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光

yōu guāng [ you guang]
注音 一ㄡ ㄍㄨㄤ

词语释义

1.潜在隐藏的人性光辉。指人的品德。 2.微弱的光芒。

词语解释

  1. 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

    唐 韩愈 《答崔立之书》:“诛姦諛於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唐 柳宗元 《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振宣幽光,激励頽俗。” 明 李东阳 《雷公峡二十韵》:“有笔赞幽光,兹言敢终纳。” 清 龚自珍 《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復,发露。

  2. 微弱的光。

    唐 李商隐 《燕台》诗之一:“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八:“街头巷口泛着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恬静的幽光,人到这儿,就好像魂游太虚之府。”

引证解释

⒈ 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復,发露。

唐韩愈《答崔立之书》:“诛姦諛於既死,发潜德之幽光。”
唐柳宗元《与邕州李域中丞论陆卓启》:“振宣幽光,激励頽俗。”
明李东阳《雷公峡二十韵》:“有笔赞幽光,兹言敢终纳。”
清龚自珍《忏心》诗:“经济文章磨白昼,幽光狂慧復中宵。”

⒉ 微弱的光。

唐李商隐《燕台》诗之一:“今日东风自不胜,化作幽光入西海。”
郭沫若《脱离蒋介石以后》八:“街头巷口泛着一种形容不出来的恬静的幽光,人到这儿,就好像魂游太虚之府。”

幽光的网络释义

幽光 (汉语词汇)

  • 幽光,汉语词汇。
  • 拼音:yōu guāng
  • 释义:1.潜隐的光辉。常用以指人的品德。 2.微弱的光。
  • 幽光造句

    说着蓝色幽光一闪,到沧海遗珠深处修炼去了。
    遥见左近偏西方向的星火,是燕京车行的京都总行宿站客院,隔上三十步就高挂一盏廊灯,灯笼内的烛火灯蕊压得低低地,散发出暗淡的幽光。
    两道碗口大小的红色幽光此时如流星般射来,瞬息放大几倍,隐约中一个巨大的头颅隐在黑暗中。
    红楠木酒橱看上去已经很有年头了,里面架着一支支颀长的酒瓶,大多是朗多姆、黑珍珠这样的烈性饮品,鬼火般的吊灯在瓶身上投射出幽幽光芒。
    仪式结束的刹那,山洞归于沉寂,唯有男婴身上的七枚荆棘烙痕还发着冰冷的幽光,而他的脸上仍旧泛着潮红,痛苦还未从眉宇间散开。
    远得像星,近得像沙粒,“存在”闪烁着幽光出现。
    他全身披挂,黑色的铠甲泛着幽光,头上戴着一个狰狞可怖的面具,手中提着五尺长刀,步伐坚定而沉稳,带着拔地参天的气势站到了阵前,宛如战神。
    竹管箫的做工很精致,质朴无华,可仿佛有一种幽光流溢表面,弦幻无垠。
    莫斯特双手在眼前划过,他的眼睛闪出蓝色幽光,他看向水面上飞着的怪兽鱼,怪兽触及到他目光的一瞬间,像是被触了电,张开翅膀向空中的隧道飞去。曦光晨眠。
    一缕幽光入地,苍鹰化为人形步履艰难地走到庞郎面前,看来他已身受重伤。
    月华幽光羡登临,红尘悲怆我自知。
    第一年你肆意飞扬,飘舞的雀跃的点点幽光,在透明无垢的溪水上闪烁发亮。
    本论文的意义即在发潜德之幽光,冀能透显广谐史拟人仿作的创作意图与编意所在。
    一个火花先闪烁了起来,如同一个首次闪亮的幽光般。
    晚饭后,在芳香弥漫的大山的幽光中,他煮了咖啡,他们默默地坐在一起。
    冰凉潮湿的河风迎面吹来,两岸的丝竹之声渐渐远,幽幽河水似从无尽的虚空流淌而出,河上点点船灯幽光似黄泉冥火,又似银河星辰,九州皆虚化,人世红尘,繁华落尽。青青的悠然。
    不经意的转身,街头巷口,他面如傅粉,唇若施脂,狭长的丹凤眼泛着幽光,张扬着邪肆的气息;他恨恨道“君玉,今生今世你最好祈祷我不会找到你!”。
    没有任何的呼吼,黑无常那一双漆黑之瞳只是静静的闪过一抹幽光,身上悬挂垂下的一条条锁链便升腾飞舞起来,并立即伸变长,笼罩起方圆百米之内。
    骋目向后看去,远远跟在君心妾心背后的一个面容甜美的小妞手里扬起一张符咒,对着水天一色落下,娇声道“符咒,幽光软骨!”。
    一人指着空中散发着碧幽幽光芒的‘肉球’对另一人说道。

    汉字详情

    yōu [you]
    部首: 325
    笔画: 9
    五笔: XXM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UVII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幽,隐也。——《说文》。段注:“幽,从山,犹隐从阜,取遮蔽之意。”

    昆仑旁薄幽。——《太玄·中》。注:“隐也。”

    雍遏不通曰幽。——《周书·谥法》

    以致其幽。——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2) 退隐;潜藏

    幽居而不淫。——《礼记》

    南阳之弊幽。——《战国策》

    (3) 又如:幽隐(隐居的贤才);幽士(幽子,幽人。幽隐之人;隐士);幽女(隐居无偶的女子)

    (4) 囚禁

    公侯失礼则幽。——《荀子·王霸》。杨倞注:“幽,囚也。”

    栾书中行偃劫而幽之。——《吕氏春秋·骄恣》

    乃幽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幽困(囚禁);幽杀(拘禁杀害);幽死(囚禁而死);幽劫(遭囚禁,被胁制);幽杀(囚禁处死);幽废(幽禁废黜)

    (6) 隐藏 。如:幽潜(隐藏之人;隐士);幽情(深藏于内心的绵长衷情);幽悰(隐藏在内心的感情)

    形容词

    (1) 昏暗;阴暗

    幽,微也。——《尔雅》

    幽,冥也。——《小尔雅》

    幽明之占。——《史记·五帝纪》

    方世俗之幽昏兮。——《楚辞·惜誓》

    水府幽深。——唐· 李朝威《柳毅传》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幽晦以多雨。——《楚辞·屈原·涉江》

    (2) 又如:幽岩(深暗的岩洞);幽房(深暗的房间);幽室(幽暗或没有光亮的房子);幽隐(幽暗不明);幽国(政治昏暗的国家);幽暮(昏暗的傍晚);幽昧(昏暗不明)

    (3) 深邃

    幽,深也。——《尔雅》

    入于幽谷。——《易·困》

    幽幽南山。——《诗·小雅·斯干》。传:“幽幽,深远也。”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诗·小雅·伐木》

    (4) 又如:幽闺弱质(闺阁中的弱女子);幽扃(深锁的门);幽谷(深谷);幽冤(深冤);幽闺(深闺。指旧时女子的卧房);幽情(深远或高雅的情思)

    (5) 幽静

    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青云动高兴,幽事亦可悦。——杜甫《北征》

    (6) 又如:幽轩(幽静有窗的小室);幽真(幽静纯真的情趣);幽娟(幽静美好);幽敞(幽静宽敞);幽偏(静僻之处);幽坞(僻静的山坳);幽隅(僻静处);幽栖(幽僻的栖止之处)

    (7) 卑微 。如:幽介(卑微孤介的人);幽仄(微贱;卑陋);幽陋(卑微);幽柔(低微柔弱)

    (8) 幽雅

    幽赏未已,高谈转清。——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9) 又如:幽妍(清秀);幽秀(幽雅秀丽);幽姿(幽雅的姿态);幽致(幽雅别致)

    (10) 通“黝”( yǒu)。黑色

    其桑有幽。——《诗·小雅·隰桑》

    再命赤靶幽衡。——《礼记·玉藻》。毛传:“幽,黑色也。”

    名词

    (1) 幽静隐蔽的地方

    虎豹得幽,而威可载也。——《管子》

    (2) 坟墓 。如:幽宫(坟墓);幽宅(坟墓);幽阡(墓道);幽石(墓石)

    (3) 阴间

    九幽十八狱,无此黑暗也。——《聊斋志异》

    (4) 又如:幽冥界(阴曹地府);幽孽(人死后在阴间所受的苦难);幽神(鬼神);幽阴(阴间)

    (5) 幽州

    东北曰幽州。——《周礼·职方式》

    燕曰幽州。——《尔雅》

    幽州在北,幽昧之地也。——《释名·释州国》

    (6) 古地名

    (7) 在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等地

    (8) 在今北京市及所属通县、房山及河北省武清、永清、安次等县境内

    英文翻译

    quiet, secluded, tranquil; dark

    方言集汇

    ◎ 粤语:ja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ju2 [台湾四县腔] ju2 [梅县腔] ju2 [陆丰腔]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东莞腔] jiu1 [宝安腔] ju2 (jiu2) [海陆丰腔] riu2 [沙头角腔] jeu2
    ◎ 潮州话:hiun1(hiuⁿ) [澄海、饶平]hiu1(hiu) [潮阳]iu1(i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虯平聲開口三等ʔiəuqy/yu
    guāng [guang]
    部首: 209
    笔画: 6
    五笔: IQB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MU
    四角: 90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火,在人上”。本义:光芒,光亮)

    (2) 同本义

    光,明也。——《说文》

    光,晃也,晃晃然也。亦言广也,所照广远也。——《释名·释天》

    与日月兮齐光。——《楚辞·九歌·云中君》

    能游冥冥者与日月同光。——《淮南子·俶真》

    日月淑清而扬光。——《淮南子·本经》

    国之光。——《易·观》

    夜未央,庭燎之光。——《诗·小雅·庭燎》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列传》

    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左传·庄公二十二年》

    光明之耀也。——《国语·晋语》

    容光必照焉。——《孟子》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有红光一缕起土桥,直射城西。——清· 邵长蘅《阎典史传》

    (3) 又如:阳光;灯光;反光(反射的光线);色光(带颜色的光);晨光(清晨的太阳光);曙光(清晨的日光);光晃(光芒闪烁)

    (4) 色泽;光彩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蛾脸不舒,中袖无光。——唐· 李朝威《柳毅传》

    (5) 又如:丝光;油光(光亮润泽);光色(光彩色泽);砑光

    (6) 荣耀;昭著

    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连我脸色都无光了。——《儒林外史》

    士之处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唐· 韩愈《原毁》

    (7) 又如:为国争光;沾光;光宠(光荣;增光);光国(为国争光);光天(光辉达于天下);光隆(光辉隆盛);光烂(光辉明亮);光晶(光辉);光赫(光辉显赫)

    (8) 光阴,时光

    始屏忧以愉思,乐兹情于寸光。——南朝宋· 鲍照《观漏赋》

    (9) 又如:寸光(短暂的光阴);光阴荏苒(时光一天一天地逝去。荏苒:渐渐过去);光景如梭(光阴如梭。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拈指(阳光在弹指间逝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10) 景色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11) 又如:风光;山光

    (12) 恩慧;好处 。如:叨光;沾光;借光

    (13) 特指日、月、星辰等天体 。如:光岳(天地。光:星辰。岳:河山)

    (14) 称人来访的敬词

    四位老先生,今日光顾小园,老夫有何德能?——明· 桑绍良《独乐园司马入桐》

    形容词

    (1) 光明,明亮

    宝剑直千金,被服光且鲜。——三国蜀· 曹植《名都篇》

    (2) 又如:光净(明亮洁净);光朗朗(光亮);光眼(大而有神的眼);光灯(明亮的灯火);光润(光亮润泽)

    (3) 光滑

    白沙青石光无泥。——唐· 杜甫《中丞严公雨垂寄见忆一绝奉答二绝》

    (4) 又如:这种纸很光;磨光;光出律(光滑);光碌碌(光圆滚动的样子);光圆(光滑圆溜);光油油(光滑明亮)

    (5) 裸露

    光头圆脑作僧看。——宋· 郑清之《咏茄》

    (6) 又如:光出溜(光秃);光塌塌(光秃秃的样子);光板板(平而裸露的)

    (7) 空,净尽 。如:当光;赔光;输光;吃光;光鞑剌(方言。空荡荡;空旷无物)

    (8) 通“广”( guǎng)。广大,宽阔

    光被四表,格于上下。——《书·尧典》

    昔武王克 商,光有天下。——《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9) 又如:地光(地域广大)

    动词

    (1) 照耀

    惟公德明光于上下。——《书·洛诰》

    (2) 又如:光烛(照耀)

    (3) 增辉,发扬光大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诸葛亮《出师表》

    (4) 又如:光宗耀祖;光国(为国争光);光德(显扬有德之人);光价(显扬其身价);光演(光大延续);光昌(显扬昌盛);光前(光大前人的功业)

    副词

    仅仅,单 。如:不光为我,也是为他;要为集体着想,不能光考虑个人

    英文翻译

    light, brilliant, shine; only

    方言集汇

    ◎ 粤语:gwong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ong1 [海陆丰腔] gong1 [梅县腔] gwong1 [东莞腔] gong1 [客语拼音字汇] gong1 guong1 [台湾四县腔] gong1 [客英字典] kwong1 [宝安腔] gong1 [陆丰腔] g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古黃唐合平聲合口一等kuɑŋk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