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曼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亦作“ 延蔓 ”。草木绵延伸展。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揭车衡兰,槀本射干……布濩閎泽,延曼太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四一:“不见林中葛,延蔓相勾连。” 明 刘基 《感怀》诗:“一朝根柢成,延蔓蔽楼阁。”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楼后朱藤延曼。”
引申指不断扩展。
《汉书·王莽传下》:“盗贼始发,其原甚微……朝廷忽略,不輒督责,遂至延曼连州。” 明 归有光 《备倭事略》:“浸淫延蔓,东南列郡,大有可虑。”
即曼延。古代百戏名。
唐 赵冬曦 《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诗:“从容会鵷鷺,延曼戏龙鱼。”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延蔓”。草木绵延伸展。
引汉司马相如《上林赋》:“揭车衡兰,槀本射干……布濩閎泽,延曼太原。”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四一:“不见林中葛,延蔓相勾连。”
明刘基《感怀》诗:“一朝根柢成,延蔓蔽楼阁。”
清李斗《扬州画舫录·桥东录》:“楼后朱藤延曼。”
⒉ 引申指不断扩展。
引《汉书·王莽传下》:“盗贼始发,其原甚微……朝廷忽略,不輒督责,遂至延曼连州。”
明归有光《备倭事略》:“浸淫延蔓,东南列郡,大有可虑。”
⒊ 即曼延。古代百戏名。
引唐赵冬曦《奉和圣制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诗:“从容会鵷鷺,延曼戏龙鱼。”
延曼的网络释义
延曼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延,长行也。——《说文》。按,字亦作“蜒”。
蝮蛇蜒只。——《楚辞·大招》
延颈而鸣,舒翼而舞。——《韩非子》
我不敢知曰:不其延。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书·召诰》
兹物苟难停,吾寿安得延!——晋· 陆机《长歌行》
莫不延颈举踵。——《吕氏春秋·顺说》
(2) 又如:延瞩(引颈瞩目);延望(引颈远望);延算三纪(延长寿命三十六年);延年(延长寿命);延息(延长寿命);延期(延长或推迟日期)
(3) 假借为“引”。引入;引见;迎接
摈者,延之日升。——《礼记·玉藻》
主人延客祭。——《礼记·曲礼》
出延射。——《礼记·射义》
(4) 又如:延接(引进接待);延入(引入);延登(引入而登殿)
(5) 拖延
延至七年(拖延到民国七年,即公元1918年)。——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6) 又如:延挨(拖延);延俄(延迟一会儿)
(7) 绵延 。如:延袤(绵延;连绵);延昌(绵延昌盛)
(8) 延续
延及孝文王、 庄襄王…国家无事。—— 汉· 贾谊《过秦论》
(9) 又如:延寿文疏(祝寿的颂辞);延誉(称扬优点,使其名声远扬)延玩(迟延玩忽)
(10) 蔓延
延,遍也。——《方言十三》
延及于平民。——《书·吕刑》
前后邃延。——《礼记·玉藻》
(11) 又如:延地(到处);延灼(蔓延燃烧)
(12) 邀请;请
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饮宴既毕,谦延 玄德于上座。——《三国演义》
(13) 又如:延师(聘请教师);延款(延请,款待);延医(请医生)
(14) 迎击
秦人开关延敌。—— 汉· 贾谊《过秦论》
形容词
长,久
延,长也。——《尔雅》
延延,长也。——《广雅》
延颈秀项。——曹植《洛神赋》
延,年长也。凡施于年者谓之延。——《方言一》
君亦悔祸之延。——《左传·成公十三年》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楚辞·离骚》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en2 [东莞腔] jen2 [梅县腔] jan2 [台湾四县腔] jen2 [客语拼音字汇] yan2 [沙头角腔] jen2 [陆丰腔] jan3 [宝安腔] jen2 [海陆丰腔] ren2
◎ 潮州话:iang6(ĩang) [潮州]iêng6 [潮阳]iang5 ,iang5(î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延 | 以然 | 以 | 仙A開 | 平聲 | 先 | 開口三等 | 仙A | 山 | jen | jĭɛn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小篆字形,从又,冒声。又,手。从“又”与手的动作有关。本义:长)
(2) 同本义
曼,引也。——《说文》
孔曼且硕,万民是若。——《诗·鲁颂·閟宫》
韩娥因曼声哀哭。——《列子·汤问》
侯同曼声之歌。——《淮南子·泛论》
娥眉曼睩。长发曼鬋。——《楚辞·招魂》
曼寿。——《汉书·礼乐志》
曼辞以自解。——《汉书·司马迁传》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离骚》
曼声歌之。——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3) 又如:曼胡(无刃的长戟。一作镘胡);曼寿(长寿);曼啸(长啸);曼志(远大的志向);曼靡(形容乐声悠长而柔和);曼曼(形容距离远或时间长)
(4) 柔美;细润
秀曼都雅,一军惊视。——《新唐书·李光颜传》
(5) 又如:曼睇(媚视,美盼);曼颊(细嫩的面颊);曼丽(柔媚美丽);曼妙(美艳;柔美);曼帛(细腻精美的丝帛);曼理(细腻的肌肤)
动词
(1) 延长;拉长
曼余目以流观兮。——《楚辞·九章·哀郢》
(2) 通“无”。没有
行有之也,病曼之也。——《法言·五百》
(3) 通“蔓”。蔓延
遂至延曼连州。——《汉书·王莽传下》
名词
通“蛮”。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楚子诱 戎曼子杀之。——《公羊传·昭公十六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an5 [台湾四县腔] man5 wan5 [客英字典] man5 van5 [陆丰腔] man6 [客语拼音字汇] man4 [宝安腔] man3 [海陆丰腔] man6 wan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瞞 | 母官 | 明 | 桓 | 平聲 | 寒 | 合口一等 | 桓 | 山 | muan | muɑ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