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况

shì kuàng [shi kuang]
繁体 市況
注音 ㄕˋ ㄎㄨㄤˋ

词语释义

 市场的情况。

市况的国语词典

市面上贸易的情形。

如:「如今花生市况大不如前。」

市况造句

研究国内市场技术趋势并为总部提供市况报告。
市况起伏不定、先前的海外投资出现亏损以及经验不足,都令谨慎的中国监管层对类似收购案态度勉强。
可以肯定的是,市况将再次兴盛起来,但步伐难以如前一样。
市况爆发性及急促性高,媒体对金价波动诠释又见谬论,入市前必须头脑情醒,严守止损。
市况爆发性及急促性高,媒体对油价波动诠释又见谬论,入市前必须头脑情醒,严守止损。
虽然震荡市况之下投资者惊惶不安,部分赴美上市中国企业的财务问题也引起了担忧,但去哪儿还是要上市。
全球的交易商从睡梦中惊醒,并告知赶快在暴跌的市况中开始交易,寻求在急跌中减少损失。
在动荡的市况下,去年没有几家靠风险资金支持的企业公开上市。
在市况极具追涨和杀跌价值时,非凡有用。
一个外汇经销商称,市况会开始得到某种暂时的稳定。
时代在发展,我们的市况也比以前好多了。
表示,市场形势严峻,英国民众正于不景气市况中苦苦挣扎。
议会通过撙节方案是希腊获得欧元区国家更多援助资金的前提如果资金无法到位,可能造成希腊大规模债务违约,这可能扰乱市况。

汉字详情

shì [shi]
部首: 225
笔画: 5
五笔: YMH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LB
四角: 0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之”(往),下面是“兮”,表市场嘈杂声。本义:市场)

(2) 同本义

市,买卖之所也。——《说文》。按,古者神农作市,或曰 祝融也。

市者,货之准也。——《管子·乘马》

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周礼·司市》

因井田以为市,故俗语曰市井。——《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

肆之市朝。——《论语》

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孟子·梁惠王上》

市南门外泥歇。——唐· 白居易《卖炭翁》

置于市,贾十倍。——明· 刘基《卖柑者言》

(3) 又如:市征(市场的税征);市曹(市中商店聚集的地方。即市场。引申为买卖官爵);市声(街市中的喧闹声);市人(集市或城中街道上的人);市吏(市官。管理市场的官吏);市刑(古代市场中的刑罚);市司(古代管理市场的官员)

(4) 集镇;城镇;城市

乃与其徒日张“屈”字游金陵中。—— 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之盱眙市中为人说书,已能倾动其市人。——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5) 又如:市稍头(城镇接近农村的地方);市井之夫(市俗的人);市俗(普通人,一般人);市肆(市内店铺);市心(城镇中心地区);市语(行话。常指下层社会中用的隐语);市门(商店的门;城门);市口(市镇);市邑(市镇;城镇);市列(市场中的店铺);市中心;北京市;天津市

(6) 街市

徇诸市。(徇:示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市肆(市廛。街市上的店铺)

(8) 手工业作坊、铺子、商店或由商店组成的活动中心、贸易中心 。如:罢市;开市

(9) 物价,价格 。如:行市

(10) 我国度量衡的市用制 。如:市斤;市两;市石;市尺;市丈;市寸

动词

(1) 交易;商品买卖

郑商人 弦高将市于 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2) 又如:市易(交易买卖,宋王安石所创的一种新法);市官(管理买卖市集的官吏);市交(市肆交易);市合(开市);市步(码头上的集市);市利(贸易之利);市买(交易)

(3) 购买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战国策·齐策》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乐府诗集·木兰诗》

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明史·海瑞传》

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战国策·齐策》

(4) 又如:市骏(购买骏马);市沽(买酒);市药

(5) 卖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荣遣其劾帅而己查办,昭雪之以市恩。——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6) 又如:市酒(卖酒);市食(市中售卖的食物;购买食物);市马

(7) 引起,激起 。如:市怨

(8) 求取 。如:市利(牟取利益);市爱(求取别人怜爱)

(9) 谄媚,哄骗,引诱 。如:市宠;市欢

英文翻译

market, fair; city, town; trade

方言集汇

◎ 粤语:s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i5 [客英字典] shi5 [客语拼音字汇] si1 si4 [梅县腔] she5 [东莞腔] si5 [沙头角腔] si5 [海陆丰腔] shi5 [陆丰腔] shi5 [宝安腔] si5
◎ 潮州话:c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時止上聲開口三等zjix/zjiioʑĭə
kuàng [kuang]
部首: 204
笔画: 7
五笔: UKQ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MRHU
四角: 36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兄声。本义:寒冷的水)

(2) 同本义

況,寒水也。——《说文》。段玉裁注:“未得其证。…古矧兄、比兄,皆用兄字;后乃用況字,后又改作况。”

(3) 情形,景况(侧重于整个事物的概况)

乱况斯削。——《诗·大雅·桑柔》

客有问雁山游况者,聊以塞责,不足观也。—— 韩愈《雁山杂记》

(4) 又如:况味(境况情味。有时专指境遇);闲况;状况;实况;战况;情况;盛况

(5) 兄 。如:况老(方言。称哥哥);况汉(方言。称哥哥)

(6) 姓

动词

(1) 比拟,比喻

案火灭不能复燃以况之,死入不能复为鬼,明矣。——王充《论衡》

(2) 又如:每下愈况

(3) 光顾;访问

足下不远千里,来况齐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4) 通“贶”。赐予

成(盛)名况乎诸侯。——《荀子》

北面拜况。——《礼记·聘礼》

亦无况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况使臣以大礼。——《国语·鲁语下》

(5) 又如:况施

连词

(1)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何况”、“况且”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况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资治通鉴》

况流俗乎。(流俗:指一般人,世俗之人。)——清· 刘开《问说》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何况在乡间那些没有声名的人呢?草野,与“朝廷”相对,借指民间。闻,这里应读“ wèn”,声名,声誉)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3) 又如:况乃(何况;况且)

〈副〉,更加

仆夫况瘁。——《诗·小雅·出车》

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国语·晋语》

又如:况瘁(益加劳瘁、憔悴);况复(更加)

英文翻译

condition, situation; furthermore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3
◎ 客家话:[宝安腔] kong3 [客英字典] kwong3 kong5 [东莞腔] kong5 [梅县腔] kwong3 [陆丰腔] kong5 [海陆丰腔] kong3 [台湾四县腔] kong3 [沙头角腔] kong3
◎ 潮州话:kuang3 (khù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一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訪陽合去聲合口三等xĭwaŋhyangh/xvanq

市况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