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倅

zhōu cuì [ zhou cui]
注音 ㄓㄡ ㄘㄨㄟˋ

词语释义

州官的佐贰。

词语解释

  1. 州官的佐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李香林 尚书爱才如命,督 河南 时,诗弟子 陈熙 从州倅荐用至 铜沛 同知。”

引证解释

⒈ 州官的佐贰。

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李香林尚书爱才如命,督河南时,诗弟子陈熙从州倅荐用至铜沛同知。”

州倅的网络释义

州倅

  • zhōu cuì ㄓㄡ ㄘㄨㄟˋ
  • 州倅
  • 州官的佐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四:“ 李香林 尚书爱才如命,督 河南 时,诗弟子 陈熙 从州倅荐用至 铜沛 同知。”
  • 汉字详情

    zhōu [zhou]
    部首: 108
    笔画: 6
    五笔: YTY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LIL
    四角: 32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2) 同本义。后作“洲”

    水中可居曰州。——《说文》

    (3) 字亦作洲。

    在河之州。——《诗·周南·关雎》。毛本作“洲”。

    (4) 中国古地方行政区划名。相传禹治水后,分其领域为九州。 历代多有兴废。 民国废州。 有些地名仍沿用至今

    昔,尧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说文》。按,即 禹贡之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也。舜分青为营州,分冀为幽州,并州,即虞书十二州也。禹平水土,还为九州。

    跨州连郡。——《三国志·诸葛亮传》

    南越中数州。——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虚吏白州。——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守州城者。——《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州同(知州的辅佐官);杭州;苏州;柳州;州序(州学,州校);州城(旧时州署所在城邑);州道(州涂。绕城之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少数民族介乎自治区和自治县之间的区划名。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6) 中国古代户籍编制单位

    州,国也。——《广雅》

    二百一十国为州。州有伯。——《礼记·王制》

    五党为州。——《周礼·大司徒》。注:“二千五百家。”

    晋于是乎作州兵。——《左传·僖公十五年》

    虽州里行乎哉。——《论语》。郑注:“万二千五百家为州。”

    州十有二师焉。——《书大传》。注:“州凡四十三万二千家。”

    里十为州。又,术十为州。——《管子·度地》

    (7) 又如:州乡(泛指乡里);州壤(州里,乡里);州巷(乡里)

    (8) 周代国名

    (9) 姜姓。故域在今山东省安丘县东北

    (10) 偃姓。故域在今湖北省监利县

    (11) 姓

    英文翻译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st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au1
    ◎ 客家话:[梅县腔] zhu1 zhiu1 [客语拼音字汇] zu1 [客英字典] zhiu1 [海陆丰腔] zhiu1 [沙头角腔] zu1 [陆丰腔] zhiu1 [宝安腔] zu1 (ziu1) [东莞腔] ziu1 [台湾四县腔] z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職流平聲開口三等cju/tjoutɕĭəu
    cuì,zú [cui,zu]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YWF
    仓颉: OYOJ
    四角: 20248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副,辅助的 。如:倅车(副车);倅马(副马,备用之马);倅贰(佐贰的官。主管的幕僚);倅樽(副樽。非主人用的酒杯)

    (2) 通“粹”。纯 。如:倅毛(粹毛,纯色之毛)

    英文翻译

    deputy, vic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3 zeot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ui5 zut7 [海陆丰腔] cui5 zut7 [梅县腔] cui5 [台湾四县腔] cui5 zu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八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七内去聲合口一等tsʰuɒichuaih/cu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