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院

tíng yuàn [ ting yuan]
注音 ㄊ一ㄥˊ ㄩㄢˋ

词语释义

庭院 tíngyuàn

(1) 正房前面的宽阔地带;也泛指院子

庭院纳凉。——·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court;courtyard;yard

词语解释

  1. 正房前的院子,泛指院子。

    《南史·陶弘景传》:“﹝ 弘景 ﹞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宋 辛弃疾 《满江红·暮春》词:“庭院静,空相忆。” 清 龚自珍 《鹊桥仙·秦淮有访》词:“今朝不见,胜如重见,庭院暮寒时节。”

引证解释

⒈ 正房前的院子,泛指院子。

《南史·陶弘景传》:“﹝弘景﹞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
宋辛弃疾《满江红·暮春》词:“庭院静,空相忆。”
清龚自珍《鹊桥仙·秦淮有访》词:“今朝不见,胜如重见,庭院暮寒时节。”

庭院的国语词典

墙内屋前的空地。

庭院的网络释义

庭院 (院子)

  • 庭院指建筑物(包括亭、台、楼、榭)前后左右或被建筑物包围的场地通称为庭或庭院。即一个建筑的所有附属场地、植被等。
  • 庭院的翻译

    英语: courtyard
    德语: Hof (S, Arch)​
    法语: cour, patio

    庭院造句

    走入公园,便可看到小径左侧有一座典雅的庭院。
    拥有庭院之光的街道。
    日月如梭,一切随岁月老去,庭院却不曾改变,好一个物是人非。
    桂花的芬芳充满了整个庭院。
    庭院无尘夜有霜,见来不是等闲香。
    若干年后,一位绅士来到这个庭院,他西装华丽、气度不凡,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有一只手!
    我看着眼前的庭院。
    殿宇楼阁,庭院花木,使整个建筑绚丽多彩。
    气宇轩昂的大公鹅带著一群小鹅在庭院散步,模样儿十分有趣。
    一个人,若干年后来到这座庭院。
    月夜中的庭院,显得格外幽静。
    庭院里树木繁茂,枝叶间撒下斑斑点点的月光。
    从此以后,刚刚每天都要帮老奶奶打扫庭院。
    从火车下来的人,一个个看得目瞪口呆。研究所庭院内发光的数百盏电灯使人们神魂颠倒,目为之眩,他们惊奇得都屏住了呼吸。使他们难忘的不仅是这些灯本身,而更多的是这些灯竟能随时开关。这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最神奇的东西,这里简直像另一个世界!他们都为历史上这一伟大发明赞叹不已。
    在这一天,人们常常照传统习惯将供品陈列于老式庭院里的供桌上。
    祠堂戏场一般呈庭院式,戏台为其表演空间,正对中厅,两侧有看楼或厢廊。
    演艺中心入口采用庭院式打造,室内大厅采用清水混凝土梁柱以及黑色橡胶地板,极强工业特征的室内空间令演艺大厅独树一格。
    奥尔布里希,施陶芬贝格和其他一些同谋在庭院里被处决,贝克被允许在办公室自我了结。
    龚场中学,庆丰公司、电视差转站、派出所等单位按照镇整治办的要求,多方筹资对单位临街人行道铺设彩色地板砖,立面建筑粉刷翻新,庭院美化绿化。
    纳西尔与阿米尔目前就读的学校,其实是一个满是灰尘的大庭院,没有建筑,所有人就坐在炙热的阳光下,努力地学习著。

    汉字详情

    tíng [ting]
    部首: 314
    笔画: 9
    五笔: YTF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NKG
    四角: 0024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廷声。广( yǎn),就山岩架成的屋。本义:厅堂)

    (2) 同本义

    庭,宫中也。——《说文》

    是君子之所以骋志意于坛宇宫庭也。——《荀子·儒效》

    藜棘树于中庭。——《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注:“堂下谓之庭。”

    (3) 又如:庭落(厅堂);庭庑(堂下四周的廊屋);庭炬(古代庭中照明的火炬);庭阶(厅砌。堂前的台阶)

    (4) 堂阶前的地坪

    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诗·魏风·伐檀》

    徘徊庭树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眄庭柯以怡颜。——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缢于庭树。

    严霜结庭兰。

    (5) 又如:庭闱(原指父母居住的地方。借指庭院或家庭);庭帏(庭闱);庭燎(举行大典礼时设在庭院中照明的火炬);庭轩(庭院中的小室);庭芜(庭园中丛生的草);庭阈(泛指庭院)

    (6) 通“廷”。朝廷,君主受朝问政的地方

    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易·夬》

    龙辂充庭。——《文选·张衡·东京赋》。注:“庭,朝廷。”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说苑·立节》

    乞以臣此章与三公九卿贤士大夫议之于庭。——陈子昂《谏政理书》

    奏事入朝,思睹阙庭,将陈所见。——唐· 魏征《十渐不克终疏》

    (7) 又如:庭争(在朝廷上据理诤谏);庭论(在朝廷中当众评议);庭庙(朝廷);庭议(议事于朝廷);庭辩(在朝廷上辩论);庭问(上朝问国事);庭会(朝见天子)

    (8) 法庭,司法机关审理案件的处所 。

    (9) 如:庭决(公堂判决);民庭;刑庭

    (10) 官署,政府办公的地方 。

    (11) 如:庭参(庭谒。封建时代,下级官员趋步至官厅,按礼谒见长官。文职北面跪拜,长官立受。武职北面跪叩,自宣衔名,长官坐受);庭阁(府署);庭皋(府暑)

    (12) 朝觐,到圣地去进香

    安南负固为逆久不来庭,无所逃于天讨。—— 归有光《书安南事》

    (13) 古代指少数民族所辖区域或所都之处。也泛指边疆地方

    边庭流血如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杜甫《兵车行》

    (14) 中医学名词。指额部中央 。望诊时常作为诊察头、面部疾病的部位,又叫“天庭”。

    (15) 如:庭角(珠庭日角。谓人的天庭圆满。旧时认为是大贵之相)

    (16) 房屋 。

    (17) 如:庭宇(房舍);庭户(门户;门庭);庭帏(妇女居住的内室;父母居住处);庭闱(内舍。多指父母居住处)

    (18) 唐代州名 。故治在今新疆乌鲁木齐市

    形容词

    (1) 父亲、母亲的或与父或与母有关的 。

    (2) 如:庭诰(古代指家训文字);庭趋(承受父教)

    (3) 直的,笔直的

    播厥百谷,既庭且硕。——《诗·小雅·大田》

    (4) 又如:庭右(旧时书信中对人的敬称。谓不敢直指其人,故呼其左右的侍从而禀告之)

    英文翻译

    courtyard; spacious hall or yard

    方言集汇

    ◎ 粤语:ti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n2 [沙头角腔] tin2 [梅县腔] tin2 [台湾四县腔] tin2 [客语拼音字汇] tin2 [陆丰腔] tin3 [海陆丰腔] tin2 [宝安腔] tin2 [东莞腔] ti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五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特丁青開平聲開口四等dʰieŋdeng
    yuàn [yuan]
    部首: 212
    笔画: 9
    五笔: BPF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NLJMU
    四角: 73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完声。“阜”是土山,与土、建筑有关。本义:庭院,院子。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

    (2) 同本义

    院,垣也。——《广雅》

    院,周垣也。——《玉篇》

    有垣墙者曰院。——《增韵》

    深院月明人静。——汉· 司马光《西江月》

    (3) 又如:前院;后院;深宫大院

    (4) 四周有墙垣围绕、自成部分的房屋

    院东五里。——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院僧夜闻大呼。——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驰往油画院。——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画院(书院)

    (6) 房屋周围的垣墙 。如:场院

    (7) 林园

    试茗蜀井冈,看花 竹西院。—— 柳贯《送郭子昭经历赴淮东诗》

    (8) 娼楼妓馆 。如:院门(院子。妓院)

    (9) 仆人 。如:院子(宋、明、清初戏曲小说中称仆人为院子);院公(对他人奴仆的尊称。常见于元、明戏曲小说中)

    (10) 官署

    早晨七点钟上院,九点下来。——《官场现形记》

    (11) 又如:殿院;枢密院;行政院;院上行知(保举已得朝廷批准,由巡抚衙门通知本人的文书);院君(有封号的妇人;亦尊称官吏,财主之妻);院长(宋朝指军吏节级。后来也称衙门中的公人);院子家(给皇帝传递饮食的人)

    英文翻译

    courtyard, yard, court;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2 jyu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en5 [客英字典] jen5 [陆丰腔] jan6 jan5 [宝安腔] jen5 [东莞腔] jen5 [台湾四县腔] jen5 jan5 [客语拼音字汇] yan4 [梅县腔] jan5
    ◎ 潮州话:in7(īⁿ) [揭阳、潮阳]ngin7(ngī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官平聲合口一等ghuan/huanɣu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