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伯

shī bó [ shi bo]
繁体 師伯
注音 ㄕ ㄅㄛ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风师﹑雨伯的并称。 称师父之兄。 称师父之师兄。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1.风师、雨伯的并称。 唐 杜甫 《种莴苣》诗:“雷雨歘奔命,师伯集所使。” 仇兆鳌 注引 扬雄 《河东赋》:“叱风伯於南北兮,呵雨师於东西。”

引证解释

⒈ 风师、雨伯的并称。

唐杜甫《种莴苣》诗:“雷雨歘奔命,师伯集所使。”
仇兆鳌注引扬雄《河东赋》:“叱风伯於南北兮,呵雨师於东西。”

⒉ 称师父之兄。

清梁章鉅《称谓录·师之兄弟》:“魏叔子师友行辈议,师伯、叔者,俗称也。”

⒊ 称师父之师兄。

《封神演义》第四四回:“有杨戩接住,拜倒在地,口称:‘师伯今日驾临,想是为师叔而来?’”

师伯的国语词典

称谓。称老师的兄长或师兄。

师伯的网络释义

师伯

  • 师伯是风师、雨伯的并称。
  • 师伯造句

    眼下就有大好的机会重塑金丹,白师伯岂可轻言生死,天龙门还等着你扬名四海呢!
    师伯,你为师侄好,师侄自然知道,只是这伏波盘委实不能离开水神殿,否则天下水难便会降临人间!
    此刻一见掌教师伯和座师广清子,以及诸位同门,平日里硬铮铮的好汉子,双目之中竟泪如泉涌,继而失声嚎啕。
    静师姐不必担心,我已着人向派中请援,即便掌门师伯未及赶来,我爹爹也一定会召集门人相救。
    义恭与义阳等诸王,元景与颜师伯等,常相驰逐,声乐酣酒,以夜继昼。
    方师叔,有些话,挡着掌门师伯的面,晚辈还是要说的,杀人的明显便是萧巽,你这般做,莫不是故意包庇纵容吧。
    这可不是我和他串通好的,而是他和你那该死的大师伯串通好的,哎,对了,你说的特种部队马上就要过来了是真的吗?
    应春香与罗敏等四人受那袁师伯怒叱,刚一冲近光刃,突然间呼吸困难,手足无力,所有的速度与力量在这一刻都化成了零。
    “苏星河不理他打岔,说道“咱们师父共有同门三人,师父排行第二,但他武功强过咱们的师伯,因此便由他做掌门人。
    不过从道隐师伯的表情来看,这盒子的确是钗戒宝函无疑,只有洗尘大师独辟蹊径,识出此匣为剑鞘,不过一切都晚矣。
    你小子怎么在这里,回去,回去,师伯和这位女妖精有话要说,你不要在这里碍手碍脚。
    昨天,一位学生家长向老师伯反映,她的孩子在市区一所小学读书,最近学校更换了一批不锈钢碗,小孩吃饭时手摸到碗,手就染黑了。
    北宫羽和林月同时扭头看去,只见北宫羽有过一面之缘半老徐娘,身着一袭青衫,风韵犹存、身材美妙的陈师伯正怒气冲冲的朝他们走来。
    此事恰被云易守师伯舍珠的弟子,云易守的师兄元页石看见。
    张无忌知她内心实不愿忆及往事,但太师父等众师伯情逾骨肉,此刻他们身遭危难,自己怎可为了一己之私便弃之于不顾。
    师傅袁博天遭仇人暗害,柳素颜无力为师傅报仇,只好回师门求掌门师伯帮忙。
    天麻麻亮,钱悦儿准备好了早膳,烧好了洗漱用的热水,给师父和师伯留了张字条,就背着行囊出发了,她等不及想完成任务回到中原去。
    其实,修仙要靠悟性和运气,要进阶通慧期也不难,你那东圃师伯就是通慧期的境界,道行已经高深莫测。
    据师伯留下来的遗言,他是跟哥舒门下弟子同归于尽的。
    炎方对着炎成的背影翻了个白眼,转过身来瞧着两位新加入的师弟,瘪瘪嘴喃喃自语道“炎成师伯真会挑人,一个第一、一个倒数第一?真亏他想得出来。

    汉字详情

    shī [shi]
    部首: 318
    笔画: 6
    五笔: JGM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LMB
    四角: 210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币,从垖。垖( duī)是小土山,帀( )是包围。四下里都是小土山,表示众多。本义:古代军队编制的一级。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2) 同本义

    师,二千五百人为师。——《说文》

    王乃犬巡六师。——《书·伪泰誓》

    陈师鞠旅。——《诗·小雅·采芑》

    五人为伍,五伍为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旅为师。——《周礼·地官·小司徒》

    (3) 师今为隶属于军的单位,下辖若干旅或团

    (4) 泛指军队

    十年春,齐师伐王。——《左传·庄公十年》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 贾谊《过秦论》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 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5) 又如:水师(水军);挥师(指挥并带领军队);师旅(军队的通称,亦用来指战争);师船(师舶,兵船,兵舰);师老(军队疲劳,士气低落,战斗力衰弱);师吏(军吏);师令(军令);师干(本指军队的防御力量。后指军队);师禁(军队的禁令)

    (6) 军师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论语·先进》

    (7) 民众,徒众

    溥彼韩城, 燕师所完。——《诗·大雅·韩奕》

    师,众也。——《尔雅》

    师锡帝曰。——《书·尧典》

    天子所都曰京师。地下之众者,莫过于水,地上之众者,莫过于人,京大师众也。

    (8) 又如:师锡(众人的意见;舆论)

    (9) 古代行政区划单位

    八家而为邻,三邻而为朋,三朋而为里,五里而为邑,十邑而为都,十都而为师,州十有二师焉。——《尚书大传》

    (10) 老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1) 又如:师儒(乡里教人道艺的人);师生关系;师风(老师的风度);师台(对老师的尊称);师保(负责教导贵族子弟的官);师课(由书院负责人主持的对学生进行的月考)

    (12) 对僧、尼、道士的尊称 。如:师太(对年长尼姑的尊称);师丈(对老僧的尊称);师姑堂(尼姑庵);师婆(巫婆);师哥(寺院中伺候客人的小和尚);师娘(巫婆);师巫(巫师);师姥(巫婆);师姨(比丘尼。即女僧)

    (13) 长,首领

    甸师,下士二人。——《周礼》

    (14) 亦以称专司一事的神道或官员

    (15) 首都,京城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

    (16) 擅长某种技术或在某个领域里有特殊技能的人

    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宋·  苏轼《石钟山记》

    (17) 又如:工程师;医师;厨师;技师;师工(技工。亦指厨师与烧火工人);师家(师傅门下)

    (18) 乐师;乐官

    师旷鼓琴。——《盐铁论·相刺》

    (19) 又如:师工(古称主事制曲奏乐的人。即乐师);师襄(春秋卫国的乐官)

    (20) 学习的榜样 。如: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21) 姓

    动词

    (1) 效法;学习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师古(效法古代);师仰(师法敬仰);师师(互相效法);师式(学习或效法的典范);师效(效法)

    (3) 出兵征伐,进军

    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周礼·地官·州长》

    (4) 又如:师祭(古代军队出兵时所行祭祀祈祷之礼);师期(出师的日期)

    英文翻译

    teacher, master, specialist

    方言集汇

    ◎ 粤语:si1

    宋本广韵

    bǎi,bó [bai,bo]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RG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HA
    四角: 262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通“霸”。原指春秋时诸侯的首领

    穆公任之,强配五伯、六卿施。(五伯,即五个盟主,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荀子·成相》

    (2) 又如:伯气(霸气)

    动词

    (1) 称霸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2) 另见 bǎi;bó

    其它字义

    bǎi

    名词

    (1) 数目。十的十倍

    亡(无)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汉书·食货志上》

    (2) 又如:仟伯(仟钱和百钱);伯夫(百人。泛指多人)

    (3) 百倍。通“百”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老子》

    (4) 妇人对夫兄的称呼 。又称“伯子”、“伯叔”(妇人称丈夫的兄弟)。今北方方言称作“大伯子”

    (5) 另见 bó,bà

    其它字义

    名词

    (1) (形声。从人,白声。本义:排行第一的,老大)

    (2) 同本义

    伯,长也。——《说文》

    问我诸姑,遂及伯姊。——《诗·邶风 ·泉水》

    侯主侯伯,侯亚侯旅。——《诗·周颂·载芟》

    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仪礼·士冠礼》

    五官之长曰伯。——《礼记·曲礼下》

    千里之外访方伯。——《礼记·王制》

    忆作儿童随伯氏,南来今只一身存。——韩愈《过始兴江口感怀》

    (3) 又如:伯氏(长兄,哥哥);伯兄(长兄);伯氏(长兄);伯歌季舞(比喻兄弟情感和好融洽);伯姊(大姐)

    (4) 伯父。父亲的哥哥

    汝伯何由发如漆。——杜甫《醉歌行》

    (5) 又如:伯舅(对母亲的哥哥的称呼;古时帝王对异姓诸侯的称呼);伯叔(伯父叔父);伯娘(伯父的妻子);伯翁(父亲的伯父;丈夫的伯父);伯姑(大姑母)

    (6) 对年龄较长的男子的尊称

    将伯助予。——《诗·小雅·正月》

    (7) 女子对丈夫的尊称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诗·卫风 ·伯兮》

    (8) 古代统领一方的长官

    分天下以为左右,曰二伯。——《礼记·王制》

    (9) 又如:伯叔(周王朝对同姓诸侯的称呼);伯长(古代对地方官的泛称)

    (10) 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三等

    秦伯素服郊次。——《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1) 又如:伯甸(以伯爵而居甸服)

    (12) 王覇。通“霸”

    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伯。——《庄子·大宗师》

    一朝而伯。——《荀子·儒效》

    桓公五伯之上也。——《韩非子·难四》

    伯者莫高于齐桓。——《汉书·高帝纪下》

    衰则五伯扶其弱。——《汉书·诸侯王表》

    壤长地进,至乎伯王。——《汉书·严安传》

    (13) 又如:伯余(黄帝的臣子。古代传说最初制造衣裳的人);伯道(霸道);伯王(霸王)

    (14) 姓

    (15) 另见 bǎi

    英文翻译

    older brother; father's elder brother; senior male 'sire'; feudal rank 'count'

    方言集汇

    ◎ 粤语:baa3 baak3
    ◎ 客家话:[梅县腔] bak7 [宝安腔] bak7 [客英字典] bak7 [客语拼音字汇] bag5 [海陆丰腔] bak7 [陆丰腔] bak7 [沙头角腔] bak7 [台湾四县腔] bak7 [东莞腔] bak7
    ◎ 潮州话:bêg4(pek) bêh4(peh)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陌陌二開入聲開口二等pɐkprak/p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