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院

xún yuàn [ xun yuan]
注音 ㄒㄨㄣˊ ㄩㄢˋ

词语释义

官署名。掌缉捕刑讯。后周分左﹑右军巡院,属侍卫亲军。宋元佑三年,以罢大理寺狱,在开封置军巡院。元于上都﹑大都均置有警巡院。

词语解释

  1. 官署名。掌缉捕刑讯。

    后周 分左、右军巡院,属侍卫亲军。 宋 元祐 三年,以罢大理寺狱,在 开封 置军巡院。 元 于 上都 、 大都 均置有警巡院。《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十一月,乙巳,帝命都承旨 曹翰 送 晟 於右军巡院。” 胡三省 注:“侍卫亲军分左右军,各有巡院,以鞫繫囚。”《宋史·刑法志三》:“在 开封 ,有府司、左右军巡院。”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二折:“则听得巡院家高声的叫吖吖,叫道将那为头儿失火的拏下。”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掌缉捕刑讯。 后周分左、右军巡院,属侍卫亲军。 宋元祐三年,以罢大理寺狱,在开封置军巡院。 元于上都、大都均置有警巡院。

《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十一月,乙巳,帝命都承旨曹翰送晟於右军巡院。”
胡三省注:“侍卫亲军分左右军,各有巡院,以鞫繫囚。”
《宋史·刑法志三》:“在开封,有府司、左右军巡院。”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则听得巡院家高声的叫吖吖,叫道将那为头儿失火的拏下。”

巡院的网络释义

巡院

  • 巡院在唐后期隶属于御史台,监察地方,经济财政成为巡院监察的重点。大历时,刘晏为盐铁使,在江淮以北的转运路线上设扬州、陈许、汴州等13个巡院,主要负责保证转运路线畅通,并配合新行的盐法缉查私盐。贞元八年(公元792年)以后,度支、盐铁转运使、甚至户部均分置巡院,使巡院数额增加,由此前的道普及到州,形成了留后、巡院、分巡院三级制。从史籍和墓志看,巡院名称可考者有65个。知院官(扬子、河阴、江陵、东都、京师、岭南等称留后)为巡院的长官,多由御史、检校尚书省郎官充任,掌院内财务出纳,钱货收支,“稽勾缗钱,掌司财币”。知院官下,设判官、巡官数人,职掌与三司使下的判案官、巡官相似。巡院下负责勾检的胥吏有巡覆官、勾检官、勘会官、巡检官等,各有所司,分别负责账簿勾稽与检覆巡查。长庆四年(公元824年),严格地方户账及垦田账的制定。“如有隐漏,仍委御史台及所在巡院察访闻奏”。大和七年(公元833年)诏敕规定:“诸道方镇刺史等,有聚敛货财,潜行馈遗者,委御史台纠察以闻,仍委度支盐铁分巡院同为访察。”其他监察诸道两税外擅加征税等也是如此。这时巡院隶属于御史台,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御史中丞高元裕强调“三司监院官带御史者,并属台司,凡有纪纲公事,得以指使”,说明了巡院这种隶属关系。此外,巡院在监察方镇、州刺史、县令等职责上,直接隶属于书门下。
  • 汉字详情

    xún [xun]
    部首: 304
    笔画: 6
    五笔: VP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YVVV
    四角: 323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川声。本义:到各地视察;巡行)

    (2) 同本义

    巡,视行也。——《说文》

    五载一巡守。——《虞书》。郑注:“行视所守也。殷制六年一巡守,周制十二年一巡守。”

    巡守者,巡所守也。——《孟子》

    昼三巡之。——《周礼·掌固》

    巡问而观察之。——《周礼·司谏》

    仆人巡宫。——《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巡丈城。——《左传·襄公九年》

    宾客则巡其道脩。——《周礼·遂师》

    师兄,我去巡山,你莫成跟我去听的?——《西游记》

    臣从君还轸,巡于天下,怨其多矣。——《国语》

    (3) 又如:巡风料哨(巡哨;望风);巡梭(巡逻;巡察);巡环(来回观察了望);巡幸(巡守。帝王出外巡视);巡兵(巡罗兵士);巡捕(巡查搜捕)

    (4) 审视;细看

    君巡牲。——《礼记·祭义》

    臣检少例;巡今逾疑。——南朝梁· 江淹《萧被侍中敦传表》

    (5) 抚慰

    巡靖黎蒸。——《后汉书》

    (6) 又如:巡靖(安抚)

    量词

    (1) 同时对一组的每个人各敬一杯酒

    陆秀宝上前筛了一巡酒。——《海上花列传》

    (2) 又如:酒过三巡

    英文翻译

    patrol, go on circuit, cruis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un2 [宝安腔] sun2 [梅县腔] sun2 [台湾四县腔] sun2 [沙头角腔] sun2 [陆丰腔] sun3 [东莞腔] cun2 [客语拼音字汇] sun2 [海陆丰腔] sun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八諄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詳遵平聲合口三等zĭuĕnzsyn/szvin
    yuàn [yuan]
    部首: 212
    笔画: 9
    五笔: BPF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多用男性
    仓颉: NLJMU
    四角: 73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阜( ),完声。“阜”是土山,与土、建筑有关。本义:庭院,院子。房屋围墙以内的空地)

    (2) 同本义

    院,垣也。——《广雅》

    院,周垣也。——《玉篇》

    有垣墙者曰院。——《增韵》

    深院月明人静。——汉· 司马光《西江月》

    (3) 又如:前院;后院;深宫大院

    (4) 四周有墙垣围绕、自成部分的房屋

    院东五里。——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院僧夜闻大呼。——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驰往油画院。——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画院(书院)

    (6) 房屋周围的垣墙 。如:场院

    (7) 林园

    试茗蜀井冈,看花 竹西院。—— 柳贯《送郭子昭经历赴淮东诗》

    (8) 娼楼妓馆 。如:院门(院子。妓院)

    (9) 仆人 。如:院子(宋、明、清初戏曲小说中称仆人为院子);院公(对他人奴仆的尊称。常见于元、明戏曲小说中)

    (10) 官署

    早晨七点钟上院,九点下来。——《官场现形记》

    (11) 又如:殿院;枢密院;行政院;院上行知(保举已得朝廷批准,由巡抚衙门通知本人的文书);院君(有封号的妇人;亦尊称官吏,财主之妻);院长(宋朝指军吏节级。后来也称衙门中的公人);院子家(给皇帝传递饮食的人)

    英文翻译

    courtyard, yard, court; school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2 jyun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ren5 [客英字典] jen5 [陆丰腔] jan6 jan5 [宝安腔] jen5 [东莞腔] jen5 [台湾四县腔] jen5 jan5 [客语拼音字汇] yan4 [梅县腔] jan5
    ◎ 潮州话:in7(īⁿ) [揭阳、潮阳]ngin7(ngī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十六桓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胡官平聲合口一等ghuan/huanɣuɑ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