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易

píng yì [ ping yi]
注音 ㄆ一ㄥˊ 一ˋ
词性 形容词

词语释义

平易 píngyì

(1) 性情或态度谦逊和蔼

平易近人
amiable

(2) 文章浅近易懂

(of a piece of writing) plain

(3) 妥当简易

其理平易
simple

(4) 平坦宽广

地势平易
plain

词语解释

  1. 犹平治,平整。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 杜预 注:“易,治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平易相土,观地分州。”《新唐书·张茂昭传》:“平易道路,以待西军。”

  2. 平坦宽广。

    《管子·形势解》:“地险秽不平易,则山不得见。”《明史·余子俊传》:“三边惟 延庆 地平易,利驰突。” 清 魏源 《华山》诗之一:“一石一草木,尚压千万峰。岂肯放平易,招引人世踪。”

  3. 性情温和宁静;谦逊和蔼。

    《庄子·刻意》:“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老残游记》第十八回:“性情又极其平易,从不肯轻慢人的。” 周立波 《张满贞》:“现在,在人们的眼里,除了可尊敬,她还显得平易可亲,好象就是大家中间的一个了。”

  4. 平和简易。

    《管子·霸言》:“其立之也以整齐,其理之也以平易。”《后汉书·崔駰传》:“济兹兆庶,出於平易之路。”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而下易达。”

  5. 浅近易懂。

    《朱子语类》卷七十:“卦辞有平易底,有难晓底。”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其言平易明切,亦未有所谓奇怪。”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二)》:“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

引证解释

⒈ 犹平治,平整。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司空以时平易道路,圬人以时塓馆宫室。”
杜预注:“易,治也。”
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平易相土,观地分州。”
《新唐书·张茂昭传》:“平易道路,以待西军。”

⒉ 平坦宽广。

《管子·形势解》:“地险秽不平易,则山不得见。”
《明史·余子俊传》:“三边惟延庆地平易,利驰突。”
清魏源《华山》诗之一:“一石一草木,尚压千万峰。岂肯放平易,招引人世踪。”

⒊ 性情温和宁静;谦逊和蔼。

《庄子·刻意》:“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
《老残游记》第十八回:“性情又极其平易,从不肯轻慢人的。”
周立波《张满贞》:“现在,在人们的眼里,除了可尊敬,她还显得平易可亲,好象就是大家中间的一个了。”

⒋ 平和简易。

《管子·霸言》:“其立之也以整齐,其理之也以平易。”
《后汉书·崔駰传》:“济兹兆庶,出於平易之路。”
宋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而下易达。”

⒌ 浅近易懂。

《朱子语类》卷七十:“卦辞有平易底,有难晓底。”
明方孝孺《答王仲缙》:“其言平易明切,亦未有所谓奇怪。”
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二)》:“外国的平易地讲述学术文艺的书,往往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增添活气。”

平易的国语词典

性情谦逊平和。

如:「文句平易」。

平易的网络释义

平易

  • 平易,指性情谦逊平和;文字浅显易懂。见《庄子·刻意》:“圣人休休焉,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矣。”
  • 平易的翻译

    英语: amiable (manner)​, unassuming, written in plain language, easy to take in
    德语: Einfachheit (S)​
    法语: amiable (manière)​, modeste, écrit en langage simple, facile à comprendre

    平易造句

    这个明星没有一点架子,是那样的平易近人。
    他虽然贵为院长,但秉性却平易近人,一点架子也没有。
    老院长平易近人,深受同学们爱戴。
    从前气冲牛斗的他,如今也变得平易近人了。
    他为人平易近人,大家都愿意跟他交朋友。
    老师十分平易近人,有问题直接向他反应即可。
    一个全国赫赫有名的学者,还这么平易近人,真是大巧若拙啊!
    我们的校长平易近人,对同学十分关心。
    老党员看起来挺严肃,其实与他交谈起来,在发现,他是多么的平易近人。
    我们班的王老师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有些偶象明星私底下非常平易近人,并不如外界所想像的那麼高高在上。
    他是那样平易近人,但又始终坚定不移,这正是他的不凡之处。
    年轻的王警官平易近人,智勇双全是同学们争相崇拜的偶像。
    老校长面容慈祥,平易近人,说话又很有趣,我们都喜欢和他在一起探讨问题。
    我们的老师平易近人,我们在课外可以和他无拘无束地说笑。
    眼前的这位杨先生,衣着朴素,平易近人,谈吐高雅,待人接物间彰显出特有的从容和睿智。
    这种极端的要么全有要么全无的结局,远不及吸血鬼和男巫类作品那样平易。
    这位作家的文章平易近人,老妪能解,因此深受读者欢迎。
    我们平时在沸点网络电视的一些节目中对宋丹丹的印象是比较平易近人的,但是显示的情况似乎并不是这样。
    他的谈吐总是平易近人的,这种单纯既掩饰了他对某些事物的无知,也表现了他的良好的风度和宽容。托尔斯泰。

    汉字详情

    píng [ping]
    部首: 310
    笔画: 5
    五笔: GUH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FJ
    四角: 10409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2) 同本义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3)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4)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平,正也。”

    将以教民平好恶。——《吕氏春秋·适音》。注:“平,正也。”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5) 又如:平楚(平野;又谓从高处远望,丛林树梢齐平);平展展(形容平整舒展);平基(船上平放的垫板);平蔚(平展繁盛);平川旷野(广阔的平原田野);平碧(一片平展的绿色);平川地(平原旷地);平壤(平地);平畴(平坦的田地);平阳(平坦宽敞);平康(平坦广大);平阡(田间的平坦小路);平罔(指山脊平坦处);平莽(谓平坦广阔的草原);平盈(平坦);平圃(平坦的园圃)

    (6) 平安;太平

    平人者,不病也。——《素问·平人气象论》

    (7) 又如:清平(升平。太平);平裕(平安充裕);平不答的(平平和和的,没有波折);平靖(稳定平静);平吉(太平安吉);平善(平安,安康);平顺(平安顺遂;平稳顺畅)

    (8) 均平;齐一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 又如:平夜(犹半夜);平春(仲春);平火(亦作“平伙”。谓平均分摊);平颁(谓平均分发);平繇(平均使用力役);平概(使平齐划一);平富(均平薄敛)

    (10) 均等

    从上观之适与地平。——宋· 沈括《梦溪笔谈》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易·乾》

    (11) 又如:平肩(地位平等);平牒(古代职衔相等的方镇平等的互通文牒);平揖(本谓双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平状(犹言对等之礼);平出平入(地位平等,可以随意出入)

    (12) 平允,公正

    昊天不平。——《诗·小雅·节南山》

    法平则吏无奸。——《商君书·靳令》

    既和且平。——《诗·商颂·那》

    (13) 又如:持平(公正,公平);不平(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平明(公平明察;天刚亮的时候);平粜(平价出售);平扑扑(形容很平常);平情(冷静;公平);平虚(虚心平允);平格(公正至善);平干(公正干练);平狱(公正判案);平肃(公正严肃)

    (14) 普通 。如:平平(普通;平常);平岁(普通丰收之年);平人(平民);平白(平时,平常);平平泛泛(平常,一般);平昔(往常);平头百姓(平民百姓);平等之人(平常人);平剑(普通剑器);平步(平常之举步)

    (15) 正,当 。如:平午(正午,中午);平昼(正午;白天)

    动词

    (1) 平地,平整土地

    原隰既平。——《诗·小雅·黍苗》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列子·汤问》

    (2) 又如:平了三亩地;平济(治理);平塞(填平)

    (3) 平定;平息

    丧乱既平。——《诗·小雅·常棣》

    今北土未平,马超、 韩遂尚在 关西,为 操后患。——《资治通鉴》

    平夷狄之乱。——《淮南子·泛论》

    以佐王平邦国。——《周礼·大司马》

    (4) 又如:扫平(扫荡平定);讨平(讨伐平定);平忽(平息;平静);平一(平定统一);平收(平定,收捕);平除(平定而根除之);平涤(平定荡涤);平荡(扫荡平定);平灭(用武装镇压消灭);平讨(讨伐平定)

    (5) 通“评”。评论

    大事当共平议。——《三国志·魏书·杜畿传》

    平《公羊》、《谷梁》同异。——《汉书·瑕丘江公传》

    事成,以传示天下,与海内平之。——《汉书·王莽传上》

    (6) 又如:平章(评议;商量);平章政事(丞相);平说(陈说评论);平画(评议谋划);平道(犹评议,评说);平注(评注。评论注解);平脏(平定赃物的价值);平铨(比较评量);平论(评论)

    (7) 宽恕 。如:平宥(宽宥;宽恕);平恕(持平宽仁)

    (8) 平复,康复 。如:平愈(平复痊愈);平服(痊愈,复原;用武力平靖);平复(痊愈;康复);平复如旧(恢复健康)

    (9) 媾和;和好

    平戎于王。——《左传·僖公十二年》。注:“和也。”

    平陈与 宋。——《诗·邶风·击鼓》

    (10) 又如:平戎(原谓与戎人媾和。后指对外族采取和解政策,或平定外族)

    (11) 互无胜负 。如:这场足球最后平了

    名词

    (1) 平野;平处;亦指平面 。如:水平;平巷(在矿床或岩层里挖成的水平的地下巷道);平陵(平地和丘陵);平洋地(平地);平陂(平地与倾斜不平之地)

    (2) 汉语声调之一 。如:平字(平声的字,对仄字而言);平侧(平仄)。见“四声”

    (3) 标准

    以法为平。——叶适《故大理正知袁州罗公墓志铭》

    副词

    (1) 无缘无故地 。如:平白(无缘无故);平空里(平白无故);平空(凭空;突然;无缘无故)

    (2) 全部地 。如:平吞(全吞;一口吞没)

    英文翻译

    flat, level, even; peaceful

    方言集汇

    ◎ 粤语:peng4 ping4
    ◎ 客家话:[梅县腔] piang2 pin2 [海陆丰腔] pin2 piang2 pe2 [客语拼音字汇] piang2 pin2 [陆丰腔] pin3 piang3 [客英字典] pin2 [东莞腔] pin2 piang2 [沙头角腔] pin2 piang2 [台湾四县腔] pin2 piang2 pe2 [宝安腔] pin2 | piang2
    ◎ 潮州话:pêng5(phêng), pên5(phê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仙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便房連仙A開平聲開口三等仙Abʰĭɛnbjen/bien
    部首: 429
    笔画: 8
    五笔: JQRE

    英文翻译

    change;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