩叠迹,大抵生则不遇,死而垂声者众焉。——唐· 柳宗元《与友人论为文书》

(4) 通“谑”。戏谑 。如:虐戏(使人难堪的调笑和嘲弄;恶作剧);虐谑(虐戏)

名词

灾害

殷降大虐。——《书·盘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