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门
词语释义
师门
(1) 师傅的家门
(2) 科举时代考取进士的人称考官为师门,后来泛指老师
词语解释
老师的门下。
汉 王充 《论衡·量知》:“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后汉书·班彪传》:“ 京兆 督邮 郭基 孝行著於州里,经学称於师门。” 宋 陆游 《贺曾秘监启》:“孤踪愈远于师门,精意空驰于梦想。”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公於要路,不通一刺,而於乡会师门,惓惓不忘。”
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为仙人 啸父 之弟子,能使火。
晋 左思 《魏都赋》:“ 师门 使火以验术,故将去而林燔。” 张载 注:“ 师门 者, 啸父 弟子,亦能使火。为 孔甲 龙师, 孔甲 不能修其心意,杀而埋之外野。一旦,风雨迎之。讫,则山木皆燔。 孔甲 祠而祷之,未还而道死。”
引证解释
⒈ 老师的门下。
引汉王充《论衡·量知》:“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
《后汉书·班彪传》:“京兆督邮郭基孝行著於州里,经学称於师门。”
宋陆游《贺曾秘监启》:“孤踪愈远于师门,精意空驰于梦想。”
清昭槤《啸亭杂录·徐中丞》:“公於要路,不通一刺,而於乡会师门,惓惓不忘。”
⒉ 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为仙人啸父之弟子,能使火。
引晋左思《魏都赋》:“师门使火以验术,故将去而林燔。”
张载注:“师门者, 啸父弟子,亦能使火。为孔甲龙师, 孔甲不能修其心意,杀而埋之外野。一旦,风雨迎之。讫,则山木皆燔。 孔甲祠而祷之,未还而道死。”
师门的国语词典
老师的门下。
师门的网络释义
师门
师门 (词汇,意指老师的门下。)
师门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2)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动词
(1) 效法;学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2)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門,闻也。从二户相对,象形。按,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宅区域曰门。
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白虎通》
门常闭。——《墨子·号令》
门虽设而常关。——陶渊明《归去来辞》
(3) 又如:门阑(门帘;门框);门钉(大门上的圆头装饰物);门楔(门榄两端靠门框竖立的短木);门吊儿(门上的搭钩);门坎(门槛)
(4) 房屋、围墙、车船等的出入口
门,人所出入也。——《玉篇》
王城十二门。——《周礼·司门》注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王使甲坐于道及其门。——《左传·昭公二十七年》
洞门甚隘。——《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君竟日不出门。(竟:终)——梁启超《谭嗣同传》
(5) 又如:门籍(古时写有朝臣姓名年纪等,凭以出入宫门的门证);门不停宾(宾来即见,不须等候。言主人能礼贤下士);门状(家有丧事,将死者生卒年月及殡葬日期,书写于素纸之上,贴在门首,俗称为门状)
(6) 稽查、征税的关卡 。如:门征(边境关卡征的税,即关税)
(7) 门前,门口
掌扫门庭。——《周礼·天官》
(8) 又如:门墉(门口墙边);门台(门口的台阶);门堂(门侧的堂室。也指家);门戟(门前所列之戟);门塾(闾门两侧的厅堂。古代乡里多于此设立家塾以教化民众)
(9) 水路、陆路必经的出入口 。如:玉门、雁门、虎门、江门等
(10) 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
灶门老婢。——欧阳修《与尹师鲁书》
(11) 又如:门旗(在阵前对称竖立的两面大旗,即指阵门);电门;阀门;闸门
(12) 门径;诀窍
事君而不二兮,迷不知宠之门。——《楚辞·九章》
(13) 又如:窍门(能解决困难问题的好方法);这件事有门了
(14) 家;家族
汝勿妄语,灭吾门也。——《三国志·先主传》
至蔺相如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还兄门。——《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可怜光采生门户。——白居易《长恨歌》
(15) 又如:门闾(指家门);门中(指家族中;称族中已亡者);门功(祖先世代的功劳);门地(家世地位。即门第);门庇(先人的庇荫);门法(家法)
(16) 学术思想或宗教的派别
孔门之徒。——《论衡·问孔》
(17) 又如:佛门;教门;门徒
(18) 类别 。如:分门别类
(19) 动物界的通常最基本部分之一 。如: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20) 传统指跟师傅有关的人 。如:门僧(门下僧人);门下人(门客);门生故吏(学生和老部下);门人(弟子,门生)
(21) 指旧社会封建迷信组织的帮派 。如:清门;洪门;会道门
动词
(1) 守门
宋师败绩,公伤股, 门官歼焉。——《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 如:门敬(送给看门人的财物);门皂(旧时衙门口值守的差役);门公(守门的老头);宅门(深宅大院的大门);门正(掌管城门关闭及出入的人);门吏(守门的小官员)
(3) 攻门
偪阳人启门,诸侯之士门焉。——《左传·襄公十年》
量词
(1) 用于炮。如:一门炮
(2) 用于功课、技术等。如:三门功课;两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