庠均

xiáng jūn [ xiang jun]
注音 ㄒ一ㄤˊ ㄐㄨㄣ

词语释义

古代学校。均,成均。

词语解释

  1. 古代学校。均,成均。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迨今五十餘年,庠均之士,未闻祖是编纪事实,以广贤关嘉话者,似为闕典。”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学校。均,成均。

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十二:“迨今五十餘年,庠均之士,未闻祖是编纪事实,以广贤关嘉话者,似为闕典。”

庠均的网络释义

庠均

  • 庠均,古代学校。均,成均。
  • 汉字详情

    xiáng [xiang]
    部首: 314
    笔画: 9
    五笔: YUDK
    五行:
    仓颉: ITQ
    四角: 00251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 yǎn),羊声。“广”与房屋有关。本义:古代地方学校)

    (2) 殷、周时的学校

    痒,礼官养老,夏曰校,殷曰庠,周曰序。——《说文》

    殷曰序,周曰庠。——《孟子·滕文公上》

    庠序,官也。——《尔雅·释官》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礼记》。 郑玄注:“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

    (3) 古代的乡学

    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礼记·乡饮酒义》。注:“乡学也。”

    庠之制有堂有室也。——《仪礼·乡射礼》注

    党有庠。——《仪礼·学记》。注:“五百家为党,庾氏谓夏殷礼非周法。又,王制、内则、周人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此国学之小学,即辟雍也。”

    俾入邑庠。——《聊斋志异·促织》

    还是在庠?还是在监?——《玉娇梨》

    (4) 又如:庠士(在学生员);庠老(古代对地方学官的敬称)

    动词

    教养;教导

    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孟子》

    英文翻译

    village school; teach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4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ong2 [客英字典] siong2 [陆丰腔] siong3 [梅县腔] siong2 [宝安腔] siong2 [客语拼音字汇] xiong2 [海陆丰腔] siong2
    ◎ 潮州话:思央5(祥)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似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zsiang/sziangzĭaŋ
    jūn [jun]
    部首: 334
    笔画: 7
    五笔: FQU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PIM
    四角: 4712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土,匀声。“匀”亦兼表字义。合起来指土地分配均平。本义:均匀;公平)

    (2) 同本义

    均,平也。——《说文》

    乃均土地。——《周礼·小司徒》

    土均。——《周礼·序官·均人》

    大夫不均。——《诗·小雅·北山》

    而患不均。——《论语·季氏》

    盖均无贫。

    性行淑均。——诸葛亮《出师表》

    霜露所均。——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有无不均。——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均壹(公平专一);均浃(平均而普遍);均人(官名。周礼地官之属。掌平均土地征役);均徧(公平周徧);均辨(公平);均平(均匀公平);均遍(均匀周遍);均种(指种植的间隔均匀适度)

    (4) 等同,相同

    德虽如舜,不免形均。——《荀子·君子》

    (5) 又如:均权(权势相等);均科(同等之罪);均敌(犹对等);均礼(行对等之礼)

    动词

    (1) 使…同样;平分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续资治通鉴》

    (2) 又如:均摊;均贫富

    (3) 调和,调节 。如:均两浙杂税;均和(调和,协调);均节(调节);均适(调节适应)

    (4) 衡量,比较

    均之二策。——《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如:均工(按日计酬)

    副词

    (1) 皆,都,全部

    均欲奋勇出城。——《广东军务记》

    均被火烧。

    (2) 又如:诸事均已办妥

    名词

    (1) 一种制造陶器所用的转轮,又称“陶旋轮”,后喻国政

    秉国之均。——《诗·小雅·节南山》

    犹立朝夕于运均之上。——《管子·七法》

    (2) 单位,用以度量其他同类量的标准量,特指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古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夫先王之制钟也,大不出均,重不过石。——《风俗通义·钟》

    辍舂哀国均。——《文选·任昉·出郡傅舍哭范仆射》

    令官作酒,以二千五百石为一均。——《汉书》

    (3) 中国水名 。汉水支流之一,上、中游为河南淅河,至河南淅川县与丹水合为均水,也称“丹江”

    (4) 中国州名 。今为湖北省均县

    (5) 中国宋代瓷窑名,在今河南省禹县

    英文翻译

    equal, even, fair; all, also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kwan1 wan6
    ◎ 客家话:[宝安腔] giun1 [梅县腔] giun1 [台湾四县腔] giun1 [客英字典] giun1 [东莞腔] giun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1 [陆丰腔] giun1 [沙头角腔] giun1 [海陆丰腔] giun1
    ◎ 潮州话:geng1(kurng) [揭阳]gêng1[潮阳]gi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八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勻平聲合口三等kĭuĕnkjyn/k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