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祖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师承;效法。
《宋书·谢灵运传论》:“ 王褒 、 刘向 、 扬 、 班 、 崔 、 蔡 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
即祖师。
宋 曾巩 《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真六经之羽翼,道义之师祖也。”
称老师的父亲或师父的老师。
《西游记》第十六回:“众僧道:‘师祖来了。’ 三藏 躬身施礼迎接道:‘老院主,弟子拜揖。’” 清 梁章鉅 《称谓录·师之父·师祖》:“ 魏叔子 《师友行辈议》:德业之师,以父道事之,师之父尊其称曰祖,师之妻尊其称曰母,此名之不可杀者也。”《禅林宝训》卷一:“﹝ 演祖 曰﹞山门执事,知因识果,若师翁辅 慈明 师祖乎。”
引证解释
⒈ 师承;效法。
引《宋书·谢灵运传论》:“王褒、刘向、扬、班、崔、蔡之徒,异轨同奔,递相师祖。”
⒉ 即祖师。
引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真六经之羽翼,道义之师祖也。”
⒊ 称老师的父亲或师父的老师。
引《西游记》第十六回:“众僧道:‘师祖来了。’ 三藏躬身施礼迎接道:‘老院主,弟子拜揖。’”
清梁章鉅《称谓录·师之父·师祖》:“魏叔子《师友行辈议》:德业之师,以父道事之,师之父尊其称曰祖,师之妻尊其称曰母,此名之不可杀者也。”
《禅林宝训》卷一:“﹝演祖曰﹞山门执事,知因识果,若师翁辅慈明师祖乎。”
师祖的国语词典
师法、效法。
师祖的网络释义
师祖
师祖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2)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动词
(1) 效法;学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