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症

gān zào zhèng [ gan zao zheng]
注音 ㄍㄢ ㄗㄠˋ ㄓㄥˋ

词语释义

干燥症 gānzàozhèng

(1)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口腔干燥症和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为特征

xerosis

词语解释

基本内容

[xerosis]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干燥性角膜结膜炎、口腔干燥症和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为特征 干燥症可发生在各个年龄层,好发于 40 ~ 50 岁的女性,男与女的比例约为 1:9。致病机理至今尚未完全了解。临床表现早期以干眼症、干口症、外分泌腺肿、关节炎等为主,晚期则可能侵犯内脏器官,包括肺脏、肾脏、肝脏等。亦有少数病人可能罹患恶性肿瘤,尤其是淋巴瘤。 干眼症的检查方法包括修门氏检查(将长条型的滤纸放在下眼睑,若五分钟后,滤纸被双眼湿润的长度皆少于 0.5 公分,则干眼症的诊断是确定的,若只有一边,则只是可能的诊断)及 Rose Bengal 染剂检查,(Rose Bengal 是一种染剂,能染出角膜或结膜被破坏的表皮细胞)。 干口症的检查则包括唾液腺的切片检查…

干燥症的网络释义

干燥症

  • 干眼症的检查方法包括修门氏检查(将长条型的滤纸放在下眼睑,若五分钟后,滤纸被双眼湿润的长度皆少于 0.5 公分,则干眼症的诊断是确定的,若只有一边,则只是可能的诊断)及 Rose Bengal 染剂检查,(Rose Bengal 是一种染剂,能染出角膜或结膜被破坏的表皮细胞)。
  • 干口症的检查则包括唾液腺的切片检查,唾液腺的核子医学扫描等。在腺体外的表现,如肺脏以间质性肺炎、肺纤维化来表现,肾脏较常见的是肾小管酸化症,在肝脏方面常见的是肝功能异常、肝脏肿大、慢性活动性肝炎及原发性胆道硬化症。
  • 诊断的标准有美国及欧洲的版本,将自体抗体与唾液腺切片的结果列为必备的要件。在治疗方面,以症状为主,干眼症可使用人工泪液,干口症则多喝水,或以食物或药剂刺激唾液分泌。另外抗疟疾药物奎宁具有免疫调节的功能,亦有部分病人的唾液分泌会获得改善。
  • 干燥症造句

    激素降低是眼干燥症病因学的重要因素。
    据悉,大卫是世界上首个已知的“色素性皮肤干燥症”患者。
    结论上、下泪点泪道栓塞术方法简单,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轻中度角结膜干燥症的有效方法。
    目的探讨泪液引流装置对眼干燥症的治疗效果。
    结论:颌下腺移位术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的临床近期疗效良好,可改善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
    背景与目的:口干燥症是鼻咽癌放疗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它严重影响患者放疗后的生存质量。
    目的比较中药糖浆和匹鲁卡品治疗口干燥症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口干燥症的情况及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探讨影响口干燥症的相关因素,以期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对患者的讲话、吞咽、睡眠有严重影响,患牙病的几率增加。
    深入认识眼表与泪膜的关系有助于眼干燥症的病理生理研究。
    缺少维生素也叫眼球干燥症。
    他们发现接受过绿茶精华液治疗的一组病体的泪腺腺体损伤明显减少,由于干燥症通常表现为口干,这就表明干燥症状得到缓减。
    这种情况下,结膜干燥症也和干眼症的有一定程度的关系。
    目的观察口腔干燥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唾液分泌情况,了解唾液分泌减少与临床表征之间的相关关系。
    鼻咽癌放疗后口干燥症对患者的讲话、吞咽、睡眠有严重影响,其牙齿的患病率增加。
    本文在人工泪液治疗眼干燥症的基础上,着重从病理学和免疫学研究角度在病因上对眼干燥症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汉字详情

    gān,gàn [gan]
    部首: 310
    笔画: 3
    五笔: FGGH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J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gān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类的猎具、武器,本是用于进攻的,后来用于防御。本义:盾牌)

    (2) 同本义

    盾,自关而东或谓之干。——《方言》九

    朱干玉戚以舞大武。——《礼记·祭统》。注:“朱干,赤盾。”

    司干。——《周礼·春官·序官》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注:“干橹,小楯大楯也。”

    能执干戈以卫社稷。——《礼记·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韩非子·五蠹》

    (3) 又如∶干羽(盾牌和雉羽,供乐舞之用);干革(干即盾;革即甲胄类。泛指兵器);干橹(小盾大盾);干戎(兵戎。通称兵器、军队)

    (4) 岸;水畔

    鸿渐于干。——《易·渐卦》。释文引郑注:“干,水傍,故停水处。”

    秩秩斯干。——《诗·小雅·斯干》。朱注:“干,水涯也。”

    昔者吴干战。——《管子·小问》。注:“干,江边地也。”

    而不知干队之败。——《史记·春申君传》。索隐:“干,水边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诗·魏风·伐檀》

    (5) 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 。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

    (6) 天干 。如:干支(天干地支,实际上是“幹枝”的一种比喻说法)

    (7) 姓

    动词

    (1) 捍卫

    (2) 又如:干害(捍护)

    (3) 触犯;冒犯;冲犯;冲

    干,犯也。——《说文》

    轍恐犯忌而干讳。——《楚辞·七谏·谬谏》

    以干先王之诛。——《书·胤征》

    以干天祸。——《公羊传·宣公十二年》

    若干二命以求杀予。——《国语·晋语四》

    (4) 又

    则上下不干。

    乃背晋干 宋。——《史记·管蔡世家》

    赵孟使人以其乘车干行,献 子执而戮之。——《国语·晋语五》

    干国之纪。——《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左传·文公四年》

    故吏不敢以非法遇(对待)民,民不敢犯法干法官也。——《商君书·定分》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唐· 杜甫《兵车行》

    (5) 又如:干渎(冒犯。干:干犯;抵触;烦扰);干触(冒犯;触犯);干凌(干犯欺凌);干典(违犯法典);干命(违犯命令);干行(指冲撞军列);干戾(触犯法令而获罪)

    (6) 立,建立

    后知张顺干了功劳。——《水浒传》

    (7) 求,求取

    皆干赏蹈利之兵也。——《荀子·议兵》

    其欲干酒肉之味邪?——《庄子·徐无鬼》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时墨者东郭先生将北适 中山以干仕。—— 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8) 又如:干名(求取名位);干求(求取功名);干谒(为谋求禄位而谒见当权者);干进(营谋官职地位);干索(索要;强取);干进(谋求仕进);干请(请托)

    (9) 干预;干扰

    皆妇人干政之所致也。——《后汉书·蔡邕传》

    明君使事不相干。——《韩非子·用人》

    (10) 关涉;牵扯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宋·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

    (11) 又如:干己(关系,责任);干累(连累;牵连);干纪(关系;职责);干属(关系);干惹(牵涉,关连)

    (12) 怠慢,慢待 。如:主人走了,把我们干起来了

    形容词

    (1) (形声。从乙(表示向上),倝( gàn)声。①本义:天。②引申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

    (2) 同引申义

    方将被发而干。——《庄子·田子方》

    剖其中,干若败絮。——刘基《卖柑者言》

    干东土。——《吕氏春秋·爱类》

    外强中干。——《左传·僖公十五年》

    然而旱干水溢。——《孟子·尽心下》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

    (3) 又如:干冬(干燥少雨的冬季);干荒(干旱);干烘茶(采摘后不经过揉制而直接烘干的茶叶);干堆(干柴堆。比喻色迷之人)

    (4) 枯竭

    予贸得其一,剖之,如有烟扑口鼻,视其中,则干若败絮。——明· 刘基《卖柑者言》

    (5) 又如:干蛋(方言。穷光蛋);干竭(枯竭)

    (6) 干亲。谓没有血缘或婚姻关系而结认的亲戚关系

    赵氏干娘, 高皇(明太祖朱元璋)义父之妻也。—— 明· 文林《琅琊漫抄》

    (7) 又如:干爷(义父);干大(方言。干爹,义父);干老子(干爹);干生子(干儿子);干达达(干爹,义父)

    (8) 形容声音干涩嘶哑 。如:干哑(干涩嘶哑)

    动词

    (1) 使干,竭尽

    干泽而渔。——刘向《说苑》

    (2) 怠慢;使对方难堪

    从今日起,且干着他,不理他,他两个自然有些着慌。——《儿女英雄传》

    (3) 又

    没奈何,站起身来干了人家,一句说了六个大字,道是:“多礼,我不敢当。”

    名词

    (1) 加工制成的干食品

    人负朱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宋· 沈括《梦溪笔谈·官政》

    (2) 又如:豆腐干;萝卜干;干肉;干脯(干肉)

    副词

    (1) 徒然,白白地

    干愁漫解坐自累,与众异趣谁相亲。——唐· 韩愈《感春》

    (2) 又如:干落落(白白地);干发虚(空有打算而不能兑现);干拌(白吵;白费口舌);干白(白说,白搭)

    (3) 虚假地,表面地

    晔干笑云:“罪至”而已。——《宋书·范晔传》

    (4) 又如:干乔(装模作样)

    (5) 另见 gàn

    gàn

    名词

    (1) (形声。从木,倝( gàn)声。本义:筑墙板。筑土墙时两边所用的木板)

    (2) 同本义

    榦,筑墙端木也。——《说文》。字亦俗作幹。按,植于两边者曰榦,植于两端者曰楨。散文则亦通称也。古筑墙先度其广,轮乃树楨,榦,继施横板于两边,榦内以绳束榦,实土筑之。一板竣则层累而上,五板为堵。

    平板榦,称畚筑。——《左传·宣公十一年》

    姚信、 楼玄,…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三国志·陆凯传》

    (3) 又如:榦楨(筑墙所用的主柱,竖在两旁的叫“榦”,竖在两端的叫“桢”。引申为支柱、支撑)

    (4) 木名。柘树

    名词

    (1) 主干

    故枝不得大如榦,末不得强于本。——《淮南子·主训》

    柏虽大榦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徐霞客游记》

    魂兮归来,去君之恒干,何为四方些?——《楚辞·屈原·招魂》

    (2) 又如:躯干;干子(树干);干本(树木的主干);干貌(体貌);干力(指体力强健);骨干(在总体中起主要作用的人或物);干翮(主翮。翮,羽的主茎);干翼(主干与辅翼);干辅(主干与辅佐)

    (3) 引申为本质

    是故柔弱者,生之榦也。——《淮南子》。高诱注:“榦,质也。”

    (4) 胁

    上佐食,举尸牢胁,尸受振祭哜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5) 效果;用处

    况且朱三是穷人,讨也没干。——《二刻拍案惊奇》

    (6) 地位低下的官吏

    (7) 又如:干人(即府干。达官贵人府中的办事人员。也称“干办”);干吏(干练的官吏。多指州郡衙门中的办事人员)

    (8) 一种俸禄 。如:干禄(南北朝时勋贵、官吏对被役使的“干”收取免役绢作为一种额外俸给,称“干禄”)

    (9) 干部的简称 。如:干群关系;以工代干;干属(干部的家属)

    (10) 事情 。如:公干;有何贵干?

    (11) 姓

    动词

    (1) 做,从事于或忙于做某事,尤指从事某项职业

    宁宗庆元五年,右谏议大夫 张奎言乞行下州县,保正止许干当本都贼盗、斗殴、烟火、公事,不许非泛科配。——《文献通考·职役·历代乡党版籍职役》

    (2) 又如:让我干什么都可以;干不的(干不了);干办(办理;处理);干当(承办)

    (3) 主管

    光武即位,知 湛名儒旧臣,欲令干任内职,征拜尚书。——《后汉书·伏湛传》

    (4) 又如:干管(主持;管理);干官(古代掌管均输之官);干掌(掌管,管理);干运(运筹干办);干当(主管;经办)

    (5) 建立;求取 。如:干功(建功)

    (6) 通“扞”( hàn)。护卫,遮挡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诗·周南·兔罝》

    (7) 又如:干夜(护卫巡夜)

    形容词

    (1) 干练

    邕善书计,强记默识,以干济见知。——《北齐书·唐邕传》

    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干肃(干练而慎重);干直(干练正直);干绩(优异的业绩);干誉(以办事干练而获得的声誉)

    (3) 通“扞”( hàn)。乱

    治宜于时而行之,则不干。——《商君书·壹言》

    (4) 另见 gān

    英文翻译

    oppose, offend; invade; dried

    方言集汇

    ◎ 粤语:gon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on5 [台湾四县腔] gon1 [客语拼音字汇] gon1 [陆丰腔] gon1 [梅县腔] gon1 [海陆丰腔] gon1 [宝安腔] gon1 [东莞腔] gon1 gon5 [沙头角腔] gon1
    ◎ 潮州话:gang1 guan1 (kang ku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五寒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古寒平聲開口一等kankɑn
    zào [zao]
    部首: 414
    笔画: 17
    五笔: OKKS
    五行:
    仓颉: FRRD
    四角: 9689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

    (2) 同本义(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燥,干也。——《说文》

    火就燥。——《易·文言传》

    燥,焦也。——《释名》

    唇焦口燥呼不得。——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燥荻枯柴。——《资治通鉴》

    (3) 又如:燥吻(干燥的嘴唇);燥坼(干燥坼裂);燥劲(干燥强劲);燥刚(干燥刚劲);燥气(干燥之气);燥急(干渴得利害);燥渴(口渴)

    (4) 焦急,焦躁

    往往燥心污笔。——宋·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

    (5) 又如:燥暴(暴躁;急躁);燥灼(焦急如焚);燥急(焦躁不安)

    英文翻译

    dry, parched, arid; quick-tempered

    方言集汇

    ◎ 粤语:cou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u1 cau5 [梅县腔] zau1 [台湾四县腔] zau1 cau5 [宝安腔] zau1 | cau5 [沙头角腔] zau1 [客语拼音字汇] cau4 zau1 [客英字典] cau5 zau1
    ◎ 潮州话:c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蘇老上聲開口一等sĭəusaux/sav
    zhèng,zhēng [zheng]
    部首: 513
    笔画: 10
    五笔: UGHD
    五行:
    仓颉: KMYM
    四角: 00111

    详细解释

    zhēng

    名词

    (1) 腹中结块的病

    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症。——晋· 王叔和《脉经》

    (2) 又如:病症(病征。按:病征的 “症”,在古时只作“證”。症是近代的俗字);症坚(症结);症痼(腹中积久未消的痞块);症瘕(腹中结块的病。喻固陋寡闻);症噎(腹中结块,食塞咽喉)

    (3) 另见 zhèng

    zhèng

    名词

    (1) 症候;病象。古通“證”

    荔枝核性太热,补阴,人有阴症寒疾者,取七枚煎汤饮之,汗出便差。亦治疝气。——《五杂俎·物部三》

    (2) 又如:死症(绝症。无法治好的病);险症(危险的症候);顽症(难治或久治不愈的病症);崩症(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症象(症状)

    (3) 另见 zhēng

    (4) “證”另见 zhèng

    英文翻译

    disease, illness, ail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zing1 zing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siin5 [梅县腔] zhin5 [沙头角腔] zin5 [客语拼音字汇] zin4 [海陆丰腔] zhin5 [宝安腔] zin5 [陆丰腔] zhin5 [客英字典] zhin1 [东莞腔] z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陟陵平聲開口三等ţĭəŋtring/tiong

    干燥症的拼音相近

    意思相近

    分类信息

    含十二生肖词语

    描写季节的词语

    拼音首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