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帐篷
(1) 用帆布或其他材料做的折叠式住处
词语解释
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
冰心 《寄小读者》二二:“这一天 康璧 从田间归来,看见他妻和子的尸身,纵横的倒在帐篷的内外。”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出了沟口,见 玉女峰 下,有一片帐篷,少数点着暗淡的灯火。”
引证解释
⒈ 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东西,可随时拆下转移。
引冰心《寄小读者》二二:“这一天康璧从田间归来,看见他妻和子的尸身,纵横的倒在帐篷的内外。”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出了沟口,见玉女峰下,有一片帐篷,少数点着暗淡的灯火。”
帐篷的国语词典
可拆合自由搬运的组合式住宅。由支架,及可折叠的皮革、布、塑胶等组合而成,除用于游牧、狩猎外,亦应用在露营登山、马戏团等。
帐篷的网络释义
帐篷 (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
帐篷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长声。巾,麻丝织品。本义:篷帐,有顶的篷帐)
(2) 同本义 。一种张挂或支架起来作为遮蔽用的器物。通常用布帛毡革制成
帐,帱也。——《说文》
帱谓之帐。——《尔雅》
在上曰帐,在旁曰帷,禅帐曰帱。——《何承天纂要》
项羽晨朝上将军 宋义,即其帐中斩 宋义头。——《史记·项羽本纪》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3) 又如:帷帐(帷是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帐是有顶的篷帐);帐具(陈列帷帐入筵。指备膳、帷帐和膳具);帐门(篷帐的出入口);帐下(营帐中;将帅的部下);帐内(军幕中的将佐);帐天(布篷);帐落(游牧部落聚居之处);帐殿(作为行宫的帐幕);帐幄(帐御。帷帐衣服等);帐饮(在郊野张设篷帐,宴饮送别);帐饯(设帐置酒饯行)
(4) 蚊帐,床帐
帐,张也,张施于床上也。——《释名》
偷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淮南子》
(5) 又如:帐檐(帐荫子。帐子前幅上端下垂如檐,用作装饰的横幅);帐钩(床帐的金属框架)
(6) 古代游牧民族计算人户的单位 。因他们逐水草而居,每户住一顶帐篷,故按帐计人户数
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后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逢声。本义:车船等用以遮蔽风雨和阳光的设备。用篾席或布制成)
(2) 同本义
篛篷覆之。——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篷舟(篷船);篷船(有篷盖的船);篷厂(棚子,棚盖);篷声(雨落船篷之声);篷庐(像篷盖似的屋子);篷底(船篷之下)
(4) 船帆 。又如:篷帆(船帆);篷索(系船帆的绳子);篷脚(指控制船帆的绳索);篷篙(船帆和篙子);篷樯(船帆和桅杆)
(5) 船 。如:篷窗(船窗)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pung2 [台湾四县腔] pung2 [梅县腔] pung2 [海陆丰腔] pung2 [客语拼音字汇] pung2 [东莞腔] pung2 [宝安腔] p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蓬 | 薄紅 | 並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通 | 東 | bʰuŋ | bu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