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号

xí hào [ xi hao]
繁体 蓆號
注音 ㄒ一ˊ ㄏㄠˋ

词语释义

1.以草席临时搭造的号房。

词语解释

  1. 以草席临时搭造的号房。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开试》:“坐满了怎么处,也罢,到这边蓆号坐。”

引证解释

⒈ 以草席临时搭造的号房。

明阮大鋮《燕子笺·开试》:“坐满了怎么处,也罢,到这边蓆号坐。”

席号的网络释义

席号

  • 【词目】席号
  • 【释义】以草席临时搭造的号房。号:号房,科举考场中生员答卷和食宿之所。人各一小间,每间有编号。
  • 【出处】明·阮大铖《燕子笺·开试》:“坐满了怎么处?也罢,到这边席号坐罢。禀老爷,点名搜检已毕,请封条封门。”
  • 汉字详情

    [xi]
    部首: 318
    笔画: 10
    五笔: YAM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TL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蓆”的古字。会意。从巾,庶省声。天子诸侯的席有刺绣镶边,故从巾。席用来待广大宾客,故从“庶”省。本义:供坐卧铺垫的用具。后又曾写作“蓆”) 同本义

    席,藉也。礼天子诸侯席有黼绣纯饰。——《说文》。按,即筵也。方幅如巾,故从巾。

    设莞筵纷纯,加缫,席画纯。——《周礼·司几筵》。疏:“初在地者一重,谓之筵。重在上者,即谓之席。”

    设之曰筵,坐之曰席。——《礼记·祭统》注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诗·邶风·柏舟》

    结发同枕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觉时之枕席。——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席地而卧。——清· 方苞《狱中杂记》

    席地倚墙。——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2) 又如:席包(以苇席或高粱篾席制的包);席具(铺垫用具);席户(悬席为户。比喻房子的简陋);席号(以草席搭建的临时棚屋);席荐(席子与草荐,都是草编的坐卧用具)

    名词

    (1) 座位;席位

    席而无上下,则乱于席次矣。——《孔子家语》

    变色离席。(大惊失色离开座位)。——《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席舍(贡院中的试场座位、考舍);席尊(首席);上席;下席;硬席;专席;来宾席;被告席

    (3) 成桌的饭菜,酒筵

    饮酒酣,武安起为寿,坐皆避席优。——《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所赐者兴,受爵,降席下,奠爵,再拜稽首。——《仪礼·燕礼》。郑玄注:“席下,席西也。”

    (4) 又如:席尊(指主持酒席的人);席面(宴席上与主人对席的客位);流水席;还席

    (5) 职位

    常恐诸子侈席势凌人。——《旧唐书·房乔传》

    这钱谷一席,有个小徒很过得去,可以叫他来效劳。——《负曝闲谈》

    步武离台席,徊翔集帝梧。——唐· 刘禹锡《赠杨尚书》

    (6) 旧称所司职务为席,如管刑名的幕宾称刑席,管钱谷的称钱席;教师称教席

    每一个人替他们安置一席,倒也不难。——《文明小史》

    (7) 船帆

    早行篙师怠,席挂风不正。——杜甫《早发》

    (8) 姓

    动词

    (1) 铺席,登席就坐

    乃席宾。——《仪礼·乡饮酒礼》

    必正席,先尝之。——《论语》。皇疏:“犹坐也。”

    席于门中。——《仪礼·特性馈食礼》

    赵旃夜至于 楚军,席于军门之外。——《左传·宣公十二年》

    (2) 凭借,倚仗

    吕产、 吕禄席太后之宠。——《汉书·刘向传》

    (3) 垫,压

    相枕席于道路。——班固《汉书》

    量词

    用于表示酒席的数目。如:办了三席酒;一席话

    英文翻译

    seat; mat; take seat; banquet

    方言集汇

    ◎ 粤语:zik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t8 [客语拼音字汇] qid6 xid6 [客英字典] sit8 cit8 [宝安腔] cit8 [梅县腔] sit8 [台湾四县腔] sit8 cit8 [陆丰腔] sit8 [东莞腔] cit8 [海陆丰腔] sit8 cit8
    ◎ 潮州话:ciêh8/cioh8 , siah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祥易昔開入聲開口三等zĭɛkzsiek/sziek
    hào,háo [hao]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KGN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MVS
    四角: 60027

    详细解释

    háo

    动词

    (1) (会意。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號”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號”,现在简化为“号”。本义:大声喊叫)

    (2) 同本义

    号,呼也。——《尔雅》

    谁之永号?——《诗·魏风·硕鼠》

    公号庆郑。——《国语·晋语》

    号呼而转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因大号,一墟皆惊。——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阴风怒号。——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号泣载道。——《明史》

    (3) 又如:号噪(呼叫,喧嚷);号踯(号叫跳顿);号佛(高声念佛)

    (4) 哭而有言

    号,痛声也。——《说文》

    以哭有言者为号。——《颜氏家训·礼》

    老聃死, 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庄子·养生主》

    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韩愈《进学解》

    先号咷而后笑。——《易·同人》

    号呼达旦。——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号啕痛(歇后语:哭);号天搭地(大声哭叫);号天哭地(哭天抢地);号泣(大声哭泣)

    (6) 动物引声长鸣,大风发出巨响

    昆吾之山有兽焉,其音如号,——《山海经·中山经》

    (7) 又如:寒号虫;号群(禽兽鸣号以求群类);号怒(怒号,指风声疾厉);北风怒号

    (8) 另见 hào

    hào

    动词

    (1) 扬言有

    项羽兵四十万,号百万。——《史记·高祖本纪》

    (2) 又如:口喧佛号(大声念佛)

    (3) 命令,发令

    发枪之号。——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4) 又如:号令

    (5) 召唤;呼唤 。如:号召

    (6) 宣称,称号

    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

    号之曰燧人氏。

    号为军机四卿。——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名词

    (1) 名位;名称;称谓

    号为张楚。——《史记·陈涉世家》

    赐号称王。——《汉书·李广苏建传》

    (2) 又如:号位(称号和爵位;名号);号带(军旗。古代大将出征,旗上绣出主帅姓氏,叫号旗);号名(标志;称谓;位号);国号;年号

    (3) 记号;标帜 。如:号记(标记,记号);号箭(用来传达信号的响箭)

    (4) 别号。名、字以外的称谓

    号曰醉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号刚峰。——《明史》

    (5) 又如:号谥(谥号。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将葬,按其生前事迹给予寓意褒贬的称号);号簿(犹今登记簿);号屏(雨师的别名)

    (6) 用以识别敌我的口令、暗号 。如:号哨(表达信号的口哨);号炮(军内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号火(用作信号的火光;旧时军内为传信息而举的火)

    (7) 指编列的次序或等第。亦指编列次序的事物 。如:号件(挂过号的函件、电报等)

    (8) 犹种,类。多为贬义 。如:那号人

    (9) 管乐器号角、号筒、军号等的简称 。如:号筒;号头(号角的别称)

    (10) 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 。如:起床号,熄灯号

    (11) 商店的代称

    找了一家汇票号,是个日昇昌字号,汇了八百两,寄江南 徐州家里去。——《老残游记》

    量词

    (1) 表示人数的单位。如:一百多号人

    (2) 表示次序,常放在数目字之后。如:三十五号文件,车牌H-10098号

    (3) 表示一个月里的日子。如:八月五号

    (4) 另见 háo

    英文翻译

    mark, sign; symbol; number

    方言集汇

    ◎ 粤语:hou6
    ◎ 潮州话:ho7 h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十七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倒去聲開口一等ɣɑughauh/h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