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侣

kōng tóng lǚ [ kong tong lv]
繁体 崆峒侶
注音 ㄎㄨㄥ ㄊㄨㄥˊ ㄌㄩˇ

词语释义

谓道侣。

词语解释

  1. 谓道侣。

    唐 孟郊 《同李益崔放送王炼师还楼观兼为群公先营山居》诗:“十年白云士,一卷紫芝书。来结 崆峒 侣,还期縹緲居。”

引证解释

⒈ 谓道侣。

唐孟郊《同李益崔放送王炼师还楼观兼为群公先营山居》诗:“十年白云士,一卷紫芝书。来结崆峒侣,还期縹緲居。”

崆峒侣的网络释义

崆峒侣

  • kōng tóng lǚ ㄎㄨㄙ ㄊㄨㄙˊ ㄌㄩˇ
  • 崆峒侣
  • 谓道侣。 唐 孟郊 《同李益崔放送王炼师还楼观兼为群公先营山居》诗:“十年白云士,一卷紫芝书。来结 崆峒 侣,还期缥缈居。”
  • 汉字详情

    kōng [kong]
    部首: 325
    笔画: 11
    五笔: MPWA
    五行:
    仓颉: UJCM
    四角: 23712

    英文翻译

    Kongtong moun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1
    ◎ 客家话:[宝安腔] kung1 [客英字典] kung1 [海陆丰腔] kung1 [梅县腔] kung3 kung5 [台湾四县腔] kung1 [客语拼音字汇] ku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苦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khung/qungkʰuŋ
    tóng,dòng [tong,dong]
    部首: 325
    笔画: 9
    五笔: MMGK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UBMR
    四角: 27720

    详细解释

    dòng

    名词

    (1) 山洞(多用于地名) 。如:峒室(矿井巷道)

    (2) 旧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如:苗族的苗峒、侗族的十峒、壮族的黄峒等。后来逐渐演变成今侗族。如:峒丁(峒人;峒兵);峒户(峒人人家)

    (3) 另见 tóng

    tóng

    (1) ——见“崆峒”( Kōngtóng):山名,在甘肃。又岛名,在山东

    (2) 另见 dòng

    英文翻译

    mountain in Gansu province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6 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tung4 [宝安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
    [lv]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kk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吕声。本义:伴侣,同伴) 同本义

    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曹植《洛神赋》

    我来无伴侣,把酒对南山。——唐· 韩愈《把酒》

    故人念我寡徒侣,持用赠我比知音。——唐· 韩愈《利剑》

    以元侣悲。——清· 林觉民《与妻书》

    告其故侣。——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携来百侣曾游。——毛泽东《游泳》

    (2) 又如:仙侣;僧侣(出家修行的佛教徒);侣俦(朋友)

    动词

    (1) 结为伴侣;陪伴

    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2) 又如:侣行(结伴而行)