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到荼靡

kāi dào tú mí [kai dao tu mi]

词语释义

指荼靡花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

汉字详情

kāi [kai]
部首: 313
笔画: 4
五笔: GA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T
四角: 1044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2) 同本义

開,张也。——《说文》

天门开阖。——《老子》十章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老子》

开物成务。——《易·系辞上》

开我东阁门。——《乐府诗集·木兰诗》

遂开门纳众。——《资治通鉴·唐记》

开轩面场圃。——唐· 孟浩然《过故人庄》

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广东军务记》

(3) 又如:开城(打开城门);开门钱(男家迎亲的轿子到女家,女家开门前索取的钱财)

(4) 打开,开启

微子开封于 宋。——《荀子·议兵》

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开卷有益;旗开得胜;顿开茅塞;开封(拆开书函);开窗放入大江来(只要一打开窗子,那汹涌奔腾的江水就会滚滚扑来);开箱(女子出嫁后第一次打开其配嫁的箱柜);开着眼(睁着眼)

(6) 引申为开放;舒放

千树万树梨花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山寺桃花始盛开。——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只在花开之数日。——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7) 又如:春暖花开;盛开(花开得茂盛);开眉(舒展双眉。解愁、欣喜的意思);开眉展眼(形容高兴的样子。应作开眼展眉)

(8) 创立,建立,开创,设立

欲开置县。——《海瑞传》

旁开小窗——明· 魏学洢《核舟记》

(9) 又如:开工厂;开店;开茶馆;开屏(张设屏风)

(10) 摆开

添酒回灯重开宴。——白居易《琵琶行》

(11) 又如:开宴(摆开酒席)

(12) 开掘;开通

天门中断楚江开。—— 唐· 李白《望天门山》

(13) 又如:开天辟地;开源节流;继往开来;开达(开通明达);开敏(开明通达)

(14) 教导,启发

移风易俗之本,乃在开其心而正其精。——王符《潜夫论》

便开此议。——《资治通鉴》

(15) 又如:开诱(启发诱导);开晓(开导启发,让人明白);开譬(开导警惕)

(16) 开拓,扩展

开地数千里。——《韩非子·初见秦》

开荒南野际。——晋· 陶渊明《归园田居》

武皇开边意未已。—— 唐· 杜甫《兵车行》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17) 又如:开封(开拓疆土);开境(开拓疆域);开济(开创大业,匡济时艰);开边(开拓疆域);开张圣听(扩大圣明的听闻。意思是要后主广泛的听取别人的意见)

(18) 开始,开端 。如:开演;开业;开沽(卖酒);开笔(学童开始学做文章);开江(船由内河启程驶入长江);开八(十年一秩,七十一岁为八十纪数的开始,称为开八。同此,五十一岁称开六,六十一岁称开七)

(19) 戏剧开场角色的说白

外扮老夫人上开。——元· 王实甫《西厢记》

(20) 释放;赦免 。如:开释(赦免,释放);开放(开脱;释放)

(21) 解除,免去 。如:开除(开脱,免除;杀戮,消灭);开复(官员被降职、免官,后又免除处分恢复原职)

(22) 分离,分开

连月不开。——《后汉书·列女传》

(23) 又如:开交(分开;解决)

(24) 起刺激作用,尤指诱发特征性的生命活动 。如:开胃;开口(初生婴儿喂奶之前,请有奶水的妇女用咸菜抹上香油在婴儿口内抹上数次,称为:“开口”)

(25) 书写,开列,填写 。如:开票;开账;开报(开列呈报)

(26) 放晴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量词

(1) 黄金成色单位,等于纯金占合金的1/24 。如:16开金含16/24纯金

(2) 印刷上指相当于整张纸的若干分之一,附在数词之后 。如:十六开

(3) 〈方〉∶冲茶一次,叫做一开

吃过五六开茶,朴斋将一角小洋钱会了茶钱。——《海上花列传》

名词

英文翻译

open; initiate, begin, start

方言集汇

◎ 粤语:hoi1
◎ 潮州话:kai1

宋本广韵

dào [dao]
部首: 208
笔画: 8
五笔: GC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LN
四角: 121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至,刀声。本义:到达,达来,去到)

(2) 同本义

到,至也。——《说文》

靡国不到。——《诗·大雅·韩奕》

虽隆薛之城到于天。——《战国策·齐策》

朝发白帝,暮到 江陵。——《水经注·江水》

豹往到 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功施到今。——李斯《谏逐客书》

复到舅家。——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到时(到达之时);飞机半夜到北京;官员到后,会就开始了;到头来(结果;后来)

(4) 颠倒。通“倒”

草木之到(倒)植者过半。——《庄子·外物》。注:“锄拔反之更生者曰到植。今字作倒。”

公子学去尊,今又王齐王,何其到也?——《吕氏春秋·爱类》

(5) 又如:到植(倒立);到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

(6) 往

百川东到海。——《乐府诗集·长歌行》

(7) 又如:到北京去

助词

——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如:办得到;说到做到;想到

介词

可作状语,介绍出动作的时间,表明动作到此时的状况

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清· 林觉民《与妻书》

形容词

周到;周密 。如:到地(亦作道地。周祥);想得很周到

英文翻译

go to, arrive, been to

方言集汇

◎ 粤语:dou3
◎ 客家话:[宝安腔] dau5 [台湾四县腔] do5 do3 dau5 [陆丰腔] do5 [沙头角腔] dau5 [东莞腔] dau5 [海陆丰腔] do5 do3 dau5 [客英字典] dau5 [梅县腔] dau5 [客语拼音字汇] dau4 do4
◎ 潮州话:g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都導去聲開口一等tauh/tawtɑu
[tu]
部首: 301
笔画: 10
五笔: AWTU
五行:
仓颉: TOMD
四角: 44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余声。本义:一种苦菜)

(2) 同本义。苣菜属和莴苣属植物

荼,苦菜。——《尔雅·释草》

谁谓荼苦?——《诗·邶风·谷风》。传:“荼,苦菜也。”

(3) 又如:荼蓼(荼是苦菜,蓼是辛菜。皆是秽草。也用以形容处境的艰辛);荼荠(荼、荠皆菜名。荼味苦,荠味甘,因以“荼荠”喻小人与君子)

(4) 白色

荼首之孙。——《管子》

(5) 刘绩补注:“荼首,白首也。”

(6) 茅草、芦苇之类的小白花 。如:荼火(形容军容壮盛。荼是白色茅花,火是红色,此指白、红相间的戎装。今以“如火如荼”形容声势盛大);荼首(发白如茅花。喻白发老人);荼白(如荼之白色);荼锦(荼茅草的白花)

(7) 杂草

其镈斯赵,以薅荼蓼。——《诗·周颂》

(8) 用同“涂”。烂泥。比喻苦难 。如:荼苦(艰苦;苦楚);荼毒生灵(荼毒生民。残害人民);荼棘(比喻遭遇极坏);荼酷(惨重的苦难)

(9) 通“涂”

况在秦陇荼炭之余,直是老臣尽效之会。——《魏书·卢水胡沮渠蒙逊传》

天子悼兆民之荼炭。——东魏《敬史君碑》

(10) 又如:荼炭(比喻极度痛苦。通“涂炭”)

动词

(1) 借

荼,借也。——《广雅》。王念孙疏证:“荼盖赊之借字,赊荼古音相近。”

英文翻译

bitter veget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客家话:[海陆丰腔] tu2 [梅县腔] tu2 [台湾四县腔] tu2 [客英字典] tu2 [陆丰腔] tu3 [宝安腔] tu2 [客语拼音字汇] t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同都平聲開口一等do/dudʰu
mí,mǐ [mi,mi]
部首: 804
笔画: 19
五笔: YSSD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ICLMY
四角: 00211

详细解释

名词

通“湄”。水边,河岸

明月珠子,玓瓅江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动词

(1) 浪费

而百姓靡于外。——《战国策·秦策》

国家靡敝。——《礼记·少仪》。疏:“谓财物糜散凋敝。”

不随俗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靡之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又如: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

(3) 消失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西游记》

(4) 又如:靡散(消灭);靡碎(散碎)

(5) 通“糜”。烂

子胥靡。——《庄子·胠箧》

(6) 通“摩”。切磋,研究

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

(7) 摩擦,接触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8)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非,麻声( )。本义:无;没有)

(2) 同本义 。

靡,无也。——《尔雅》

靡室靡家。——《诗·小雅·采薇》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靡不有初。——《战国策·秦策》

靡计不施。——《聊斋志异·促织》

靡不毕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 又如:靡有孑遗(没有遗漏,一点儿不剩)

(4) 散乱;顺风倒下

望其旗靡。——《左传·庄公十年》

左右皆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军皆披靡、分散之貌。——《史记》

利夫秋豪害靡国家。——《荀子·大略》。注:“披靡也。”

虫尽靡。——《聊斋志异·促织》

(5) 又如:风靡;委靡;披靡,靡拉(毁损破坏);靡披(草木随风所至,无不倒伏);靡徙(失正,抑退的样子);靡敝(衰败,败坏);靡然(随风披靡的样子)

(6) 蔓延 。如:靡迤(绵延不绝的样子)

形容词

(1) 细腻;细密

靡颜腻理。——《楚辞·招魂》

(2) 又如:靡密(细密,细致):靡曼(肌理柔腻细致);靡颜腻理(形容美人容颜姣妍,肌肤细腻)

(3) 华丽,美好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庄子·天下》

(4) 又如:靡曼(柔弱,柔美,华丽)

(5) 缓

行迈靡靡。——《诗·王风·黍离》

(6) 又如:靡迤(小步而行);靡靡(迟缓的样子;柔和的乐音)

(7) 另见

英文翻译

divide, disperse, sca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me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mi2 mi3 [客英字典] mi3 mi2 [客语拼音字汇] mi2 [台湾四县腔] mi2 mi3 [东莞腔] mi2 [陆丰腔] mi3 [宝安腔] mi2 [梅县腔] m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文彼支B開上聲開口三等支Bmĭemiex/my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