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旅

shī lǚ [ shi lv]
繁体 師旅
注音 ㄕ ㄌㄩˇ

词语释义

师﹑旅为古代军队编制。《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郑玄笺:'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后因用以指军队。 指战事。 指众属吏。

词语解释

  1. 师、旅为古代军队编制。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 郑玄 笺:“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后因用以指军队。《诗·大雅·常武》:“左右陈行,戒我师旅。”《史记·货殖列传》:“然迫近北夷,师旅亟往,中国委输,时有奇羡。”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一:“国家有事东郊,徵 涇原 师旅,衔命赴难。” 柳亚子 《吊刘烈士炳生》诗:“何时北伐陈师旅,拨尽阴霾见太阳。”

  2. 指战事。

    《汉书·昭帝纪赞》:“承 孝武 奢侈餘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魏书·安丰王延明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 唐 陆贽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天衢尚梗,师旅方殷。” 清 刘大櫆 《朱子颖诗序》:“其出入师旅,屡经锋鏑之危,非 子颖 之能行乎患难也。”

  3. 指众属吏。

    《左传·襄公十年》:“官之师旅,不胜其富。”

引证解释

⒈ 师、旅为古代军队编制。

《诗·小雅·黍苗》:“我徒我御,我师我旅。”
郑玄笺:“五百人为旅,五旅为师。”
后因用以指军队。 《诗·大雅·常武》:“左右陈行,戒我师旅。”
《史记·货殖列传》:“然迫近北夷,师旅亟往,中国委输,时有奇羡。”
唐赵元一《奉天录》卷一:“国家有事东郊,徵涇原师旅,衔命赴难。”
柳亚子《吊刘烈士炳生》诗:“何时北伐陈师旅,拨尽阴霾见太阳。”

⒉ 指战事。

《汉书·昭帝纪赞》:“承孝武奢侈餘敝师旅之后,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魏书·安丰王延明传》:“频经师旅,人物凋弊。”
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天衢尚梗,师旅方殷。”
清刘大櫆《朱子颖诗序》:“其出入师旅,屡经锋鏑之危,非子颖之能行乎患难也。”

⒊ 指众属吏。

《左传·襄公十年》:“官之师旅,不胜其富。”

师旅的国语词典

古时军队的编制,以二千五百人为一师,五百人为一旅。后因以泛称军队。

师旅的网络释义

师旅

  • 师旅,汉语词语,
  • 拼音:shī lǚ,
  • 释义:1、是指师、旅为古代军队编制。2、战事;3、众属吏。
  • 师旅造句

    在网络空间里,公侯伯子男,省市县乡村,军师旅团营,都没有意义。
    曩者青犊肆虐于中原,铜马披猖于西陵,乃命卿总督师旅,扫荡秦、蜀。
    使民日月告凶,旱潦荐至,师旅所处,疫疠为殃,上干天地之和,下丛室家之怨者,朕之过也。
    陈力就列,以义建功,师旅行阵,德仁为固,仗义而强,调气养性,仁者寿长,美才次德,义者行方。
    先是,义庆在任,值巴蜀乱扰,师旅应接,府库空虚,义季躬行节俭,畜财省用,数年间,还复充实。
    周朝跳舞,尤为时尚,武王伐纣,师旅在途,前歌后舞。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流离道路,转死沟壑,十八九焉。
    臣伏见国家师旅岁出,调度之费狃以浸广,右戍四镇,左屯安东,杼轴空匮,转输不绝,行役既久,怨旷者多。
    淮海未灭,必兴师旅,若命永袭,终当相屈,以身许国,无足致辞也。

    汉字详情

    shī [shi]
    部首: 318
    笔画: 6
    五笔: JGM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LMB
    四角: 21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duī)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动词

    (1) 效法;学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

    英文翻译

    teacher, master, specialist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宋本广韵

    部首: 409
    笔画: 10
    五笔: DNTE

    英文翻译

    trip, journey; travel; trave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