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繻

qì rú [qi ru]
繁体 棄繻
注音 ㄑ一ˋ ㄖㄨˊ

词语释义

《汉书.终军传》:'初,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关中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词语解释

  1. 《汉书·终军传》:“初, 军 从 济南 当诣博士,步入 关 , 关 吏予 军 繻。

    军 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 军 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 关中 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唐 杜甫 《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 虙子 弹琴邑宰日, 终军 弃繻英妙时。” 清 吴伟业 《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引证解释

⒈ 《汉书·终军传》:“初, 军从济南当诣博士,步入关,关吏予军繻。

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復传,还当以合符。’ 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復传还。’弃繻而去。”
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关中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唐王绩《晚年叙志示翟处士》诗:“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诗之二:“虙子弹琴邑宰日, 终军弃繻英妙时。”
清吴伟业《感旧赠萧明府》诗:“授简肯忘羣彦会,弃繻谁识少年装。”

弃繻的网络释义

弃繻

  • 弃繻,典故名,典出《汉书》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终军》。繻,帛边。书帛裂而分之,合为符信,作为出入关卡的凭证。“弃繻”,表示决心在 关中 创立事业。后因用为年少立大志之典。
  • 汉字详情

    [qi]
    部首: 313
    笔画: 7
    五笔: YCAJ
    五行:
    仓颉: YIT
    四角: 00443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个头向上的婴孩,三点表示羊水,头向上表示逆产。中间是只簸箕 ,下面是两只手。合起来表示将不吉利的逆产儿倒掉之意。小篆写法大同小异。本义:扔掉;抛弃)

    (2) 同本义

    弃,捐也。——《说文》。段注:“弃者,不孝子人所弃也。”

    天之弃商也久矣。——《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抛子弃草间。——王粲《七哀》

    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

    敌弃炮仓皇遁。——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子孙弃者。——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弃其妇。——清· 周容《芋老人传》

    弃甲投戈。——《广东军务记》

    弃厌(嫌弃;厌恶);弃亲(抛弃亲族);弃礼(抛弃礼制);弃秽(抛弃秽浊);弃失(丢失);弃地(丢弃田地);弃灰(把灰烬弃在路上);弃物(被丢失之物);弃国(丢失封国或都城);弃才(被遗弃的人才)

    (3) 废,废除

    水官弃矣。——《左传·昭公二十九年》。注:“废也。”

    弃言(已经废弃之言);弃法(废弃法度);弃井(废井)

    (4) 忘记

    弃,忘也。——《尔雅》

    其庸可弃乎。——《左传·昭公十三年》。注:“犹忘。”

    弃忽(遗忘,忽略)

    (5) 违背;背叛 。如:弃命(违命;抛弃命令);弃天(违背天意);弃言(背弃诺言);弃信(违背信义);弃约(违约,不守前约)

    (6) 离开

    子弃寡人。——《战国策·秦策》。注:“去也。”

    弃予(离开我);弃代(去世)

    (7) 旷,耗费 。如:弃力(费力);弃日(耗费时日,虚度光阴)

    英文翻译

    reject, abandon, discard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梅县腔] hi5 ki5 [东莞腔] hi5 [客英字典] h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詰利脂A開去聲開口三等脂Akʰikhjiih/qih
    [xu]
    部首: 628
    笔画: 20
    五笔: XFD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VFMBB
    四角: 219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彩色的丝织品

    繻,缯采色。从糸,需声。——《说文》

    亲解孝宗艸角之繻傅其首。——《宋史·韩彦直传》

    (2) 细密的丝织品

    繻,细密之罗也。——《玉篇》

    (3) 汉代出入关隘的帛制通行证,上写字,分为两半,出入时验合

    繻,帛边也。古者过关以符书帛裂而分之,若今券也。——《玉篇》

    又如:繻卷(古代作通行证用的符帛)

    英文翻译

    fine silk guaze; torn piece of silk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梅县腔] si1 su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人朱平聲合口三等nʑĭunjyo/r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