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滑稽

yōu mò huá jī [you mo hua ji]

词语释义

滑稽却不一定需要知识,一举手,一抬腿,都可能产生,有时是无意识的。

汉字详情

yōu [you]
部首: 325
笔画: 9
五笔: XX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UVII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幽,隐也。——《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

昆仑旁薄幽。——《太玄·中》。注:“隐也。”

雍遏不通曰幽。——《周书·谥法》

以致其幽。——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 退隐;潜藏

幽居而不淫。——《礼记》

南阳之弊幽。——《战国策》

(3) 又如:幽隐(隐居的贤才);幽士(幽子,幽人。幽隐之人;隐士);幽女(隐居无偶的女子)

(4) 囚禁

公侯失礼则幽。——《荀子·王霸》。杨倞注:“幽,囚也。”

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吕氏春秋·骄恣》

乃幽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幽困(囚禁);幽杀(拘禁杀害);幽死(囚禁而死);幽劫(遭囚禁,被胁制);幽杀(囚禁处死);幽废(幽禁废黜)

(6) 隐藏 。如:幽潜(隐藏之人;隐士);幽情(深藏于内心的绵长衷情);幽悰(隐藏在内心的感情)

形容词

(1) 昏暗;阴暗

幽,微也。——《尔雅》

幽,冥也。——《小尔雅》

幽明之占。——《史记·五帝纪》

方世俗之幽昏兮。——《楚辞·惜誓》

水府幽深。——唐· 李朝威《柳毅传》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幽晦以多雨。——《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幽岩(深暗的岩洞);幽房(深暗的房间);幽室(幽暗或没有光亮的房子);幽隐(幽暗不明);幽国(政治昏暗的国家);幽暮(昏暗的傍晚);幽昧(昏暗不明)

(3) 深邃

幽,深也。——《尔雅》

入于幽谷。——《易·困》

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传:“幽幽,深远也。”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小雅·伐木》

(4) 又如:幽闺弱质(闺阁中的弱女子);幽扃(深锁的门);幽谷(深谷);幽冤(深冤);幽闺(深闺。指旧时女子的卧房);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5) 幽静

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杜甫《北征》

(6) 又如:幽轩(幽静有窗的小室);幽真(幽静纯真的情趣);幽娟(幽静美好);幽敞(幽静宽敞);幽偏(静僻之处);幽坞(僻静的山坳);幽隅(僻静处);幽栖(幽僻的栖止之处)

(7) 卑微 。如:幽介(卑微孤介的人);幽仄(微贱;卑陋);幽陋(卑微);幽柔(低微柔弱)

(8) 幽雅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9) 又如:幽妍(清秀);幽秀(幽雅秀丽);幽姿(幽雅的姿态);幽致(幽雅别致)

(10) 通“黝”( yǒu)。黑色

其桑有幽。——《诗·小雅·隰桑》

再命赤靶幽衡。——《礼记·玉藻》。毛传:“幽,黑色也。”

名词

(1) 幽静隐蔽的地方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管子》

(2) 坟墓 。如:幽宫(坟墓);幽宅(坟墓);幽阡(墓道);幽石(墓石)

(3) 阴间

九幽十八狱,无此黑暗也。——《聊斋志异》

(4) 又如:幽冥界(阴曹地府);幽孽(人死后在阴间所受的苦难);幽神(鬼神);幽阴(阴间)

(5) 幽州

东北曰幽州。——《周礼·职方式》

燕曰幽州。——《尔雅》

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释名·释州国》

(6) 古地名

(7) 在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等地

(8) 在今北京市及所属通县、房山及河北省武清、永清、安次等县境内

英文翻译

quiet, secluded, tranquil;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ja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u2 [台湾四县腔] ju2 [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东莞腔] jiu1 [宝安腔] ju2 (jiu2) [海陆丰腔] riu2 [沙头角腔] jeu2
◎ 潮州话:hiun1(hiuⁿ) [澄海、饶平]hiu1(hiu) [潮阳]iu1(i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虯平聲開口三等ʔiəuqy/yu
[mo]
部首: 1202
笔画: 16
五笔: LFO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WFIK
四角: 6338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犬,黑声。本义:狗突然窜出追人)

(2) 闭口不说话

恭默思道。——《书·说命》

默而识之。——《论语》

或默或语。——《易·系辞》

三年默以思道。——《国语·楚语》

我不欲战而能默。——《左传·昭公十五年》

默坐低双眉。——白居易《移家入新宅》

(3) 又如:默然不语(静默而不作声);默默无言(沉默不语)

(4) 幽静

默顺风以偃仰兮。——《楚辞·惜贤》。注:“寂也。”

(5) 通“墨”。不廉洁,贪污

贪以败官为默,杀人不忌为贼。——《孔子家语·正论》

动词

(1) 默写 。如:默生字

(2) 冒,涌

宋江听罢愕然,默上心来,便道:“你既有这个活佛罗汉在彼,何不早说,与俺等同去参礼,求问前程。”——《水浒传》

副词

(1) 私下; 暗中

故能默契如此。——朱弁《曲洧旧闻》

(2) 又如:默化(于无形之中感化);默存(指形体不动而神游。后用为遇事默记之意);默识(领悟暗记在心中)

英文翻译

silent; quiet, still;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ma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et8 [客英字典] met8 [海陆丰腔] met8 [陆丰腔] met8 [客语拼音字汇] med6 [台湾四县腔] met8 [东莞腔] met8 [梅县腔] met8 [宝安腔] m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北德開入聲開口一等mokmək
部首: 331
笔画: 13
五笔: IMGE
jī,qǐ [ji,qi]
部首: 505
笔画: 15
五笔: TDNJ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DIUA
四角: 2396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禾( ),象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从尤,旨声。本义:停留;阻滞)

(2) 同本义。引申为囤积

稽,留止也。——《说文》

司稽,察留连不时去者。——《周礼·司稽》注

秦之水泔最而稽。——《管子·水地》

令出而不稽。——《管子·君臣上》

稽市物。——《汉书·食货志》。注:“贮滞也。”

(3) 又如:稽欠(滞留拖欠);稽身(拖住身子);稽留(在外久留);稽诣(停顿);稽固(稽留停滞)

(4) 延迟

明晨炊米尽,吾起不容稽。——陆游《冬夜不寐》

稽废时月。——《后汉书·列女传》

(5) 又如:稽迟(延误推迟);稽延(迟延)

(6) 考核;核查

稽其功绪。——《周礼·宫正》。注:“犹考也。”

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汉书·司马迁传》

(7) 又如:稽度(考核衡量);稽古(考察研习古代的事理);稽备(查核完备)

(8) 计算

简稽乡民。——《周礼·大司马》。注:“犹计也。”

(9) 又如:稽算(核计;核算);稽盘(稽查盘算)

(10) 计较;争论 。如:稽较(计较,争论)

(11) 治理

若稽田,既勤敷菑。——《书·梓材》。蔡沈集传:“稽,治也。”

(12) 至;到

再拜稽首。——《礼记·射义》

(13) 又如:稽颡(旧时父母死,行丧礼时跪拜宾客,以额触地的礼节。颡:额头);稽天(至于天际。形容势大)

(14) 卜问

七稽疑。——《书·洪范》

(15) 又如:稽疑(用卜筮决断疑事);稽问(卜问)

(16) 指摘;非难

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汉书》

(17) 另见

动词

(1) 叩头至地

至地曰稽颡,下衡曰稽首。——《荀子·大略》

再拜稽首。——《礼记·射义》

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仪礼·士丧礼》

(2) 又如:稽拜(叩拜);稽颡(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稽颡膜拜(古代行稽颡礼后,又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极度恭敬)

(3) 另见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delay

方言集汇

◎ 粤语:kai1 kai2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hi1 kai1 [梅县腔] hi1 [海陆丰腔] hi1 kai1 [宝安腔] hi1 kai1 [客英字典] hi1 [东莞腔] ka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kai1 ki3
◎ 潮州话:g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二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古奚齊開平聲開口四等ke/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