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帷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帐和帷。
《后汉书·宣秉传》:“ 秉 性节约,常服布被,蔬食瓦器。帝尝幸其府舍……即赐布帛帐帷什物。” 李贤 注:“《周礼》:‘幕人,掌帷帟幄幕。’ 郑玄 曰:‘在旁曰帷。’《尔雅》曰:‘幬谓之帐。’”
犹帷幕。
《太平御览》卷八二○引 三国 魏 曹植 《望恩表》:“欲遣人到 鄴 ,市 上党 布五十疋,作车上小帐帷,謁者不听。”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羊虎》:“輜軿轂击,帐帷蔽天,丝竹之音,闻数十里。”
引证解释
⒈ 帐和帷。
引《后汉书·宣秉传》:“秉性节约,常服布被,蔬食瓦器。帝尝幸其府舍……即赐布帛帐帷什物。”
李贤注:“《周礼》:‘幕人,掌帷帟幄幕。’ 郑玄曰:‘在旁曰帷。’《尔雅》曰:‘幬谓之帐。’”
⒉ 犹帷幕。
引《太平御览》卷八二〇引三国魏曹植《望恩表》:“欲遣人到鄴,市上党布五十疋,作车上小帐帷,謁者不听。”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羊虎》:“輜軿轂击,帐帷蔽天,丝竹之音,闻数十里。”
帐帷的网络释义
帐帷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长声。巾,麻丝织品。本义:篷帐,有顶的篷帐)
(2) 同本义 。一种张挂或支架起来作为遮蔽用的器物。通常用布帛毡革制成
帐,帱也。——《说文》
帱谓之帐。——《尔雅》
在上曰帐,在旁曰帷,禅帐曰帱。——《何承天纂要》
项羽晨朝上将军 宋义,即其帐中斩 宋义头。——《史记·项羽本纪》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3) 又如:帷帐(帷是四周相围而无顶的篷帐;帐是有顶的篷帐);帐具(陈列帷帐入筵。指备膳、帷帐和膳具);帐门(篷帐的出入口);帐下(营帐中;将帅的部下);帐内(军幕中的将佐);帐天(布篷);帐落(游牧部落聚居之处);帐殿(作为行宫的帐幕);帐幄(帐御。帷帐衣服等);帐饮(在郊野张设篷帐,宴饮送别);帐饯(设帐置酒饯行)
(4) 蚊帐,床帐
帐,张也,张施于床上也。——《释名》
偷夜解齐将军之帱帐而献之。——《淮南子》
(5) 又如:帐檐(帐荫子。帐子前幅上端下垂如檐,用作装饰的横幅);帐钩(床帐的金属框架)
(6) 古代游牧民族计算人户的单位 。因他们逐水草而居,每户住一顶帐篷,故按帐计人户数
帐者,犹中国之户数也。——《后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隹(
)声。从巾,与丝织品有关。“帷”是帷幕。本义:围在四周的布幕) 同本义帷,在旁曰帷。——《说文》
车帷裳。——《诗·卫风·氓》
蒲蒻蔺席帐帷幢。——《急就篇》
在旁曰帷,在上曰幕。——《说文通训定声》
即将女出帷中。——《史记·滑稽列传》
披帷西向立。——《史记·项羽本纪》
揽辔褰帷。——清· 周容《芋老人传》
(2) 又如:帷薄(帐幔叫帷,竹簾叫薄。可供分隔内外之用);帷盖(车上的帷幕和顶盖);帷堂(丧礼所用的帷幕。设在堂上,以分隔内外);帷帏(犹帷幄。借指君主);帷幌(室内的帷幔)
动词
(1) 用幕布遮挡
周武王乃使人帷而守之。——《新书·连语》
(2) 又如:帷房(张帷的房屋)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vui2 [海陆丰腔] wui2 [客语拼音字汇] vui2 [台湾四县腔] wi2 [宝安腔] wui2 [陆丰腔] wu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帷 | 洧悲 | 云 | 脂B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止 | 脂B | wi | yi/hw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