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灾

xìng zāi [ xing zai]
繁体 幸災
注音 ㄒ一ㄥˋ ㄗㄞ

词语释义

1.因别人遭灾而高兴。

词语解释

  1. 因别人遭灾而高兴。

    《左传·僖公十四年》:“冬, 秦 饥,使乞糴於 晋 , 晋 人弗与, 庆郑 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汉书·萧望之传》:“未终奉约,不幸为贼所杀,今而伐之,是乘乱而幸灾也,彼必奔走远遁。”《南唐书·皇甫继勋传》:“闻诸军败绩,则幸灾见於词色。”

引证解释

⒈ 因别人遭灾而高兴。

《左传·僖公十四年》:“冬, 秦饥,使乞糴於晋,晋人弗与, 庆郑曰:‘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
《汉书·萧望之传》:“未终奉约,不幸为贼所杀,今而伐之,是乘乱而幸灾也,彼必奔走远遁。”
《南唐书·皇甫继勋传》:“闻诸军败绩,则幸灾见於词色。”

幸灾的网络释义

幸灾

  • 幸灾,读音xìng zāi,汉语词语,意思是因别人遭灾而高兴,出自《左传·僖公十四年》。
  • 幸灾造句

    幸灾乐祸的人到哪里都是招人厌烦的。
    漠不关心、冷笑、惋惜、难过、还是幸灾乐祸。
    像他这种幸灾乐祸的人,真是没有同情心。
    对于同学的错误和缺点,我们不应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
    对于恶人遭到报应,我虽然不会幸灾乐祸,但也深觉老天有眼。
    关于王雪峰拾荒一事,有些人幸灾乐祸地说,这是自作自受,但这样毕竟太不厚道,但若以平常心看待,或说哀矜勿喜总不为过。
    这老先生真可爱,自己在深山里凉凉爽爽也就罢了,还不忘对城里人“幸灾乐祸”一番。
    对于朋友的缺点和错误,我们不应采取幸灾乐祸的态度。
    婚姻纠纷不断、与伦敦有一定联系的有钱夫妇看到这个,也许有点幸灾乐祸,抑或还有点不寒而栗。
    人类,在遇到困境倍感害怕之际,一旦看见别人比自己还要害怕,那种紧张感就会立刻舒缓下来——由此可见,人类天生就是自私的动物,具有幸灾乐祸的本能。
    我的间谍告诉我那个干涉机械论者已经从这张照片中被移除。我只是希望我能有那个铁家伙的壳在那边幸灾乐祸!
    当他用尖尖的茅草刺破鼹鼠暗淡的眼睛时,他们放声大笑。当他向麻风病人扔石子时他们也幸灾乐祸。
    康淑琴在旁边幸灾乐祸,玛雅这一番不带一个脏字的羞辱堪称一绝。
    英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当目睹他人遭受痛苦时,男人比女人显得更加幸灾乐祸。
    原成道哼哼气歪了的小鼻子,幸灾乐祸道。
    “叛兵现在是我们自己人了,”他说:“对他们的失败我们不幸灾乐祸,就是最好的庆祝。”。
    我赶快离开现场,不想目睹那些家伙幸灾乐祸地看着不幸的人被捕。
    语气里多少带点嘲弄和幸灾乐祸的意味,她大概从克拉丽斯那儿打听到些什么。
    对别人的缺点和错误应该诚恳地进行帮助,决不能幸灾乐祸。
    老师平时教育我们对别人的不幸不应幸灾乐祸,而是去帮助他们。

    汉字详情

    xìng [xing]
    部首: 334
    笔画: 8
    五笔: FUF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GTJ
    四角: 40401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幸,吉而免凶也。——《说文》

    幸而至于旦。——《礼记·檀弓》

    不幸短命死矣。——《论语》。皇疏:“凡应死而生曰幸。应生而死曰不幸。”

    幸甚。——曹操《步出夏门行》

    生固幸而遇予。——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知幸与不幸。

    幸获名成。——清· 周容《芋老人传》

    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清· 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三生有幸;荣幸(光荣而幸运);万幸(非常幸运);得此幸,不幸中的大幸;庆幸;天幸;不幸;万幸

    副词

    (1) 通“倖”。侥幸

    非分而得谓之幸。——《小尔雅》

    朝无幸位。——《荀子·富国》。注:“无德而禄谓之幸位。”

    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侥倖也。”

    幸得脱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幸皆杀之。——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三国演义》

    (2) 又如:幸心(侥幸心理);幸生(侥幸偷生);幸民(侥幸于万一之民);幸位(侥幸得位);幸得(幸而);幸诡(侥幸和诡诈);幸赏(侥幸得赏)

    (3) 幸亏

    幸大雪踰岭。——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幸诚门未有烧。——《广东军务记》

    幸彼苍默佦

    (4) 又如:幸为(幸而);幸然(幸亏);幸赖(幸亏依靠);幸得(幸亏);幸偶(幸运而偶然遇合)

    (5) 表敬,副词,表明对方的行为使自己感到幸运

    亦幸赦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乃幸见取。——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幸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官入幸顾我。——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6) 又如:幸叨(有幸得到他人的好处);幸蒙(有幸承蒙);请不吝赐教为幸

    〈动〉.

    (1) 使…欢乐、愉快或欣喜;庆幸

    愿大王以幸天下。——《汉书·高帝纪下》

    (2) 宠爱

    幸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你瞧瞧,把他幸的这个样儿,我劝你收着些儿好。——《红楼梦》

    (3) 又如:幸私(古谓帝王对人宠爱);幸昵(宠爱亲近);幸待(宠爱优待);幸媚(亲近宠幸);幸近(宠幸亲近);幸嬖(宠爱狎昵)

    (4) 感受到怜悯之心

    王必幸臣与臣之母,愿先生之勿患也。——《吕氏春秋·至忠》

    (5) 希望

    幸可广问讯。——《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吾子幸观。——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幸蒙其赏。——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幸宁吾心。——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6) 又如:幸为(希望);幸存照鉴(希望留存查照);幸来(希望前来);幸愿(希望);幸勉(望其勉力);幸望,幸翼(希望)

    (7) 旧指皇帝亲临,后也泛指皇族亲临

    会幸苑中。——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忽然有个诏书下来,说御驾亲幸泰山,要修 汉武帝封禅的故事。——《醒世恒言》

    (8) 又如:幸顾(帝王临幸垂顾);幸听(皇帝亲临听讲);幸学(皇帝巡视学校);幸御(帝王巡游时驻跸)

    (9) 特指帝王与女子同房

    妇女无所幸。——《史记·项羽本纪》

    (10) 又如:得幸;御幸;王因幸之

    (11) 遇

    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12) 使…活命

    汝天下之国士也,幸汝以成而名。——《吕氏春秋》

    名词

    (1) 幸福

    大丈夫得死于疆场者,幸也,吾何恨焉?——《三国演义》

    (2) 受宠的人

    妾媵盈宫,非无爱幸也。——《申鉴》

    (3) 姓

    英文翻译

    luck(ily), favor, fortunately

    方言集汇

    ◎ 粤语:hang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en5 [台湾四县腔] hen5 [梅县腔] hen5 [宝安腔] hen3 [沙头角腔] hen5 [东莞腔] hen3 [客语拼音字汇] hen4 [陆丰腔] hen6 [海陆丰腔] hen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九耿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耿耕開上聲開口二等ghrengx/haenkɣæŋ
    zāi [zai]
    部首: 414
    笔画: 7
    五笔: POU
    五行:
    仓颉: JF
    四角: 30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2) 同本义

    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说文》。或体灾。

    大者曰灾,小者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释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左传·昭公九年》

    (3) 又如:灾火(火灾);灾燀(火灾)

    (4) 灾害,祸患

    大烖。——《周礼·司服》。注:“水火为害。”

    祸烖杀礼。——《周礼·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国有大故天烖。——《周礼·大祝》。注:“疫疠水旱也。”

    灾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灾降戾。(戾:猛,凶)——《国语·周语》

    (5) 又如:灾晦(灾祸;恶运);灾燀(灾祸;灾难);天灾(自然灾害);受灾(遭受灾害);灾殃(灾难);灾兵(战争的灾难);灾疫(指疫疠这种灾祸);灾时(灾变的时间);灾疚(祸患疾苦);灾毒(祸患);灾故(灾患);灾魔(祸患;灾难)

    (6) 罪恶

    灾,纪也。——《谷梁传》。范宁注:“灾,谓罪恶;纪,治理也。”

    动词

    (1) 伤害,使受灾害

    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论衡》

    (2) 焚烧

    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汉书》

    英文翻译

    calamity, disaster, catastrophe

    方言集汇

    ◎ 粤语:z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i1 [东莞腔] zai1 [台湾四县腔] zai1 [客英字典] zai1 [宝安腔] zai1
    ◎ 潮州话:z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祖才平聲開口一等cai/zoits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