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浅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平庸浅陋。常用作自谦之词。 汉 荀悦 《汉纪·成帝纪三》:“愚臣庸浅,谓 汤 卒从吏议,百姓介然有 秦 民之恨,非所以励死难之臣也。” 南朝 梁 萧统 《止三郡民丁就役疏》:“臣意见庸浅,不识事宜。” 清 恽敬 《上董蔗林中堂书》:“彼在上之庸浅者,盖亦有之矣,而不为庸浅者,识至远而不见其识,才至大而不见其才,守至坚而不见其守,皆无迹可求者也。”
引证解释
⒈ 平庸浅陋。常用作自谦之词。
引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三》:“愚臣庸浅,谓汤卒从吏议,百姓介然有秦民之恨,非所以励死难之臣也。”
南朝梁萧统《止三郡民丁就役疏》:“臣意见庸浅,不识事宜。”
清恽敬《上董蔗林中堂书》:“彼在上之庸浅者,盖亦有之矣,而不为庸浅者,识至远而不见其识,才至大而不见其才,守至坚而不见其守,皆无迹可求者也。”
庸浅的网络释义
庸浅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2) 同本义
庸,用也。——《说文》
畴咨若时登庸。——《书·尧典》
我生之初,尚无庸。——《诗·王风·兔爰》
齐子庸止。——《诗·齐风·南山》
(3) 靖潜庸回。——《左传·文公十八年》
庸動长老。——《国语·周语中》
请始无庸战。——《国语·越语上》
(4) 常与否定副词“无”、“勿”、“弗”连用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书·大禹谟》
我无庸去,只是教阁下个至良极美的法则。——《礼记》
(5) 又如:无庸讳言;无庸细述;毋庸讳言;庸释(舍弃)
(6) 任用
名之所在,上之所庸。——清· 顾炎武《日知录》
(7) 又如:庸庸(任用应受任用的人);登庸(选拔重用)
(8) 受雇用,出卖劳动力
买庸而决窦。——《韩非子·五蠹》
(9) 如:庸作(受雇而为人劳作);庸仆(佣工、仆役);庸僦(雇佣租赁)
(10) 酬其功劳
亲亲故故,庸庸劳劳,仁之杀也。——《荀子·大畧》
(11) 又如:庸勋(酬劳有功的人)
形容词
(1) 平常
庸,常也。——《尔雅》
此庸夫之怒也。——《战国策·魏策》
恒丝庸帛。——《论衡·量知》
布帛寻常,庸人不释。——《韩非子》
(2) 又如:庸德(常德,一般的道德规范);庸人(常人);庸众(常人;一般的人);庸情(犹俗虑,常人的心志);庸格(常例);庸音(常音。喻指平庸的文辞和言论);庸民(平民;普通的人);庸凡(平凡)
(3) 平庸
任重职大,非庸材所能堪。——《汉书·薛宣传》
(4) 又如:庸庸碌碌(形容人平庸,没有志气);庸涩(平庸晦涩);庸下(平庸低下);庸懦(平庸懦弱);庸伍(才识平庸之辈);庸臣(平庸之臣);庸朽(庸下衰朽);庸主(平庸的君主);庸君(平庸之君;昏君);庸鄙(平庸鄙俗);庸腐(平庸陈腐;平庸迂腐);庸儒(平庸的儒者)
(5) 庸俗,庸鄙 。如:庸邪(指庸俗邪僻之人);庸狡(庸鄙而奸滑);庸塞(庸鄙不通);庸遴(庸鄙贪吝)
(6) 昏庸,庸下
不有乱常,则多庸暗。——《晋书·惠帝纪论》
(7) 又如:庸暗(昏庸愚昧);庸朽(庸下衰朽)
(8) 浅陋 。如:庸医杀人(医生的医术低劣,致误投药物而使人丧命);庸奴(见识浅陋之人。含有鄙夷之意);庸妄(浅陋妄为);庸昧(谓资质愚钝,才识浅陋。常用作谦词)
名词
(1) 功勋
现克一堡之庸,酬通侯之锡者,又何若不伦?——清· 魏源《圣武记》
(2) 又如:庸功(庸伐,庸勋,庸绩。功勋;功绩);庸器(古代铭功的铜器)
(3) 受雇用的人
庸人訾厉。——《管子·入国》
取庸而强饭之。——《淮南子·缪称》
(4) 又如:庸保(受雇充任杂役的人);庸仆(佣工、仆役)
(5) 劳苦
我生之初,尚无庸;我生之后,逢此百凶。——《诗·王风》
(6) 受雇者的工钱
写书取庸自给。——《新唐书》
(7) 又如:庸钱(工资)
(8) 古国名,在今湖北省
庸蜀之南。—— 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姓
副词
(1) 或许,大概
虽王之国,庸独利乎?——《汉书》
(2) 怎么 。表示反问。如:庸安(何以,怎么);庸何(何,什么)
(3) 表示反问,可译为“难道”、“岂”、“哪里”
庸非昔日之乐。——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庸知其年之先后。——唐· 韩愈《师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ung2 [海陆丰腔] rung2 [梅县腔] jung2 [台湾四县腔] jung2 [客语拼音字汇] yung2 [宝安腔] jung2 [陆丰腔] jung3
◎ 潮州话:雍5(容)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容 | 餘封 | 以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jyung/jvng | jĭwoŋ |
详细解释
jiān
(2) 另见
qiǎn
动词
通“践”。实行,实现
臣之梦浅矣。——《韩非子·难四》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戔(
)声。本义:水不深)(2) 同本义。与“深”相对
浅,不深也。——《说文》
石濑兮浅浅。——《楚辞·湘君》
审知卑城浅城而错守焉。——《墨子·备城门》
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古诗十九首》
(3)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距离小(跟“深”相反)
浅草才能没马蹄。——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麦田浅鬣寸许。——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4) 又如:浅小(距离近);浅攻(近距离出击,不深入敌方腹地)
(5) 浅显,明白易懂
何以为辨?喻深以浅。——《论衡》
(6) 又如:粗浅(浅显不深奥);浅切(浅易切当);浅直(浅显直率);浅注(简明的注释);浅俚(浅显粗俗);浅率(浅近率直;浅显粗率);浅稚(浅显幼稚)
(7) 肤浅,浅薄
浅人不察。——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8) 又如:浮浅(浅薄;肤浅);浅丈夫(浅夫。见识短浅的人);浅人(见识浅薄的人);浅妄(浅薄妄为);短浅(狭窄而肤浅);浅术(肤浅的技艺);浅拙(浅薄笨拙)
(9) 狭,窄小 。如:浅局(谓见识、才能等局限在狭小的范围内);浅促(狭隘,心胸不开阔)
(10) 时间短
施及孝文王、 庄襄王,享国之日浅。—— 西汉· 贾谊《过秦论》
(11) 又如:相处的时间还浅
(12) 颜色淡的 。如:浅蓝
(13) 衣带宽松
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庄子》
(14) 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