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耻
繁体
廉恥
注音
ㄌ一ㄢˊ ㄔˇ
词语释义
廉耻
(1) 廉操与知耻
例
例
英
词语解释
廉洁知耻。
《荀子·修身》:“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淮南子·泰族训》:“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一:“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儻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许地山 《归途》:“没廉耻的事情,若不是为饥寒所逼,谁愿意干呢?”
引证解释
⒈ 廉洁知耻。
引《荀子·修身》:“偷儒惮事,无廉耻而嗜乎饮食,则可谓恶少者矣。”
《淮南子·泰族训》:“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清陈康祺《燕下乡脞录》卷一:“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儻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
许地山《归途》:“没廉耻的事情,若不是为饥寒所逼,谁愿意干呢?”
廉耻的国语词典
廉洁的情操与羞耻心。
廉耻的网络释义
廉耻 (顾炎武散文)
廉耻 (汉语词语)
反义词
廉耻造句
一个人要懂得礼义廉耻。
为了得到功名富贵,他不顾廉耻,向权势者摇尾乞怜。
这家伙向来笑骂从汝,不顾廉耻,只要有利可图,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
人无廉耻,万将无敌。
有人为了攀龙附凤,不顾廉耻,只求沾点好处。
旧社会有些提倡礼义廉耻的人,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与礼义廉耻毫不相容。
她这种人连礼义廉耻都不顾,还要脸面干什么?
旧社会有些提倡礼义廉耻的人,自己的所做所为,往往与礼义廉耻毫不相容。
阿二跪在地上,磕头求饶,丑态毕露,为了活命,什么尊严,什么廉耻都不要了。
人可以没有地位,但不可以没有尊严;可以没有钱,但不可以没有廉耻;可以没有学历,但不可以没有修养;可以没有事业,但不可以没有诚信。共勉!
特别是陈氏对子女儿孙的家教极为严格,认认真真地读书,规规矩矩地做人,礼义廉耻,温良恭让,都是基本的家教。
一个烟视媚行,不知廉耻;一个裘马声色,寡情薄意。
“武二是个顶天立地、噙齿戴发男子汉,不是那等败坏风俗、没人伦的猪狗,嫂嫂休要这般不识廉耻,为此等的勾当。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引。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
老爷曾说过,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讲文明,懂礼貌,明事理,知廉耻,做文明公民;禁脏话,忌狂妄,多助人,常包容,建和谐社会;万众一心同发展,社会繁荣又昌盛。
今日革命军人同志会开成立大会,结论以“亲爱精诚”之外,加以“礼义廉耻”四字。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张则国令行。上维不张,国乃灭亡。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2) 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耻,辱也。——《说文》
君不使无耻。——《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行己有耻。——《论语》
越王苦 会稽之耻。——《吕氏春秋·顺民》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国语·越语上》
后世且行之而不知以为耻者多矣。——宋· 刘开《问说》
(3) 又如:无耻(不顾(知)羞耻);羞耻(不光彩;不体面);耻心(知耻之心)
(4) 羞愧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耻愧(羞愧);耻惧(羞愧恐惧)
动词
(1) 羞辱;侮辱
不醉反耻。——《诗·小雅·宾之初筵》
左丘明耻之, 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2) 又如:耻怍(犹羞辱)
英文翻译
shame, humiliation; ashamed
方言集汇
◎ 粤语:c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3 [沙头角腔] ci3 [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陆丰腔] chi3 [宝安腔] ci3 [东莞腔] c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i3 [客英字典] chi3 [沙头角腔] ci3 [梅县腔] chii3 chi3 [台湾四县腔] cih3 [陆丰腔] chi3 [宝安腔] ci3 [东莞腔] c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