庑殿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而略呈弯曲的屋面、一条正脊(平脊)和四条斜脊组成。屋角和屋檐向上翘起,弯曲度较屋面为大。
引证解释
⒈ 我国传统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四个倾斜而略呈弯曲的屋面、一条正脊(平脊)和四条斜脊组成。屋角和屋檐向上翘起,弯曲度较屋面为大。
庑殿的国语词典
一种我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形式。沿中轴形成前后左右四面斜坡,为屋顶建筑式样中的最高等级,仅宫殿及寺庙得以使用。
庑殿的网络释义
庑殿
庑殿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无声。从广(
),与房屋有关。本义:堂下周围的廊屋)(2) 同本义
庑,堂下周屋。——《说文》
居庑下,为人赁舂。——《后汉书·梁鸿传》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楚辞》
庑下一生伏案卧。——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泛指房屋
居大庑之下。——《史记》
(4) 又如:盖庑(盖屋);计殿(有四坡略呈弯曲的屋面的房子)
(5) 廊
庙中空无所有,唯一黑漆棺停庑下。——《夜谭随录》
(6) 屋檐
檐,其名有十四…十一曰庑。——李诫《营造法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无污5(巫)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本义:击声)
(2) 古代泛指高大的房屋,后专指供奉神佛或帝王受朝理事的大厅
殿,堂之高大者也。——《说文古本考》
苍鹰搏击于殿上。——《战国策·魏策》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杜牧《阿房宫赋》
中绘殿阁,类兰若(佛寺)。——《聊斋志异》
有举孝子者先上殿。——《汉书·黄霸传》
浮屠北有佛殿一所。——《洛阳伽蓝记·永宁寺》
(3) 又如:宫殿(泛指帝王居住的高大华丽的房屋);殿陛(帝王宫殿的台阶。借指朝廷);殿直(在宫殿中值勤的人);殿使(皇帝派遣的使臣);殿脚人(即“殿脚女”。相传隋炀帝巡游江都时,乘龙舟,选美女一千人牵彩缆挽龙舟,号为“殿脚女”);殿兵(后军)
(4) 帝王宸居 。如:殿省(宫廷与台省。亦指朝廷上下。殿指皇帝的居所);殿院(宫内的殿和院);殿舍(皇宫;佛殿)
(5) 殿试 。如:殿元(状元的别称);殿榜;殿罚(亦称殿举。因科举考试成绩很差而被取消应试资格)
(6) 亦用作帝、后的代称 。如:三殿:指太上皇、皇太后、皇帝
形容词
(1) 最后,最下
殿,后也。——《广雅》
奔而殿。——《论语·雍也》。集解引马注:“殿在军后。前曰启,后曰殿。”
大殿。——《左传·襄公二十三年》。注:“殿,后军也。”
(2) 又如:殿最(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的差等,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
动词
(1) 镇抚,镇守
殿天子之邦。——《诗·小雅·采菽》
(2) 又如:殿邦(安邦定国)
(3) 定,评定
莅之者进不能课其能,退不能殿其不能,才不才一也。——唐· 白居易《江州司马厅记》
(4) 殿后,压阵
孟之反不伐,奔而殿。——《论语·雍也》
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二年》
(5) 停,停止
依十二章不枉法例决五十七下,罪经释免,须殿三年,殿期已满。——《元典章新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ien5 [陆丰腔] tian6 [东莞腔] ten3 [宝安腔] ten3 [客英字典] tien5 [海陆丰腔] tien6 [客语拼音字汇] tian4 [沙头角腔] tien5 [台湾四县腔] tien5
◎ 潮州话:doiⁿ7 [揭阳、潮阳]daiⁿ7 ,diang6 [潮州]diêng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電 | 堂練 | 定 | 先開 | 去聲 | 霰 | 開口四等 | 山 | 先 | dʰien | denh/de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