廨钱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隋 初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
《隋书·苏孝慈传》:“先是,以百僚供费不足,臺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 孝慈 以为官民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请罢之。”参阅《通典·职官十七》。
引证解释
⒈ 隋初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 《隋书·苏孝慈传》:“先是,以百僚供费不足,臺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参阅《通典·职官十七》。
引孝慈以为官民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请罢之。”
廨钱的网络释义
廨钱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旧时官吏办公的地方(使用于汉代,常称郡廨、公廨)
犹地有邮亭,为长吏廨也。——《论衡·感虚》
上岸见一室宇,有似廨署。——《晋书·徐宁传》
(2) 又如:廨田(即公廨田。隋唐时给各官署的田。所收地租充办公经费);廨宇(官舍);廨舍(廨署);廨署(官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ai5 gai5 [台湾四县腔] kie3 kiai3 gai3 hai3 [梅县腔] giai5 [海陆丰腔] gai3 hai3
◎ 潮州话:hai6 ga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懈 | 古隘 | 見 | 佳開 | 去聲 | 卦 | 開口二等 | 佳 | 蟹 | kreh/kaeh | kai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金,戔(
)声。( )本义:农具名,即铁铲。上古时期曾以农具作为交易媒介,其后铸造货币又仿其形为之,因此引申为货币、钱财)(2) 金属货币。特指铜钱
一曰货也。古者货贝而宝龟。周太公立九府圜法,乃用泉,至 秦废贝行钱。——《说文解字》 锴注
龟贝金钱。——《史记·平准书》。索隐:“本名泉,言货之如流泉也。”
景王二十一年将铸大钱。——《国语·周语》。注:“钱者,金币之名,古曰泉,后转曰钱。”
下有积钱。——《史记·天官书》
卖炭得钱何所营?——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钱覆其上。——宋· 欧阳修《归田录》
自钱孔入。
而钱不湿。
(3) 又如:钱眼(铜钱中的方孔。喻指金钱);钱价(铜钱折合成银两的价格);钱范(铸造金属货币用的模子);钱幕(钱镘。钱币的背面);钱缗(穿钱的绳子);钱品(钱的质地、形制);钱花花(小钱,铜板)
(4) 钱财,货币的通称 。如:钱侩(经营钱庄的商人);钱谷幕友(官府主持钱粮事务的幕僚);钱引(宋代纸币名。徽宗大观元年,把贬值的交子改为钱引)
(5) 像铜钱的东西
空室无人行则生苔藓,或青或紫,一名绿钱。——晋· 崔豹《古今注》
(6) 纸钱 。如:钱垛(成串的纸钱)
量词
(1) 衡名
(2) 公制重量单位。一公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两。一公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公钱
(3) 市制重量单位。中国市制中计算质量和重量的一种单位。以前是一市斤的十六分之一(现在是十分之一)为市两,一市两的十分之一为一市钱
(4) 旧营造库平制。两的十分之一为钱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粤语:cin2 cin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