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古代的五种伦理道德。
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
泛指古代典籍。
指《诗》、《书》、《易》、《礼》、《春秋》五经。
词语解释
古代的五种伦理道德。
《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孔 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蔡沉 集传:“五典,五常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
《左传·昭公十二年》:“﹝ 倚相 ﹞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 注:“皆古书名。”《书序》:“ 少吴 、 顓頊 、 高辛 、 唐 、 虞 之书,谓之五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皇世《三坟》,帝代《五典》。”
泛指古代典籍。
南朝 梁 萧纲 《南郊颂》:“《五典》三墨,既葳蕤于璧水;九流《八索》,亦繽纷于 石渠 。” 明 沉受先 《三元记·讲学》:“素志惟甘清淡,《三坟》、《五典》沉酣。”
指《诗》、《书》、《易》、《礼》、《春秋》五经。
汉 荀悦 《申鉴·政体》:“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群经以纬之。”《后汉书·朱浮传》:“五典纪国家之政,《鸿范》别灾异之文。” 李贤 注引《礼记》:“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的五种伦理道德。
引《书·舜典》:“慎徽五典,五典克从。”
孔传:“五典,五常之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蔡沉集传:“五典,五常也。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⒉ 传说中的上古五部典籍。
引《左传·昭公十二年》:“﹝倚相﹞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杜预注:“皆古书名。”
《书序》:“少吴、顓頊、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皇世《三坟》,帝代《五典》。”
⒊ 泛指古代典籍。
引南朝梁萧纲《南郊颂》:“《五典》三墨,既葳蕤于璧水;九流《八索》,亦繽纷于石渠。”
明沉受先《三元记·讲学》:“素志惟甘清淡,《三坟》、《五典》沉酣。”
⒋ 指《诗》、《书》、《易》、《礼》、《春秋》五经。
引汉荀悦《申鉴·政体》:“夫道之本,仁义而已矣,五典以经之,群经以纬之。”
《后汉书·朱浮传》:“五典纪国家之政,《鸿范》别灾异之文。”
李贤注引《礼记》:“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絜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五典的国语词典
少昊、颛顼、高辛、唐、虞所著的典籍。
五典的网络释义
五典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五,会意。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诗·召南·羔羊》
名词
(1)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
入行间之治连以五。——《商君书》
(2) 偶;相类
妻与后子死者,五皆丧之三年。——《墨子》
(3) 工尺谱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阶上的一级
(4) 五行
五,五行也。——《说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5) 通“伍”。古军队编制,五人为伍;行列
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书·画策》
孟贲过于 河,先其五。——《吕氏春秋·必己》
(6) 指五帝 。如:五三(五帝三王)
(7)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如:五佐(谓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纬(金、木、水、火、土五星)
(8)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ng3 [梅县腔] ng3 [宝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陆丰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3 [陆丰腔] ng3 [沙头角腔] ng3 [东莞腔] ng3
◎ 潮州话:ngo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五 | 疑古 | 疑 | 模 | 上聲 | 麌 | 開口一等 | 模 | 遇 | ngox/nguu | ŋ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册”字,下面是大。本义:重要的文献、典籍)
(2) 同本义
典,五帝之书也…庄都说,典,大册也。——《说文》。按,谓从册,从大,古文从古文册。
典,经也。——《尔雅·释言》
不可为典要。——《易·系辞》
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左传·昭公十二年》
司晋之典籍。——《左传·昭公十五年》
不远而复,先典攸高(重贵)。——丘迟《与陈伯之书》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后汉书·张衡传》
(3) 又如:药典;字典;释典(佛经);法典;佛典;引经据典;典志(记载政典的文籍);典坟(《三坟》和《五典》的省称。都是上古的典籍)
(4) 常道,准则 。如:典型(常刑;常规);常典(常法);典要(不变的标准);典式(典范,法式)
(5) 法律;法规
掌建邦之三典,轻典、中典、重典也。——《周礼·大司寇》
(6) 又如:典例(可依为准则的成例);典常(常法,常规);典诰(古代文体名。典指常法;诰指诏令)
(7) 典礼,仪节 。如:盛典;开国大典;庆典(庆祝典礼);典重涂山(比喻典礼重要,规模宏大。相传涂山是夏禹娶涂山氏及会见诸侯的地方)
(8) 典故。诗文等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 。如:语出何典;典实(典故,史实);典证(出典和依据)
(9) 典章,法令制度。又称“典度” 。如:典则(典章法则);典册(记载典章制度等的重要册籍);典律(典章律令)
动词
(1) 主持;主管
命汝典乐。——《书·尧典》
或时下愚而千金,顽鲁而典城。——《论衡·命禄》
专典机密。——《三国志·吴仪传》
(2) 又如:典御(掌管统治);典诠(主持选拔);典守(主管、保管;看守);典历(掌管;经历)
(3) 抵押,旧时一方把土地或房屋等押给另一方使用,换取一笔钱,不付利息,议定年限,到期还款,收回原物
朝回日日典春衣。——杜甫《曲江二首》
民间质典,利息重者至五、七分。——《金史·百官志》
(4) 又如:典东西;典地,典田(典当田地);典衣(典押衣服);典身钱(卖身钱)
形容词
庄重高雅。指文章、言辞有典据,高雅而不浅俗 。如:典畅(典雅通畅);典则俊雅(典雅庄重);典辞(典雅的文辞);典藻(典丽华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dien3 [东莞腔] den3 [客英字典] dien3 [宝安腔] den3 [梅县腔] dien3 [海陆丰腔] dien3 [客语拼音字汇] dian3 [台湾四县腔] dien3 [陆丰腔] tian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典 | 多殄 | 端 | 先開 | 上聲 | 銑 | 開口四等 | 先 | 山 | tenx/teen | tʰi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